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有效对策

发表时间:2020/8/2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期   作者:周小勇
[导读] 计算贯穿于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可知计算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摘 要:计算贯穿于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可知计算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做计算题时,学生普遍认为计算题简单,往往有轻视的态度,或因为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或计算粗心,不进行验算造成正确率不高。在计算教学中,我比较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为此,笔者谈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积累的点滴教学经验。
关键词:计算能力;教学;逻辑
一、培养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个人学习的根本动力,数学计算相对于其它科目来说比较无聊。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善于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在学生平时的训练中,注重方法的有趣性。
        (一)在情境中体验计算的乐趣。实践证明,情境教学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数学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计算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联系非常的紧密。利用情境教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感知数学和理解数学,把数学计算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将课堂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把抽象的数字化成一个个鲜明立体的事务,也有助于学生对计算的深层理解。如:在讲解认识三角形这一节时,学生一开始对什么是三角形可能并不是很理解,这时老师可以拿出少年队员的红领巾,小彩旗等,告诉他们这就是这样形状的图形我们就把它们叫作三角形。通过具体的生活中的实物,相信学生会对三角形这个图形了解的更加深刻。
        (二)在动手实践中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新课标》指出,教师要不断提高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进行一定的推理演算,主动参与到计算之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兴趣。如在讲解加法运算律这一节时,让学生自己亲自进行计算A+B是否等于B+A,从而得出加法交换律这一定律,同样让学生自己动手推理得出(A+B)+C=A+(B+C)加法交换律这一定律。相信学生自己推断出的效果肯定比老师直接告诉学生这个定律要好多,学生会记得更牢,在以后的计算过程中会更得心应手。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培养计算能力的必备过程,良好的计算习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真书写的习惯。在计算过程中,字迹一定要清楚,整齐,对题目中的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的书写必须规范,数字间的间隔要适宜,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因粗心出错的概率。
(二)认真审题的习惯。拿到一个题,首先看一下整个算式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想想按一般法则应如何计算;再看一看有没有某些特别的条件,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久而久之就能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三)认真验算的习惯。为培养学生的验算习惯,我要求学生作业完成后要作自我检查,验算。在计算时,要坚持做一步演算一步;计算时反复查;脱式时上下查;计算完毕整体查,反复训练,这样随时验算,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保证计算结果的正确。
(四)主动反思的习惯。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关键在于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错误中吸取教训,使自己下次不再犯错。

因此作业我总是坚持进行面批,同时要求学生将自己的错题记录下来,积累一些典型的易错题,做成一本错题集,并认真分析错误的原因,平时经常察看,以防出现类似的错误。实践证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认真反思改正错题,能达到高效率、高质量的效果。
三、夯实学生的数学计算基础
        计算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小学数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万丈高楼的起点是一粒小小的基石,因此培养学生数学计算基础至关重要,现在我给出以下建议来培养学生数学计算基础:
        (一)学会预习。预习是提高听讲效率的必需途径。预习并不等于简单地看书,而是按照教材对新概念、新公式的定义和例题等进行详细研究,并试着独立去做后面的练习题,并记录自己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教师在预习中起的主要作用是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什么是预习的重点,并为学生编排相应的预习题。在复习阶段同样如此,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独立完成作业,寻找多种解题途径,开发创新思维。
(二)计算方法多样化。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指的是对待同一问题要从多方面考虑,用不同的方法解出相同的结果,老师也可适当的引导学生找出其中的简便方法。这样做不仅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增加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保持教课的活跃性。教师对于学生来说是一名引导者和组织者,所以教师的教学方法直接决定了学生的潜力以及以后的成就。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有序的组织学生,尽量让课堂活跃起来,让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与学习。
四、重视小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
        要知道,小学生的口算能力是其进行数学笔算和估算的基础,学生口算的正确率和速度直接影响到了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以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反应能力,要做到“适时口算,时时口算,天天口算”,促使学生对数字形成敏感,一旦触及到某些数字,学生就可以快速地计算出正确答案来,提升计算速度与准确率。
比如,在计算25×4+50和165-45×2这类的题之时,学生往往一看到这类题型之时,便想动笔进行计算,这不利于学生口算能力的发展。在拿到这样的题型之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先去观察,以确定计算步骤,针对先做哪一步需要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接着观察25×4和45×2这样一级计算的题,可以迅速口算出答案来,分别为100和90,这就给学生一种做题提示,可利用下课时间记忆一些类似的25×4、25×8、125×8等得数为整十整百的算式,以便今后在运用之时,能够快速计算出正确答案,节省余下计算时间,为后边的习题留有充足余地;最后计算加、减法,也是能够快速进行口算出答案,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需要结合教学实际长期进行培养和训练。因此,我们应该在强化基础知识教学,形成一定的计算基本技能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上下功夫,力求使我们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1]范文伟.科学运用教学策略有效培养计算能力[J].教师,2017(14).
[2]刘仁芳.理中有法,法中有理——浅谈计算教学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3(04).
[3]汪洁.关于小学计算教学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小学),2012(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