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初中"4+2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0/8/2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期   作者:西红义
[导读]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校、教师要能够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做出相应的变革措施,改善课堂评价方式,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学校、教师要能够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做出相应的变革措施,改善课堂评价方式,转变课堂教学理念,掌握课堂高效方法,同时注重教师自身核心素养的提升,以此更好的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本文重点阐述对“4+2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策略,从而更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4+2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一直以来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和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并形成了教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只是把学生当作“人力”而不是“人才”的培养,缺乏对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以及健康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在新课程背景下培养出品格健全、个性十足、发展全面的学生。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亦不复也。”在这种教育方式下,每个人都可以畅所欲言,可以对老师提出质疑,甚至于互相争论。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推广,课堂作为课程与教学研究改革主阵地,构建和谐、民主、主体鲜明、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对推进新课程改革至关重要。
         一、传统课堂教学的现状探究
        传统教学是指教师在讲台黑板上讲解并辅以黑板板书,学生在座位上听讲与练习的教学方式。传统教学以“传递—接受”为特征,它的主要活动是教师依教学进度,把课本内容依序讲解给全班学生听,学生则经由上课专心听讲、练习和课后的温习等活动来熟练课本与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内容。
        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我国初中教学实践中,仍然占有主导地位,传统的教学方法对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的要求,比纯粹的多媒体教学更高更严格,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板书设计和板书实践、备课、批改作业等用多媒体是无法达到理想效果的,甚至可以说板书功底深厚的老师用第一个粉笔字就可以让老师在学生中树立起威信。
    (一)传统教学方法的特点
    1.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
        2.学生是知识的传授对象,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
        3.教材是学生的唯一学习内容,是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
        (二)在经过对我校的课堂教学实际进行调研后,发现课堂教学效果无法实现高效的现状如下:
        1.教师主宰课堂
        一节课教师主讲到底,声情并茂,眉飞色舞,却忽视了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是否听得明白,是否听得有兴趣,是否将学科知识入脑入心,是否在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有了自己的领悟与创新。一节课因为学生的被动接受,变成了老师的整场秀,这不能实践新课改所倡导的主导为主体服务的理念,
        其结果是老师讲的双眼发黑,学生听的身心疲惫,师生相望满脸流泪,抱头痛哭为啥真累?课堂改革做好准备,师生受益方向真对。所以为了孩子们学的更有效,更高效,课堂改革势在必行。
        2.忽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探究环节
        我们的老师忠实于教材,教材怎样编,我们就怎样教。而不是把教材作为范例,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探究、体验,从而学会这一类知识或事物。缺乏探究环节的课堂,学生对知识的领悟浅尝辄止,不会举一反三,更不能达到触类旁通。这不能实践新课程改革中的科学探究理念。
        3.忽视学生个体差异
        班中的学生学习程度及学习能力大相径庭,但我校的课堂普遍忽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我们的课堂,所有学生一种讲解方式,一样的领悟过程,导致“优生吃不饱,潜能生消化不了”,新课程改革倡导面向全体学生,但并不是“削长补短”平均学生智力,它强调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都能收益最大化。我们当前的课堂还远远做不到新课改所提出的这一要求。
        4.知能脱节
        我们的课堂把掌握知识作为课堂的终极目标,“灌输”的方法就成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利器,这是极端错误的。学生学习的过程应是知能合一的过程,如果说知识是种子,那么能力就是知识升华后的产物。知识借助学生的思维、体验、创新、加工而产生量变与质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形成了智慧、形成了技能,进而提高了能力,一味的强调知识的掌握,与新课改立足学生发展的理念大相径庭。
        5.穿新鞋走老路
        抢时间无限加课,多布置滥做习题,满堂灌机械灌输,缺乏教学设计,课堂活而无度、闹而无序。
        6.评价缺乏针对性,检测效果难以保证。


        7.教学目标无法落实,有效教学难以实现,遑论高效课堂?
         二、新课程背景下对高效课堂的理性认识
        通过对全校师生经过问卷、座谈、听课等途径对高效课堂有如下认识:
        (一)学生最喜欢的课堂教学方式
         86.7%的学生表示喜欢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或亲身实践、讨论交流或自学等课堂教学方式,12%的学生喜欢以老师讲授为主的方式。还有1.3%的学生什么方式都不喜欢。
        (二)对高效课堂的理性认识
        1.高效课堂的特征
        结合大同大学2019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冯峰校长16分钟的演讲被700余名学子掌声打断58次的案例,不难得出以下结论。
        毕业典礼为什么会有如此影响?总结起来就是其演讲有如下特点:喜闻乐见、生活化、与时俱进,杜绝一成不变,杜绝故步自封。其实高效课堂的实质和演讲的本质是相通的。
        高效课堂的特征就是:主动性、生动性、生成性
         2.高效课堂的内涵: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1)知识的超市:体验的是对“学生”和“学习”的尊重性、选择权、自主性、丰富性、多义性。
        (2)生命的狂欢:从“知识”到“生命”,课堂立意的变化
        带动课堂价值追求的“质变”。课堂是学生成就人生梦想的舞台,是展演激扬青春的芳草地,是放逐心灵的奔马场。
        3.高效课堂的灵魂: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
        学生是一切教育的智慧源头,相信学生是最大的“师德”,依靠学生是生本教学的基石,解放学生是教育的使命,发展学生是教育的根本。
         三、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学校课堂实现高效的理论研究
        在新课程改革推进的近二十年,它时刻敦促着每一位教育者深深反思:处在教育的前沿阵地,我们该如何去做,才能跨越传统教学的藩篱,探索出适合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以及认识观的教学方式,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光彩与活力。
         四、“4+2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初探
        为将新课改理念扎实的融入日常教学,我校立足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积极地组织教师和学生开展“4+2教学模式”的研究。面对这个全新的课题,我们要深入领悟新课改理念,从理论上重新定位教育之于学生、社会的意义,在方式方法上积极探索,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检验完善,让新课改理念借助科学的教学模式得以在韶州中学的课堂上落地生根,开花繁衍,进而实现我校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和学生全面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以及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
         五、结语
        “4+2教学模式”的研究将使教师和学生感受到,困扰我们课堂教学效率的难题将得到有效的解决,以生为本,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真正落到实处。在该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中,教师核心素养必将得到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一定有所提高,我校的管理体制和面貌也终将得到有效改善。因此,“4+2教学模式”的研究必将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为我校的腾飞插上飞翔的翅膀!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2]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3]褚清源.2019年全国课堂改革十大样本[N].中国教师报.2019-1-1(11).
        [4]吴红宇.浅析构建生本高效课堂实践探索.《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