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语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0/8/2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期   作者:徐湘
[导读] 肢体语言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能帮助教师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
        摘要:肢体语言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能帮助教师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学习效率。在数学教学中要善用眼神,用无声的交流把握课堂气氛;活用表情,用丰富的表情调控课堂;巧用手势,用恰当的手势提高课堂效率;借用姿态,积极营造课堂氛围。
关键词:数学教学;肢体语言;有效运用
        数学知识本身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的特点,在课堂上,教师很难单凭教学语言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合理发挥肢体语言的作用,可以有效弥补有声语言的不足,如果合理运用,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促进师生的交流,从而提高课堂效率。那么,如何使教师肢体语言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呢?
一、善用眼神,用无声的眼神交流把握课堂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善用眼神的交流,才能把握课堂的气氛。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用眼睛去发现每个“亮”起的学生,善用眼神,给予学生鼓励和赞许。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时,就可以使用“环视”,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亲切地“注视”会给予学生鼓励和自信。例如,在教学“租船问题”一课时,先组织学生讨论如何用假设法解决出示的例题时,教室里有一分钟的时间静悄悄的,于是我在教室里转了一圈,发现有几位学生尽管还没算出最后的结果,但在练习本上写的思路很有条理,见我走到跟前就抬起头来用询问的眼光看着我,我送给他们一个赞许的眼神,有了老师的肯定和鼓励,他们开始积极与小组成员交流想法,探讨算法,课堂气氛热烈起来。所以,在课堂中,教师要善用眼神的交流,激励学生大胆讨论交流,使学生心情愉快,处于良好的学习状态。
二、活用表情,用丰富的表情调控课堂
        面部表情是学生接受到老师最直接的肢体语言。教师的脸上表情能够显示许多信息。教师好的脸部表情能传达真挚和温暖,使学生如沐浴春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自我表现能力,表现出良好行为,良好的面部表情能向学生传达热忱、肯定和鼓舞的信息,促进学生的正向行为,进一步凝聚学生的听课注意力。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出示问题后,让学生自主探究,但由于学生好动的心理,不一会儿课堂纪律就变得混乱起来,我这时马上保持一种严肃的表情,学生逐渐发现老师表情的改变,会自然而然地遵守课堂纪律,井然有序地讨论相关的数学问题。用丰富的表情调控课堂减少了学生以后在讨论过程中扰乱课堂秩序的现象。
三、巧用手势,用恰当的手势提高课堂效率
        手势从内容上分,大体有四种:一种是判斯性手势;第二种是描给性手势;第三种是精示性手势;第四种是指正性手势。
        所谓判断手势,就是学生一起判断教师所提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而通过打手勢表达见解的方式,它有利于教师大面积的真实了解学情。比如在判断“两个形状相同的平行四边形仍然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时,有的同学用“两手交叉”的手势表示错误;有的同学用“抱拳”手势表示正确(课前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规定表示正误的手形)。
        所谓描绘性手势,就是指通过手势去描绘那些学生比较模糊、不太清楚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老师的手势能有一个较清楚的,形象鲜明的印象。

比如教学“相向而行”、“相背而行”这一类路程应用题时,用两手食指对逐渐靠拢,表示相向而行;用两手食指反向指着逐渐分开,表示相背而行。
所谓暗示性手势,就是在学生不能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而这问题通过暗示,学生可顺利解答时,教师可借助手势帮助学生圆满回答自已所提的问题。比如教学角的构成,教师同时伸出食指和中指,表示角的两条边,食指和中指的“根部”表示角的顶点。
        手势语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较广,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手指、手掌、拳和臂的运用来表情达意。
1.巧用生动的手势语言,营造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好奇心强,生性好动,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相对较短。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巧妙地设计教学情境,配以形象的手势语言,充分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把有意注意转化为无意注意。例如,在进行判断分析时,“√”可用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演示,“×”,则可用左、右手食指交叉的方式表示。教师检查学生的想法时,让学生先闭上眼睛,后用手势演示,这样,学生独立思考的结果会清晰地呈现在你的眼前,避免集体回答时,有滥竽充数的现象,便于教师及时改进教学程序。
2.巧用形象的手势语言,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课堂上,教师很难单凭教学语言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时,合理发挥手势肢体语言“润物细无声”的艺术作用,可以有效弥补有声语言的不足。例如,在教学“垂直与平行”时,为了让学生直观、准确地把握住这两条直线的位置特征,我在教学设计中做了这样的安排,课堂上师生运用肢体语言来表达:两手前并举表示平行,双手前举交叉表示相交,然后调整双手臂交叉的角度成十字形即表示垂直。就在这样简单明了的体验中,学生学习了平行和垂直的位置关系。
3.巧用直观的手势肢体语言,帮助学生掌握记忆方法
        基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对一些基础概念和知识点的记忆必不可少,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应考虑到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借助丰富的手势,帮助学生掌握记忆知识。例如,我在教学“年、月、日”时,我向学生介绍了拳头记忆法,学生跟着我一起伸出左手,握紧拳头且手心向下,从左手食指突节开始,数到小指突节为7,突出部分为大月,凹处为小月,到7后再返回食指重新从8顺数下去到12。不一会儿的时间,在边看、边指、边说的过程中全班学生都掌握了大月与小月的记忆方法。
四、借用姿态,积极营造课堂气氛
        良好的教态有利于其他肢体语言如眼神接触、手势、面部表情等的充分表达,因此能恰到好处地补充、配合教学语言,使教师的表达更加准确、丰富,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教师良好的姿态不仅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好的视觉感受,还能使学生心情愉悦,起到表率、潜移默化的作用。例如,当课堂纪律涣散时,教师适时站在讲台上,看到老师腰板挺直地站在讲台上,同学们也会马上坐端正,这样不用太多的言语,就能很快调整学生听课的情绪,使学生很快进入听课的状态。
        总之,教师有效的肢体语言是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教学中有时起着“无声胜有声”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合理的运用肢体语言能打造高效课堂。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