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小学中段歌唱课的审美教学

发表时间:2020/8/2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期   作者:王晓婷
[导读] 小学中段就是小学生涯中的三至四年级,该阶段的学生处于自身成长的第二高峰
        摘要:小学中段就是小学生涯中的三至四年级,该阶段的学生处于自身成长的第二高峰,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思维能力都处在关键转折期。小学中段歌唱课程的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的整体规划中占有十分关键的位置,以审美为核心的教学思路,是小学音乐课程中最为基础的一项教学原则。鉴于此,本文从审美的角度出发,对小学中段歌唱教学进行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小学中段;歌唱课;审美;教学
        小学歌唱课程是小学音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新课程标准中提出音乐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现阶段,我国小学的音乐课程大部分为传统的集体教学模式,由于学生自身的音乐条件各不相同,小学生自身的年龄特点导致其接受能力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性,对歌唱教学来说,这样的教学氛围给小学生的歌唱学习带来一定程度的阻碍。想要将现阶段的教学质量进一步的提升与改善,就对音乐教师的歌唱课程教学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
一、小学中段歌唱教学的审美要求
(一)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中段歌唱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提出,“演唱歌曲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础内容,也是学生最容易接受和参与的表现形式。”在整个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中,歌唱课程的教学属于一种基础性、普及性的教学内容,在歌唱课程的教学中,其关键并不是为了培养专业的音乐人员,而是希望学生能够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感受到艺术的熏陶[1]。同时,在小学中段的课程内容设置下,教师应该依照小学生的性格状态,将学生的参与度与积极性进行全面性的落实,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小学中段审美要求的特殊性
        在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涯中,对每个阶段学生的审美要求各不一致。小学中段的学生自我意识比较突出,意志力有所下降,正处于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在该阶段对学生进行审美教学的渗透,能够让学生通过音乐来感受自身对于音乐的想象力与创作力。在现有的审美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引导,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一步挖掘小学中段学生对于美学的感悟[2]。
二、审美在小学中段歌唱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一)塑造人格,陶冶情操
        对审美来说,人类即是感知者也是传播者,人对于美的内容天生有着向往和追求。音乐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超越日常语言所表达的东西,能够让人感受到不一样的生活体验。比如跌宕起伏的音乐旋律、张弛有度的音乐体会以及力度的强弱对比,不同的音乐能够带给人们不一样的音乐体验,这样的体验与日常的生活感悟相比,更能够丰富情感与审美感受[3]。鉴于此,音乐审美对于人来说,不仅仅是一种生理的感知,还是一种心理感悟。在小学音乐教育阶段进行审美的渗透,以这样的方式陶冶学生的情操,更好地帮助他们在唱歌的过程中理解音乐作品。
小学中段的学生具有比较独立的个人性格,学校应逐步改变传统的知识性教学,在学习中帮助中段学生树立健康的人格,让学生能够从音乐的教育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启迪才智,激发潜能
        审美教学还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智慧,审美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学生思维和情绪的调整,在大脑运行的过程中进行神经中枢的调节,以此来促进学生良好的身体状态。一个将生活与学习进行有效融合的学生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从激发学生潜能的起点出发,逐步对学生进行潜能挖掘,按照中段学生的心理以及兴趣程度进行课程内容的调整,能够进一步地提升现有的教学效率。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集体主义精神
        歌唱课的教学多采用集体合唱的方式,这种集体传授的方式自然是不能将所有学生的音乐审美水平都拔高到令人满意的层次。但小学中段歌唱课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专业的歌手,而是在于通过演唱歌曲的形式让学生都能接受艺术的熏陶,所以,歌唱曲目多以合唱为主。但学生们的音乐素养有极大的差别,各自的声音条件又大相径庭,这就造成了在合唱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各种问题。而这时候,音乐教师就需要灵活地运用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参与合唱演出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演唱中学会与他人配合,以达到合唱整齐划一、情感共鸣的效果。在这一过程中,会逐步培养起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集体主义精神。
(四)树立优秀价值观,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小学中级阶段,是学生培养基础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观的特殊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无论是学习能力、理解能力还是思维能力,都有极大的提高。同时,对于外界事物的敏感程度也有很大的提升。学习环境中细微的变化,都有可能会影响到未来学生人格、性格的形成,所以,如何让歌唱课的审美教学传达给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显得尤为重要。在歌唱课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经历、感情在变化中的感悟与歌曲实现共鸣,理解作品所传达出的思想,在思想的碰撞中影响学生的精神面貌,个性的发展。自然,审美教育的意义也就更充分地体现出来。这有助于学生在孩童时代培养独立坚强的人格,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三、在小学中段歌唱教学中进行审美内容的把握
        在小学中段歌唱教学中进行审美内容的渗透,首先应该将节奏的内容放到首要位置,音乐离不开节奏,在歌唱教学中展现音乐节奏,能够让学生直观感受歌曲、融入演唱情绪。接下来,教师还应该让学生感受音乐韵味的旋律,将音乐的骨髓——节奏进行直观展现,让学生能够将个人情感与旋律进行有效的联系。教师可以采用旋律线的表述方法,让学生更为直观地理解节奏。最后,教师还应该让学生聆听多种音色的音乐。音色属于音乐的四大属性之一,即根据各种发音材料进行声音传播的一种集合,让学生在课程中对音乐的多种音色进行感知与体会,能够让学生对音乐的内容有更为深入的了解。
四、结语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与学生的教学关系在不断密切,“以学生为本”的内容也有了进一步的体现。教学模式的改进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在小学中段审美教育的要求下,对新时代的教师也有了更为具体的要求,将审美和音乐教育融合,将是今后音乐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董吉奕.小学合唱教学中审美力培养的策略研究[J].黄河之声,2018,(18):97.
[2]时晓芬.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北方音乐,2018,38(21):132/141.
[3]付珊珊.探讨小学合唱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培养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1):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