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学,以学促效———比赛视角下的小学体育有效学习实践探索

发表时间:2020/8/2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期   作者:许玲玲
[导读] “提高课堂有效教学,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是当前课堂改革方向
        摘要:“提高课堂有效教学,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是当前课堂改革方向。本文从“赛”的类型、“赛”的时机、“赛”的规则阐述了以“赛”促进小学生在体育课堂的有效学习,并对比赛形式的选择、规则的确立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合理地选择比赛类型、时机、规则,为课堂内容增加学生喜闻乐见的新鲜元素,让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习兴趣、心理品质、运动技能、身体素质、考核成绩,有效提高小学体育课堂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以赛促学;小学体育;有效学习

一、研究的缘起
        1.基于当前体育课堂教学现状自2012年开展“学为中心”课堂变革实验以来,各学科开展促进有效学习的活动,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学科以运用“以赛促学”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比赛元素,形成多元化的体育课堂,通过“以赛促学”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为此,笔者认为体育教学应当以提升有效学习为目的,同时从“赛的类型”“赛的规则”“赛的时机”三个方面入手,打造有效课堂。在课堂中充分融入竞赛元素,让学生以不同形式参与进来,获得水平与体能的提升,比赛可以从多个角度切入,如比较成功率、时间长短、创意高低、团队合作水平等。只有让学生都积极参与进来,才能让他们从中获得学习的乐趣,达到以“赛”促学的真正目的。
2.基于课堂变革的需要
        为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学校要对学生进行可持续教育,这与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内涵相吻合。德国学者第斯多查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学校应当采用合理的方式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换为主动学习,从而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体育教学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成绩,就要同时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再者,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进行知识技能的传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自主、团队合作的良好品质,将课堂知识延伸到生活之中,达到可持续教育的目的。
二、行动策略
选取温州某小学1个班4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建立实验班与对照班进行分析。
1.选择“赛”的类型,提高学习效率
(1)低段选趣赛
        低年龄段(水平一)的学生正处于爱玩的年纪,学习热情不高,对知识的接收能力也比较差,因此需要从趣味方面进行引导,多开展趣味性比赛活动,真正做到寓学于乐,让他们在欢乐的氛围中获得成长。古人言,“亲其师,信其道”,可见古人教学讲究一个“信”字,对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来讲,最适用的法则其实是“爱其课,恋忘返”,下课了还舍不得走。常规的教学方式比较单调乏味,但是趣味比赛却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学生们不仅能在其中收获知识,还能得到体能的锻炼。这样一来就将体育性与知识性有效地结合在了一起,还帮助他们养成了正确的行为模式,为下阶段的体育学习打好基础。
(2)中段选小赛
        小赛指的是规则较为简单,容易被学生接受的小型比赛。当学生进入水平二(3、4年级)学习阶段,他们的学习能力会迅速增强,其对事物的理解能力也非往日可比,这时候“玩乐”就对他们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了,学校在制定教学方案时应当充分考虑这一阶段学生的特点。因此,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点必须是紧跟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学习方式必须有别于低段,学生体育学习方式要符合运动技能习得的情感与学科相融的需求,这也是以“赛”促学的内涵体现。
(3)高段选竞赛
        在水平三(5、6 年级)中竞赛是最高级的比赛模式,它的规模比较大,比赛规则也较为复杂,通常由多人参加,在其中进行技术、学识的比拼。在过去的学习当中,学生已经明确了比赛的意义,更能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教师更要注重情感的体现,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到课堂当中,提高其学习的热情,让他们对自我产生明确的认识,知道自己有哪些短板,有意识的进行提高,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学习的效率。
这三个阶段是层层递进、非常连贯的,它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他们从被动学习过渡到主动学习。依笔者之见,采用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他们在竞争氛围中提高对知识的获取能力,并从中获得体能的训练,以达到身心全面发展的目标。
2.把握“赛”的时机,提高教学效果
(1)先学后“赛”,夯实基础
        每一项运动都有自己的规律所在,有的运动是由多个复杂的动作组合在一起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让他们在基本掌握要领的前提下进行比赛,以此防止出现运动失误,尽量避免对身体造成伤害。举例而言,要进行“健美操”“武术操”的比赛,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基本的步型和手法,经老师检验合格后,才能参与到比赛当中,从而获得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2)先“赛”后练,提升技能
        在进行运动技战术学习时,学生常常会出现理解错误的情况,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就做出合格规范的运动动作,从而影响对技战术的掌握。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对这一问题予以重视,在课堂上仔细观察学生的动作,一旦出现错误,及时给予纠正,帮助他们养成正确的运动习惯,在此基础上安排比赛,让他们从中获得技术的提升。

举例而言,篮球中的过人技术就是比较有难度的,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多多安排训练,可以以一比一、一比二的形式开展比赛,让学生在比赛的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提升自己的过人技术,从而加深这一技术的实际应用性。
(3)边学边“赛”,提高效率
        有的运动类型环节较多,看似非常复杂,其实大多数内容都可以在比赛的过程中习得,如动作路线、方向等。举例说明,肩肘倒立技术是一项综合性运动,由后倒翻臀、举腿向上、夹肘立腰等动作共同组成。在进行这一动作的学习时,就可以让学生之间展开比赛 :采用“赛一赛”,用看谁立得起来学习“后倒翻臀”技术 ;采用“赛一赛:以看谁稳定性高”来提高“夹肘立腰”水平 ;采用“赛一赛 :看谁立得久”来改进提高动作质量。
3.设计赛的规则,提高教学水平
(1)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特点设计“赛”规
        小学是一个分层比较明确的阶段,不同阶段的学生存在很大差异,他们的身心特点都有所不同,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也有较大的差距。为此,应当为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以提高教学水平。举例说明,二年级和五年级的同学都要学习排球垫球动作,但是他们在参与比赛时所遵循的规则和标准是不一样的,在同样是分组比赛的过程中,二年级队员垫球的机会较多,多在三次以上,而且当排球落到地上,比赛才会被终止;而五年级学生在参赛时只有三次机会进行垫球,不仅要将球垫到堆放区域,还要预测球的落点,预测正确得2分。这样做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控制能力,让学生灵活的运用正面双手垫球技术。可以看出,针对同一个教学内容,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段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和“比赛”方式,从而真正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
(2)根据不同教材特点设计“赛”规
        小学体育教材主要有田径类、球类、体操类三种类型,学校在制定教学方案时,应当充分考虑到每种教材类型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对“赛”规进行设计和调整,使之能够满足课堂教学的需求。举例来讲,田径类运动注重的是跑速,因此可以从运动时间、奔跑速度以及比赛距离等方面设置规则;体操类运动注重运动员的动作是否规范,因此应当着重对动作进行评价;球类教材注重动作的准确性与协调性,在设置“赛”规时也应当从这两方面进行考虑等
(3)根据不同地区、地域特点设计
“赛”规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学校应当根据运动的环境因素对比赛规则进行适当的调整,主要考虑场地、运动器材、学生素质等因素。即便是对同一项内容进行教学,比赛的方法也大致相同,但是在不同情况下就要运用不同的规则。举例而言,在进行耐久跑比赛时,城镇学校有塑胶跑道,而部分农村学校并没有这样专业性的场地,这时候就要采用短距离往返跑的方式进行比赛。因此,在设计“赛”规时要综合考虑各方影响因素。

三、研究成效
1.以“赛”促学习兴趣
        体育教学注重重复性,要求学生在习得基本要领之后对动作进行反复的练习。须知,不同学生在接受知识、掌握动作的时间上存在差异。如果为了提高对动作的熟练程度而一味延长学习时间,掌握能力较差的同学会因此感到乏味,甚至丧失学习兴趣,连掌握能力较好的同学也会产生厌烦情绪,进而产生厌学心理,可见这是一种十分低效的教学模式。为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应当在适当的时机下开展对抗比赛,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竞争心态,让他们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能力的提升,并在此过程中加强团队合作能力,在比赛中收获友谊,从中感受到竞赛的乐趣。
举例而言,立定跳远是一项比较单调乏味的运动,学生在几次练习之后便会失去兴趣,如果在这时开展比赛,设定一定的跳远距离,并让学生分组参与竞赛。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就会被充分调动起来,积极参与到练习当中,为团队荣誉而奋战,尽可能跳离红线远一点,随着比赛水准的逐渐提升,他们的能力也在无形中得到了提高,这样的教学效果就非常不错,既让学生体会到了运动乐趣,还提高了学生的运动技能。
2.以“赛”促心理品质
比赛同样也是一个观察学生的好机会,学生在比赛过程中毫无防备,他们无瑕顾及自己的形象,只好任由自己的品性自然表露。教师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观察,并对心理状态欠佳的同学多加关注,对其进行积极疏导。
        举例而言,有的学生为求胜利会罔顾比赛规则;有的学生在比赛中比较自卑,不相信自己能获得胜利;还有的学生不顾集体利益,在比赛过程中过度追求个人表现。这些思想行为模式都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倘若能及时加以纠正,就能够避免学生在未来道路上摔跟头。为此,教师应当对孩子错误的思想行为模式进行引导,树立良好模范,摆正学生的比赛态度,培养他们遵守比赛规则、自强自信、团结协作的优秀品质。
四、结论
        综上所述,“以赛促学”既是一种学法手段又是一种教学手段,虽然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运动技术的提高,但如果在没有学习掌握一定的运动技术的前提下,一味地进行比赛,反而会影响运动技术的掌握和提高,甚至会导致技术变形或错误动作。至此,体育教学中,除了就技术动作的完成质量而组织比赛外,如果在动作技术形成的前阶段就采用比赛法,学生将只专注于比赛的结果,而忽略了动作的质量。因此,教学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掌握技术程度等方面的综合考虑,是否采用比赛法,不能用比赛法代替体育教学。
参考文献:
[1]张燕.小学体育有效教学断想——以“掷纸飞机”为例[J].体育科学,2014(01):177.
[2]翁婷.例析体育教学中比赛法的运用误区与对策[J].体育师友,2014(03):12-14.
[3]刘福林.体育游戏[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7: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