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课堂如何融入生物核心素养

发表时间:2020/8/2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期   作者:许文辉
[导读] 以初中生物人教版七下《血液循环》这节为例,从“激发兴趣,融入生命观念”“问题引导
        摘要:以初中生物人教版七下《血液循环》这节为例,从“激发兴趣,融入生命观念”“问题引导,培养理性思维”“能力提升,肩负社会责任”三个方面来阐述在初中生物课堂上如何融入生物核心素养。
关键词: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社会责任
        生物学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生物学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学习生物学内化的带有生物学科特性的品质,是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成分。生物核心素养由4个要素组成: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生命观念是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基础和支柱;生命观念的形成过程中离不开理性思维和科学探究,理性思维和科学探究互为倚重,理性思维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内涵,科学探究是理性思维的实证过程;在形成生命观念、进行理性思维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最终形成一定的社会责任意识和义务。
一、激发兴趣,融入生命观念
        树立生命观念就是树立对生命体的一种态度,包括对生命体的认知程度以及对其本质概念的理解,由此可使学生了解生命的多样性和统一性,进而形成对自然的科学探索观。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运用了大量的视频、图片、挂图等素材,引导学生建立生命观。具体体现在物质与能量观,如,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人体的生命活动也需要物质与能量。在血液循环的过程中,有血液成分的变化,通过体循环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经过肺循环,则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多的动脉血。经过小肠的消化和吸收之后,血液中的葡萄糖能增多,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在组织细胞的线粒中,利用氧将有机物中储存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各种生命活动需要。结构与功能观,心脏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例如,由左心室出发的体循环路径比从右心室出发的肺循环路径要远,与左心室壁最厚的这一结构特点相适应。心房收缩,血液由心房泵向心室,心室收缩,血液由心室泵向全身各处,与心室壁比心房壁厚这一结构是相适应的,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等等,帮助学生建立生物体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平衡与稳态观,如:组织细胞通过血液循环得到营养物质和氧,又把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出体外,维持了人体内环境的稳定。
初中生物教学中,不仅要研究所学的生命的现象和规律,还要从情感和态度上向学生渗透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珍惜生命的理念。


二、问题引导,培养理性思维
        用严谨的思想培养理性思维是指能够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等方法对生命学和生物科学进行探究,进而探讨、阐释生命发展的现象和规律。
例如,在学习《血液循环》这节课中,通过层层递进的设问,引导学生的理性思维,充满智慧的光芒。创设情境,设想一个红细胞从左心室出发,经血液循环回到心脏时,请推测血液最先回到心脏的哪个腔室?学生大胆猜测:①能不能从左心室直接回到右心室?②能不能从左心室出发转一圈最先回到右心室?③能不能从左心室直接回到左心房?④能不能从左心室出发转一圈最先回到左心房?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大胆质疑,说出反对的原因,采用理性思维,作出合理的推测:红细胞从左心室出发最先回到右心房,并总结出规律:都是从一侧的心室出发,回到对侧的心房。

三、能力提升,肩负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感”是指个人对社会事务认知的能力,对事务进行理性分析和准确判断的能力,对生产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进行系统解决和改善的能力。核心素养的培养,其落脚点不仅仅只局限于课堂之上,其更需要延展至课堂之外。对于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来说,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将教学重心进行转移,还需要转换思维模式、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将核心素养融入到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掘潜能,锻炼意志,培养自主能力。
社会责任也在多处得到体现。例如,在学习了“如何测量血压”后,可让学生将其应用于实践中,即课后给自己的家人或者有需要的人测量血压。尤其是课堂的最后阶段,笔者提出:“阅读课外实践活动,学习如何测量血压,并给家人测量血压,用自己的所学知识帮助家长健康地生活。”由此渗透关爱家人的情感教育,让学生能学以致用,将课堂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理解生物學学科核心素养是实施新课标的关键,而理解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不能仅靠阅读新课标内容去望文生义,而必须建立在深入理解生物学学科本质的基础上。因此,笔者建议,教师在制定每个单元、每节课的教学计划时,都要全面考虑核心素养任务的针对性落实和有效完成,要在拓展、深入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同时,特别要注意对学生能力和品格方面的要求。此外,各素养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包容,相互支撑的,因此学生相关素养的培养也应是整体推进,综合实施,要避免将核心素养肢解后进行标签化处理,使每个教学行为生硬地带上“素养功利”。核心素养的发展既要考虑学科的个性,也要考虑跨学科的共性和综合性。
参考文献:
[1]张秀红.核心素养视域下的生物学观念:内涵、价值、内容体系及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17(9):93-99.
[2]王倩倩.如何在初中生物课堂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J].中华少年,2019(10).
[3]张晓菊.让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初中生物课堂[J].新课程,2018(32):260-2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