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心理剧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实践途径研究

发表时间:2020/8/2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期   作者:朱洪莉
[导读] 重庆市荣昌区宝城初级中学
        摘  要:心理剧是一种以表演形式的心理疗法,校园心理剧是受其启发在校园里应运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它是将戏剧、小品、心理问题融为一体,通过学生扮演当事人或由当事人自己借助舞台来呈现他们各种类型的心理困惑或心理问题,在专业的心理老师指导下,学生自发地将生活经历再现,通过确定主题、编写剧本、演出分享等过程,给更多的人以启发和教育,学会如何应对和正确处理心理问题,从而解决心理问题的团体心理治疗方法。这样,不仅是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并且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培养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校园心理剧;初中道德与法治;实践途径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任务是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把校园心理剧引入道德与法治课,作为一种教学创新方式,能够有效地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人际关系、道德困境以及负面情绪等方面的问题,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本文将探究实践途径。
        一、校园心理剧内涵
        (一)心理剧
        心理剧由维也纳精神病学家雅各?莫雷诺提出,主要指人们在特殊戏剧中扮演一定的角色,通过舞台表演,依托一定的技术如:角色互换、镜照技术、独白、替身等来达到对情感的宣泄、消除缓解心理压力、克服自卑感为目的,从而更好的适应社会与提高自身环境适应能力的团体心理治疗方式。
        (二)校园心理剧
        校园心理剧主要受莫雷诺心理剧的启发,是以学校课程为载体,结合校园环境及学生的心理特征在学校开展的一种心理健康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的团体性活动。本研究中的校园心理剧,主要它以特殊的戏剧化形式将学生在生活、学习、交往中所遇到的冲突、困惑与烦恼等情况以角色扮演、角色互换、内心独白等方式编成剧本,用各种形式如情景剧、小品、演讲、辩论等方式展现出来,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目的。
        二、探究校园心理剧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价值
        (一)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本课题将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与理论基础,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结合课本与自身实际制定剧本,并用各种形式表演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学习的兴趣,学会学习,学会共处,学会做人。从一系列的准备活动到最后的展示过程就是道德认知到道德实践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促进《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改革
        校园心理剧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实践研究可以为校园心理剧如何有效合理的融入到基础教育阶段的具体学科提供新的理论与实践支撑,同时,有利于促进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改革,为道德与法治课的教育教学提供一种全新的视域与教学方式。《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将校园心理剧有效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不仅能够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诸多问题,也可以为道德与法治课程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

同时,道德与法治课以往的教学模式较陈旧、单一,导致教师教学厌倦,学生感到无聊、枯燥,为了打造兴趣课堂,提升学生的积极性,现在需要创新教学,所以大胆尝试把校园心理剧融入道德与法治课。
        (三)提高教师专业教学水平与技能
        校园心理剧对教师来说是一种较新的教学方式,通过校园心理剧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上的应用,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三、校园心理剧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实践途径
        (一)认真研读教材,找到校园心理剧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的结合点。
        (二)本文探究的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融入校园心理剧。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总体包括三部分内容:道德与心理、法律和国情国策。首先认真研读教材,找到课程与校园心理剧能契合的点。再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编排和表演,从而达育人目标。
        (三)校园心理剧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施模式
        校园心理剧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表演,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发地将生活经历再现。在表演过程中,由于心理剧融合了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形式,加上演员表演的自发性和真实性。因此,深受初中生的喜爱和拥护。
        (四)运用校园心理剧进行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恰当选材
        好的形式要由好的内容来支持,好的内容要由好的形式来表现。校园心理剧和其他文艺作品的创作一样,教师必须钻研并吃透教材,深入学生生活,才能精选出具有教育性、时代性、代表性的素材,编排学生新闻乐见的心理剧。
要深入挖掘并充分教材中的教育资源,让学生对比较熟悉的教育内容有新的思考,新理解,新感悟,新收获,增加教育的深度和广度。素材的选择要严肃、有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来选择,有利于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目标的实现,达到心理疗育的作用。
        2.表演适度
        在组织心理剧表演时,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兴奋得难以控制,动作过于夸大,语言表达庸俗化。表演结束时教师就要给予恰当的引导,否则不但使心理剧失去了教育的意义。教师在组织编排心理剧时,应统筹大局,注意分寸,避免哗宠取宠。同时,还应注意:不能把心理剧等同于小品表演。
        3.把握节奏
        40分钟的课堂,穿插校园心理剧是调动学生的兴趣,达到育人的目的,做到“活而不乱”。要求教师应具备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教师要把控节奏,既有效利用心理剧的辅助作用,又能有效完成教学目标,避免喧宾夺主。
        校园心理剧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寓教于乐、寓教于戏、寓教于颜,“可以促进个人或集体的自我察觉、人际关系技巧、价值判断、自我行为与想象力,而使个人获得心理照顾和成长。”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立德树人这项系统工程的重要课程,校园心理剧成为这一工程中崭新的亮点。随着时代的发展,校园心理剧逐渐走进道德与法治课,通过表演的形式润物细无声,这不仅是初中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而且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培养未成年人的健康心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潘月俊.透视校园心理剧的辅导功能[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4,(11).
[2]陈小梅.关于开展校园心理剧活动的思考[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6).
[3]刘籽艺.校园心理剧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价值探索[J].佳木斯职业学院报,2019,(9)
[4]何宝平.让校园心理剧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亮点[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7)
[5]郭小艳.校园心理剧的功能和作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28(11):39,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