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

发表时间:2020/8/2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0期   作者:刘冬梅
[导读] 在大部分人的通俗认知概念里,语文就是教育一个人怎么说话、怎么做事
        摘要:在大部分人的通俗认知概念里,语文就是教育一个人怎么说话、怎么做事,通过他的行为体现出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因此,一个人成长为全面型综合人才,语文的教育就是根基之一,实行激励教育助力语文基础学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多维度拓展,才能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帮助学生成长为全面人才,也为社会环境建设做出教育贡献。
关键词:激励教育;小学语文,小学生,评价机制
前言:
        每个人都喜欢听到表扬与夸奖,借助他人的鼓励将自我认同感加倍放大,在他人的语言、行为激励中体会成就感。因此,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融入激励教学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找寻学习兴趣点,深入感受学习的乐趣,还能够帮助学生在积极正向的情绪中树立正确的三观,培育与发展思维品质,在根本上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现状
        语文本应该是生动的、形象的、灵活的,通过科学的语文教学挖掘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打造学生的核心素养。但是,在我国应试教育的环境影响下,小学学校进行学科教学活动时局限多多,比如教学进度的死板要求、教学效率的数据要求,定期的教评考核、升学率等。导致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创新的教学方式得不到语文教师的科学引用、拓展,大部分的课堂教学仍然延续着严肃、枯燥、压抑的教学氛围,这样一来,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课堂教学气氛的影响,思维局限,注意力散漫,学习动机低下,久而久之,无论是哪一门学科,都难以接受系统化的体系教学,逐渐对学科产生逆反、排斥、厌恶等心理。其次,学校顺应教育改革新要求对任课教师提出教学理念吸纳革新时,重传达,少监督,教师进行教学模式创新是否存在应付之嫌没有切实的监督、管控,落实与监督都易于流于形式,教学质量得不到实际提升,陷入无效创新闭环。最后,语文教师的教学效率与其自身的教学素养息息相关,作为学生学习期间接触时间最长的任课教师之一,语文教师的言行举止可以在无形中对学生产生影响,而目前,部分教师容易忽视自身行为举止对于落实激励教育的影响,使敏感、自卑的学生不敢找教师解答困惑。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行激励教育的措施
(一)营造学习氛围,尊重、挖掘个体差异
        学习氛围不仅包括课堂的学习环境,也包括语文教师自身的教学模式所营造出的教学环境,下课时间段学生与学生之间沟通交流,互相讨论的延展环境,以及家庭环境、校外社会环境等等。每一个环境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无形的引导影响,因此,在小学阶段,结合学生自身的性格特征、心理特征进行语文学科的教学活动,就需要重视知识讲授外氛围塑造的重要性。对于语文教师而言,通过营造良性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和谐的学习氛围里表达想法、活跃思维,找寻学习乐趣,积极发言,不仅可以完善班级环境、校园环境,也可以在根本上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自动规避其他环境的诸多诱惑。比如:在《渔夫的故事》一课,语文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准备好的教学视频,使学生的注意力得以集中,在视频课件观看完之后,语文教师利用提问导入课堂教学,如:“同学们观察渔夫发现了什么?”、“同学们在这个故事中学习到了什么?”等,鼓励每一位学生积极发言,让学生明白不论你感受到的与其他人是否相同,都可以勇敢表达,并对于每一位发言的学生进行对应的点评鼓励,对于学习程度较差或者不敢发言的学生在提问过程中进行点名引导,问一问他们有没有什么别的思考,引导学生一起从课件中学习到勇敢、智慧、正义等知识,并在一次次的鼓励教育中,帮助学习程度差的学生找到学习乐趣,建立学习自信,敢于表达想法,帮助学习程度好的学生进行深度引导挖掘,锻炼他们思维意识,从而发挥激励教育的实际价值,全面提升语文教学的教学效率。


(二)开展实践竞赛,激发学生学习潜能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一般都表现欲较强,竞争心理明显,且爱玩爱动,活泼热情,但在课堂学习上却往往未能将这些特点进行全面融合开发,因此,语文教师要想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高效结合学生此阶段的性格特点及心理特征,落实激励教育的正向价值,就需要定期的结合课堂教学组织语文主题实践活动,将激励教育结合实际的主题活动进行深度落实,使学生感受到自身的教育核心地位。比如:每周可以举办一次周总结的知识竞赛,留出一节语文课堂时间,进行听写、默写、朗读或者知识抢答,调动学生的竞争心理,唤醒学生的求知欲,使知识增加记忆途径,并在实际的竞赛过程设置奖励机制,如:一等梯队可以得到5朵小红花,二等梯队可以得到3多小红花,三等梯队可以得到1朵小红花,表现优异的学生还可以得到未知特殊奖励,每一个梯队里表现不同的学生根据自身的进步情况与巩固情况也可以激活未知奖励,保障每一位参与其中的学生都可以得到与之相对应的激励奖励,使学习程度好的学生不断提升,学习程度差的学生探索出学习乐趣,点燃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每一周都可以自我内化到课堂的知识学习中来,自主学习。在潜移默化的自我内化里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提高知识消化后的实践运用能力,并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开拓思维。长此以往,学生可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主动性、能动性,并且在良性的竞赛氛围中形成正确的竞争意识,协作意识。
(三)建立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助力机制的实效落实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阶段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考核机制,可以帮助语文教师正确看待学生个体差异,不以成绩为唯一标准进行学生好坏的评判,消除以往无形中的层级区别对待,同时,也利于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反映对实时的教学成果进行有效监督,鞭策课题教学方案的不断调整,利于总体教学工作的目标设计与开展落实,在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学习难点,助力每一位学生挖掘出自身的价值与潜能,最终反哺到语文课堂教学,在细节里相互渗透,相互激励,使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得以高效的延伸、深化,同样的,也可以在课堂师生互评阶段拉近语文教师与班级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感受到平等、和谐、有爱的对等关系,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因为身处教育者身份,学生身处受教育者身份,所形成的无形的不对等教育关系。这样一来,语文教师的激励教育得到明显的数据支撑,便于具体激励形式的有效革新,在学校进行教师教学质量考核时,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可以有依可循,有证可考,教学方式的具体革新与实效落实都可以落在实处,进行行之有效的总结反思,使语文教师之间通过分享互助,相互借鉴学习优秀的激励教育手段,使不恰当的激励手段得到合理的筛选与制止,提高教学总体评价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使学生与教师在各自的考评系统以及互相的评价监督里,都可以得到同样的认同、肯定,让激励教育不仅对学生有益,也在侧面烘托着语文教师教学手段的高效革新与实际落实,照顾到学生、教师的同等激励需求,使学生与教师、学校共同进步、共同提升,全面发展,为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做出各自的职责贡献。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课堂采用激励教学法,能够快速的帮助学生提升语文素养,针对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落实激励教育的延伸作用,使学习处于各个不同理解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良性的引导与锻炼,塑造学习自信心,教师亦可以不断的自我内化并提升教学素养,保障教学目标的科学落实,完善教育根本。
参考文献:
[1]宋宝英.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浅析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策略[J].学周刊,2020(16):119-120.
[2]全慧芳.小学语文课堂激励性评价有效运用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5):215-216.
[3]王会文.激励教育模式应用于小学语文教育的策略探究[J].名师在线,2019(22):28-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