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深化野外活动的教育功能初探

发表时间:2020/8/2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期   作者:项坚
[导读] 野外教育活动是一个开拓性的教育领域
        【摘要】
        野外教育活动是一个开拓性的教育领域,新时代青少年儿童的思想道德、兴趣爱好、良好个性的培养更需要它的发展,壮大并不断成熟。本文就青少年野外活动的教育功能作了粗浅的分析,并从实践出发阐述点滴体会和思考。
        野外活动作为校外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体现出它的教育功能。浏河营地充分利用地域、景观、农舍等社会教育资源,针对当前青少年的身心特点与生活实际,开创丰富多彩的野外活动,在活动中不断探索其教育功能的最大化。
【关键字】新时代  野外活动  教育功能
【正文】
        浏河营地是一个农村校外实践基地,活动区域广阔,自然景观迷人,附近的农村农舍、国防设施等社会教育资源充分,由此开发的一系列野外活动,引导孩子在具有农村气息的环境中实践、体验、感悟,是营地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核心教育内容。
 一、通过丰富多彩的野外活动,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
        野外活动是一种生动形象的综合性教育,它有效地将德育各方面的教育要求融合在一起,这种教育是积极的主动的,也是培养学生民族精神的最好的载体。
        1、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新时代教育必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浏河营地地处美丽生态的新农村华亭,挖掘新农村环境、民俗,追溯其发展变迁,以此为主要内容开展主题教育,引导儿童传承传统文化,体会淳朴民风,感受农村发展,从而根植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如,开展“美丽新生活  营地是我家”的主题系列活动:
        活动一:非遗文化户外讲堂。引导少年儿童在欣赏黄草、蔑竹编制产品的基础上,走进田地探一探黄草、竹子的种植过程,听一听不同部位的名称和作用,动手做一做黄草、蔑竹编织,感受非遗文化给生活带来的美感与便捷。
        活动二:今夕农村实景采访。带领孩子对比今夕的浏河营地建筑面貌,采访老农对今夕生活的感受,增加孩子对祖国发展迅速的认同感,产生感恩与珍惜之情。
         2、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
        所谓团结协作是指人们为了集中力量实现共同理想或任务而相互支持,紧密合作。它是团队精神的核心,是新时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品质。
        营地组织学生进行的划船比赛,就是让学生从中学习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进一步体验合作的重要性和集体的力量。且看一则案例:
        “划船去喽!”一阵爽朗的喊叫声,把我们吸引了过去,看见水中划动的小船,我们的心里直痒痒。老师刚给我们讲解完划船的要领,我们一组女生便迫不及待地上了船,拿起船桨各自划了起来。虽然每个人都很用劲,但船就是不听使唤,一会向左,一会向右,徘徊不前。晓敏着急地说:“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到岸呀?”此时,岸上传来辅导员的叫喊:“大家别着急,要好好合作才行。前面两个同学把桨向后划,后面两个同学把桨向前划,先调头。”船调好了头,老师又教我喊口令:“加油!一、二、一、二!”我们动作一致,船终于向前行使了,不一会儿穿过了桥洞。我们的合作越来越默契,船也更听使唤了。我坐在船首,看着荡漾的小船,心想:如果我们仍然各顾各,不合作,那么现在船还在桥洞那儿打转呢。虽然我们没有夺得冠军,但却尝到了苦中带甜的滋味!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清晰地看到,学生在辅导老师的指导下,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作了一个“合作力量大”的尝试。冠军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到了做事要沉着冷静,善于总结,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意识到了事半功倍的美好结果总是来源于集体中每一个人的通力合作。这些是野外活动给予学生的宝贵财富。


        二、设计特定的生活环境,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
        2020年3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强调: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明确指出社会各方面要发挥协同作用,支持学生走出教室动起来、干起来。浏河营地作为中小学生的劳动实践基地,开发、开展好劳动教育活动责无旁贷。
        1、家务劳动能力的培养
        喜爱野外活动的中高年级学生,除了要学会基本的生活自理,还需掌握一些家务劳动。煮馄饨,是营地特色的野外活动项目。听起来很平常,实际上它挺繁琐,同学们不仅要自己搭灶、点火、烧水、洗碗,还要自己包、煮,是对家务综合能力的一个考验。
         2、农业劳作能力的培养
        营地坐拥60亩农业实践园,“学农”活动是营地的传统教育项目。
        为期一周的学农劳动课程,根据季节的不同而制定不同的课程方案。辅导员指导学生春耕,建议他们赤脚上阵,下田翻地;老师们和学生一起夏耘,穿上套鞋除草浇水施肥;带领学生秋收,拿起铁锹挖红薯土豆。虽然,每一季劳动实践的形式和内容不同,但是每一轮参与的同学们都能在农业劳作中学习庄稼的种植和生长过程,掌握农活的方法和技能。野外日晒雨淋,冬冷夏热,蚊虫叮咬,加上孩子们长时间蹲地弯腰后的腰酸背痛,又让孩子吃苦耐劳的劳动品质得以滋养。
         三、开发野外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绿色生活的方式和习惯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将“生态道德”写入公民道德建设范畴,强调绿色发展、生态道德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要积极践行绿色的生活方式。
        1、热爱大自然的意识和情感培养
营地傍邻野生动物保护基地,周围各种鸟类栖息,植物成荫,是得天独厚的大自然课堂。
学生走进野生动物区,了解珍稀鸟类,猫类、鼠类,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引导他们要保护好人类的朋友;设计树荫下的游戏,让他们感受大自然的舒适与美好;开展参天古树的探秘,引导孩子探究其年龄和作用,理解珍惜和保护古树的意义和价值。这里,每一棵树,每一种动物,都能引起孩子的好奇,辅导员适时趁机激发学生身体力行研究大自然、保护大自然,从而热爱大自然、喜欢大自然的情感油然而生。

        2、生态环保的意识与习惯培养
        营地的野外活动包含探险类、休闲类、农业类、探访类,在每一个活动中,坚持融入绿色生活理念,倡导勤俭节约、低碳环保,建设绿色营地、绿色家园。探险类活动,基于小河、田埂、河岸等原生态资源开发的挑战性游戏,不浪费任何的水电资源;家政类活动,教育学生根据小组情况自主领取、选择蔬菜、馄饨皮等材料,适量提供,垃圾分类;农业类活动,指导学生实施有机肥料,少用不用化学肥料,种植有机蔬果;探访类活动,孩子绿色出行参观采访周边农舍农户。
        新改建的宿舍楼、安全体验馆等场所焕然一新,营地也将加大环境保护的宣传和引导,开发植绿护绿,志愿环保等活动项目,使生态环保教育成为浏河营地的一张新的名片。
        
         目前,创建以青少年为主体,以野外活动为载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道德品质、心理素质、劳动能力、生态文明培养为重点的办营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我们也将在这条创新路上走得更远更坚定。
        
        主要参考文献:
     1、《课外校外教育学》张印成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论中小学素质教育》郭景杨主编学林出版社
     3、《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
     4、《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