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具有创新的美术教学设计必需关照到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和个性认知的充分结合。美术作品在表现上往往是静态的呈示,然而我们关注到它所表现的内容又往往是动态的。由动态向静态的转变自身就是一种创造,画疾驰的汽车、飞翔的小鸟、流动的溪水等。用静态作品来表现动态美也是美术的一种表现手段,美术教学的个体独创行为决定了美术课堂教学的创新性。为此,本文笔者认为应该做好教学个性设计、情境控制、语言交流、小组合作几个方面的工作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创新
具有创新的美术教学设计必需关照到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和个性认知的充分结合。美术作品在表现上往往是静态的呈示,然而我们关注到它所表现的内容又往往是动态的。由动态向静态的转变自身就是一种创造,画疾驰的汽车、飞翔的小鸟、流动的溪水等。用静态作品来表现动态美也是美术的一种表现手段,美术教学的个体独创行为决定了美术课堂教学的创新性。为此,本文笔者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教学个性设计为创新培养提供可能
一份具有创新的美术教学设计必需关照到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和个性认知的充分结合。这样的个性化设计在教学目标上必须明确想象力培养要求,如在空间想象力上的要求、形象思维上的要求,并加以机制干预以期达到较好的“创造”效果。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个性化教学设计一般会呈现以下几个特点: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以获得更为感性的经验,从而不断丰富儿童的表象;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能充分给予时空关照,尊重个体感知,以打开个体想象的大门;引导学生关注相关材料丰富认识,以发展儿童的空间想象能力;引导儿童积极参与合作、充分体验生活、积极实践不断丰富生活经验,为发展良好的想象力创设条件;不刻意追求图画的完整与美观,重点关注孩子的创造力发展。
二、情境控制是创新培养的关键因素
美术作品在表现上往往是静态的呈示,然而我们关注到它所表现的内容又往往是动态的。由动态向静态的转变自身就是一种创造,画疾驰的汽车、飞翔的小鸟、流动的溪水等。用静态作品来表现动态美也是美术的一种表现手段,重在创造的美术创作学习活动,要求教师尤为关注在提供素材、指导观察素材的过程中展示素材的情境空间创设,这是呼唤学生与素材产生共鸣的主要手段。这里讲到的情境空间包括了观察素材、空间背景等,当然更包括了学生。我们希望的情境就是学生能够走入的空间,这样才能与学生产生共鸣、擦出火花。通过图示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影响情境空间教学效果的主要有三个方面,即:观察素材、空间背景、学生。这几个方面中所展示的几个要素有许多是可以控制的,如素材的呈示方式、时间、展示过程等;还有空间背景的素材选择与展示方式,都是可控的内容。在学生方面,我们可加以影响的可能是对素材的认知,至于技能、审美等是我们需要了解的方面,以期对其他的控制展示达到情境空间创设的最大效益。
三、用激励性语言为创新培养保驾护航
儿童的想象力和大胆的表现能力常常出乎大人们的意料之外。
学生之间更了解彼此的兴趣、爱好,更容易沟通情感,更能读懂其美术作品的内涵。因此,在儿童绘画评价中我们可以在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其他学生共同评价,让同学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得到及时的解决。让学生相互评价,用学生的眼光欣赏学生的作品,是美术老师不可替代的。对学生的情感进行培养,也是我们美术教育的目标之一。现代心理学家认为教导孩子的方法有两种:肯定成绩,发扬优点,鼓励在进;既要有耐心,又要求爱心。美术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还要有爱心。针对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恰当运用激励性语言进行评价,可以增进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当学生向我提出问题时,我经常用“很好!很棒!”或者是:“继续努力,很优秀!”等鼓励性语言对学生的作品做出肯定,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极大的满足。儿童的思想是纯净的,他们的心灵又是很容易受到挫折,也许你不经意的一句话就能影响他的一生,恰当的夸奖能够让孩子获得很大的快乐与动力。老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构思创意等方面的潜能,激励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独特的创造能力。小小的一个微笑,一次鼓掌,一个目光鼓励,于细微处树立学生的自信,用信心架起成功创作的桥梁。
四、小组合作是创新培养的保障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由于其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在美术教学中创作的个体行为与小组合作的团体行为似乎存在着较大差异与矛盾。其实不然,两者是从不同的角度来开展的,美术创作的个体行为是对个性认识与想象的体现,而小组合作可以有许多好处:认知共享、感受交流、方法创造等。学生间的平等交流不仅会促进学生的交流能力,更能在碰撞中产生思维的创造,再结合自身的创造性认识,无疑对创新能力的发展很有帮助。在小组合作的空间里孩子的交流还是相对畅通的,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小组合作中对创新的保护。因此,小组合作的运行规则非常重要。主要有几个方面:观察素材,各抒己见,聆听尊重;探讨方法,共通有无,优选劣汰;表述见解,独立共享,采纳有效;美术创作,尊重他人,表达自我;交流品评,人人平等,共享所获。只有这样在美术教学小组活动中贯彻下去,才能使个性得到表现、优秀得到彰显、创新得到发展。
创新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工程,是一个创新的工程。教师必须明确站在时代教学前沿的责任与使命,才能更好地深入研究创新精神培养的内部机制,更好地为孩子服务。美术创作的个体独创行为决定了美术创作的“创新性”存在,只有具备创新精神的个体参与才能呈现出个体的创新能力,孩子求新、求异的思想在创新精神的感召下必然升华为美术创作的不竭动力,那时孩子会回到画中的。
参考文献:
[1]齐春雨.分析小学美术创新教学模式的实施[J].中国校外教育,2018.
[2]肖新来.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培养的途径探究[J].美与时代(中),2018.
[3]马帅群.小学美术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探究[J].新课程(上),2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