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发表时间:2020/8/2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0期   作者:刘艳
[导读]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结晶,是非常宝贵的财富
        摘要: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结晶,是非常宝贵的财富。因此在小学阶段就开始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各个学科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同时传统文化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对学生的鉴赏能力以及品格提高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本文将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现状进行分析,阐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
一、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及现状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各种文化形式汇聚在一起的结晶,它其中蕴含了儒家的文化,道家文化以及佛教文化,是反映我国民族特性的文化,也是我国民族的灵魂。其文化的核心内容是道德教育,也可以说是通过道德对自身的行为有一个自我的约束。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不够成熟,理解能力不够强。因此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所传授的文化知识一般都是浅显易懂的,主要是通过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但是根据调查显示,有大部分的学校在语文教学中极少的运用传统文化,甚至有些学校根本就不涉及到这方面的知识。由此可见,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结晶,现如今已经逐渐的不被人们重视。这种想法显然是不正确的,祖先们传承了几千年的东西必然是我国文化的核心所在,因此各个部门以及学校应该重视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培养。
二、在识字、写字中渗透
         小学阶段的学生知识储备还不够丰富,阅读量还不够多,因此可以通过识字和写字的过程,使学生了解到我国的传统文化。比如以《三字经》《弟子规》为首的传统文化的启蒙教育经典著作,这些著作中蕴含了大量的文化哲理,学生通过认识其中的字了解它的含义,就能够潜移默化的习得部分传统文化知识,了解到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1]。同时教师还可以将这些著作制作成视频动画的形式,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人们都说字如其人,一个人写的字体能够体现这个人的心胸以及其性格,因此有些人写的字比较大气磅礴,这就说明这个人的气质是比较沉稳,并且心胸开阔的。有些人写的字比较纤细秀气,说明这个人的气质属于温文尔雅,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生的学习榜样,因此其字体不能是潦草的,教师在进行板书时,必须用规整的楷体进行书写,要求大气美观且笔顺正确。这样才能够对学生的字体起着潜移默化的榜样作用。并且根据研究显示许多人的字为什么会很潦草,大多都是由于在小学阶段其授课教师没有注重字体的书写,在进行板书时笔画错误或者是字迹潦草,这些都会对学生造成不好的影响。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一个问题,在小学阶段,教师应该对学生字体的书写有严格的要求,强调学生笔顺以及字体的规整度[2]。要将“会写字、写好字”这一理念,灌输给学生。同时在小学阶段应该开设一门书法课,培养学生的书法兴趣,使学生通过书法的练习,了解的相关的传统文化,并且通过写字识字的过程,将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吸收。
三、在古诗文中渗透
古诗文是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许多文化思想都是蕴含在古诗文中。并且学习古诗文对学生审美有一定的促进作用[3]。

比如高鼎的《春居》通过描写春天的自然景象,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一种万物复苏的情感,同时又通过儿童放风筝这一场景使全诗更添加了一些生机,整篇诗歌读下来,会使读者感受到欢喜愉快,因此通过对古诗文进行欣赏能够对学生的审美情趣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对学生的写作也有一定的帮助。古诗文作为传统文化代表,其文化的渗透主要从两个方面来体现:
①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一些古诗文的内涵比较深厚,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理解能力还不够成熟,因此可以通过情境的创设使学生了解到古诗文的内涵,从而对其思想造成一定的影响[4]。比如在学习高适的《塞上听吹笛》一文时,由于其内容比较晦涩难懂,乍看之下很难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作者的生平,以及这首诗创作的背景,使学生对该诗歌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从而进一步的探究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通过一句“借问梅花何处落”就足以看出诗人孤独寂寥的心情,再通过了解到诗人的创作背景时,学生就更容易的理解,这是一首思乡的诗。又比如学习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时,从“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能够感受到诗人的喜悦之情,但是却不理解诗人的喜从何来,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作者的生平,以及当时的国家背景。学生便对这首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了解到了诗人的喜从何来,体会到诗人的创作情感。
②通过诵读,积累传统文化。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的意思就是通过熟读能够理解文章的含义,诵读是积累传统文化的重要方法,也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手段。诵读不仅仅是机械的毒而是根据作者的情感,将情感带入到文章中进行朗读,并且朗读讲究的是抑扬顿挫,而不是学生有气无力地进行机械的朗诵。学生在进行阅读时,要将自己的体会以及诗人的情感融入到其中,进行抑扬顿挫的朗读。比如在朗读《夜上受降城闻笛》一诗时,要将作者浓郁的乡愁读出来,又比如在读《春居》时要将儿童的天真烂漫以及整首诗所要表达的喜悦的情感通过朗读体现出来。教师通过指导学生的朗读,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提高,同时也使学生将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加以内化,从而对其思想观念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朗读是学生积累知识的重要途径,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应该对其予以重视,同时在小学阶段安排早读课程,学生通过早渡部建积累了知识,同时也是一天精神面貌的体现。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传统文化是我国的瑰宝,我们需要将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并且将其发扬光大。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因此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是非常重要的,各个学校应该重视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能够健康成长,促进学生核心素养以及道德修养的提高。除此之外,传统文化的渗透还能够有助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以及民族自豪感,有助于帮助学生成为国家需要的人才,充分展现其价值。
参考文献:
[1]胡虹丽.坚守与创新:百年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与研究[R].2016.
[2]赵蓉蓉.小学低年级字理识字教学现状及策略的研究[R].2016.
[3]邵清石.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美育探索[R].2017.
[4]殷翊.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特质与策略研究[RJ.20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