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学习良好习惯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8/2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期   作者:陆海玲
[导读] 学生的学习习惯跟学习成绩息息相关
        摘要: 学生的学习习惯跟学习成绩息息相关。农村边远地区的初中生应从课堂和课外两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
        关键字: 语文 学习习惯 培养
        只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才会取得好成绩。 农村边远地区的初中生应从课堂和课外两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
        一、课堂学习的习惯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习惯至关重要,培养语文学习良好的课堂习惯主要体现为上课会倾听, 会发言、会提问、会自主学习、会做笔记。
        1、会倾听。 学生上课不好好听课,学习效率肯定很低。 老师首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明白只有听好课,才能把语文学好。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法训练学生学会倾听的能力:(1)当讲完一个重点内容,指名学生把讲过的知识点复述一遍。(2)当有同学进行课堂发言时,要求学生认真听, 并指名学生针对该生的回答做出适当评议。听课习惯主要有: 1、听,认真听老师讲课,跟上老师上课的思路等,听同学在课堂中对一些问题的看法,这样才能提高听课效率。 抓住重点,弄清关键; 主动参与,思考分析; 大胆发言,展示思维。 2、说: 就是积极发言、质疑; 对于文中的一些内容进行探讨、质疑、并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 3、读:包括粗读和精读。粗读就是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大意,弄清作者写作思路。精读是细细赏析课文,抓住文章的关键字句进行品析, 把握作者的情感; 4、写: 把老师上课的重点知识记在课本上,并记下自己学习所获得的心得。 教师要抽查学生上课做的笔记。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上课认真听课的习惯。
        2、会发言。表达能力好的只占班级人数的五份之一。 这就要求语文老师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 让他们能把话讲清,让听者明其意。 比如在分析《大自然的语言》这一课时,在分析体现本篇说明文语言特点时,先让学生找出相关句子再进行分析。但在分析该词能否删去时。但很多学生在表述答案时混乱不清。 所以教师应训练学生答此类题型的具体步骤:(1)表明观点,该词不能删去。(2)分析该词还在时句子表达什么意思。(3)该词不在时句子的意思发生了什么变化。(4)得出结论:该词去掉后,与原句意思不符,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
        3、会提问。学会积极提出问题是初中生养成的一个良好学习习惯,它表现为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提出疑问。有问才会有解。当对问题产生质疑时,学生能大胆表述出来,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对于学生无法弄明白的问题,可以尝试让其他同学提出自己的见解,实在无法解决的,师生可以共议,最后得出答案。 反复训练后,学生就养成好习惯了。
        4、会自主学习。很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急需培养。比如: 有些知识点或问题,在老师还没讲解之前,先自己分析,先尝试着自己解决问题。在教《小石潭记》时,先让学生自主探究 “课文开头写作者发现小石潭时看到水非常清澈,鱼儿在水里游得很自在时, 心情很高兴,但当看到周围环境凄清时,为什么心情顿然忧伤起来? ” 学生通过去了解柳宗元写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了解柳宗元不幸的遭遇,就很快弄清楚柳宗元“前乐后忧”的原因。
        5、会做笔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上课的时候,学生能对语文学科上课时老师讲的重点进行做笔记。 把课文的重点知识点记下来。

如教《桃花源记》时,让学生学会结合课文下面的注解,再结合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 然后师生一起 归纳了文中的古今异义词, 并归纳了“舍”“之”“其”等字的一词多义, 然后认真地做好笔记。在讲到本课的线索时,有不少学生自己分析 “以桃源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弄清了本文的写作思路。 并且找出体现桃源人热情好客的句子。 分析“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在于表达什么情感。 对于这样的知识点,学生都能很好的记下来。平时,教师要不定期检查学生的课堂做笔记情况,并公布检查结果。
        二、课外作业的习惯
        课外作业是学生学习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它要求学生要做到规范的写字、认真审好题、做好预习、课后要复习等。
        1、规范书写。平时,如果学生的作业书写潦草,要进行批评教育并要求学生重写。因此,除了教育学生要做事细心外,还设立了书法课。 通过老师的示范与引导,让学生做到写字规范,从而让学生养成书写规范的习惯。
        2、认真审题。 让学生看好题目要求,弄清题目含义,再进行答题非常有必要。 所以,平时要做好学生思想工作,让他们养成审好每一道题再答的习惯 比如: 在分析加点成语在句中使用是否妥当一题型中,有的学生没有看好题目要求,本来题目要求选出不恰当的一项, 而由于没有看好题,以为要选出恰当的一项,结果做错了题。又如: 有的学生在平时测验或考试时没有审好作文题目要求,结果写了离题作文,得了很低的分。所以,要让学生养成细心审题的习惯。
        3、作业习惯。 每天上完一节新课,老师都会布置作业,以此来检验学生是否掌握本节知识。所以教师要给学生布置一定量的作业,并引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 比如: 弄清题目含义,按要求做题,做题时字迹工整,并且做到独立思考。
        4、预习习惯。 很多学生都没有预习的习惯。 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了。 老师要教会学生如何预习,预习从何入手。 让学生弄清课文后面词语的音,形,义。 接着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然后结合课后练习再反复读课文,遇到不懂的问题做个记号,上课就有针对性的听课,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 所以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很重要。
        5、复习习惯。 重新回顾学过的知识、整理课堂上的笔记、及时的复习当天学过的内容,有利于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所以,要让学生养成复习的良好习惯。
        因此,只有通过课内和课外严抓学生的各种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才能让学生的语文成绩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祁发元《中国校外教育旬刊》--探究中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2]崔毅- 《新课程中旬》--浅谈初虫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3]于军溪《教育教学论坛》--浅议中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