小学数学中高年级应用题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0/8/2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期   作者:陶希莲
[导读]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当中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
        摘要:应用题是小学数学当中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它同样也是难点之一。应用题可以对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计算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和提高。所以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应用题解决能力,并提高他们的数学综合能力,就是本文接下来需要重点讲解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高年级
一、应用题教学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应用题设置的不合理
        新课改把数学的应用题部分都分在了每一个单元模块之后的练习题当中,取消了之前应用题的单独模块,其目的是希望应用题可以配合着图片和练习,使得题目变得更加清晰和直观。这样一个新设置虽然可以强化应用题的含义,但是设置的却不够系统,导致数学教师不知道该把什么作为切入点,或者某一道题目应该用什么样的思路去进行解决。以前的应用题都是以一个单独的模块存在,尽管在某种程度上也存在着一定缺陷,使得题目过于复杂和抽象,不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但其优势是教师可以把这些题型和方法进行明确的归类,方便学生记忆。所以,这样的课程设置,就容易让数学教师忽略应用题单独教学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形式化过于严重,没有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
当学生上升到了中高年级的学习阶段,在数学应用题的讲解过程中,很多数学教师为了可以尽早完成教学目标,都会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去进行数学知识的传授,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兴趣,采用灵活化的教学模式,也没有针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效的扩展和延伸。这样一来,就使得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及数学的综合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高。
二、应用题教学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中的有效运用
(一)对数学基础知识加强巩固和训练,提高学生的应用题解决能力
        在开展应用题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教师首先就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部分,需要让学生掌握好基础的理论知识以后,再去培养和提高他们解决应用题的能力。比如在讲到分数除法时,教师就可以先给学生出一道基础简单的题目,把35平均分成4分以后,每份是多少?什么数乘以6等于320?当学生可以顺利解开这道题以后,教师就可以在此基础之上出一个比这道题难度稍微大些的应用题。例如小军用23个小时一共走了2千米,小芳用512个小时一共走了56千米,请问小军和小芳谁走的更快一些?这道应用题就显然比刚才的题目要看似复杂一些,而有些学生也可能无法在第一时间就反应过来。所以这时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出一些提示,大家觉得这道题目和我们刚才做的题目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吗?这时候学生经过简单的回顾和思考就会恍然大悟,原来这道看似有些复杂的题目,计算思路却和刚才这道把35平均分成4分以后,每份是多少?题目是一样的,而这时他们就会顺利的说出或者写出2÷23 ,56÷512的答案。
(二)设计开放型的数学应用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当学生掌握好了基础的数学知识以后,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数学能力去设计一些带有条件或者是带有问题的开放型应用题,然后让学生自己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去进行补充和解答。开放型的应用题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也能让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而教师也可以通过分组的形式,让每个小组成员凭借着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补充应用题的条件然后再进行不同的解答。

例如,小飞、芳芳、小明和小军一起去图书馆买书,小飞同学付的钱是芳芳所付钱的50%,而小明同学付的钱数是芳芳所付钱数的1/3,小军同学所付的钱数是芳芳所付钱数的1.5倍。大家可以根据这些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进行相应的回答,形式和数量都不限。当这道题目一提出,相信很多小组就会立刻展开讨论,而每个小组成员也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认知水平提出不同的问题,比如小飞、小军、小明三个人买书各自花了多少钱?小飞买书的钱是小军买书钱的几分之几?这四个人买书一共花了多少钱?等等,类似于这种的开放型题目就会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让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以散发性思维都可以得到全面的培养。
(三)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培养数学的发散思维能力
        在实际教学当中,很多学生利用公式、套路可以解出题目的答案,但是往往题目稍微发生变化之后,就会出现错误。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学生没有真正掌握知识的内涵,以及解题的方法与思路。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一题多解,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找出解决的办法,从而将考察的知识融会贯通。比如:在一个盘子中,放着苹果与梨,它们的数量之和为12个,其中梨的数量为苹果的,问梨的数量是多少?苹果的数量是多少?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小组讨论、分析,然后汇报出解题的办法。其中,第一组学生采用归纳法。具体的步骤为:将苹果看作单位1,那么梨的数量为苹果数量的,即苹果的数量为:12÷(1+)=8个,梨数量为12-8=4个。第二组学生采用假设法,对题目进行列方程。即:假设苹果为X个,梨有X个。然后列方程式:X+X=12,X=8,即苹果的数量为8个,梨的数量为8×=4个。第三组学生采用的办法为推论法。具体为:将梨与苹果分三份,其中梨占1份,即,用总分数12×=4个。那么苹果的数量为12×=8个。可以看出,通过不同的办法,最终都找到了答案。鼓励学生一题多解,不仅可以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同时提高了其实际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四)联系生活实际
        学习应用题的最终目的是要学会应用,因此,数学教师在应用题教学过程中要将应用题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多创设一些好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应用题的价值与意义。数学教师可以搜集一些与学生熟悉或者感兴趣的素材,将其改编成应用题,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解答问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会更高一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中当中,数学教师需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解题思路以及解题能力,也要利用好自己的教学经验和生活经验,去设计一些更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数学问题,这样才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小学数学事业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葛娟娟.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教学的基本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8(18):125.
        [2]谢占改.谈小学数学的应用题教学如何开展[J].学周刊,2017(25):81-82.
        [3]张承义.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现状及解题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7(S1):148-1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