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办园区域游戏活动问题分析与策略探究 ——以永川区大安中心幼儿园为例

发表时间:2020/8/2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期   作者:康明 白洪
[导读] 当前农村公办园区域游戏活动存在三大共性问题:一是区域游戏开展形式化,缺乏游戏精神
        摘要:当前农村公办园区域游戏活动存在三大共性问题:一是区域游戏开展形式化,缺乏游戏精神;二是区域材料投放不适宜,缺乏技巧;三是教师用心观察儿童少,评价粗浅,游戏指导水平较低。针对这些问题,永川区大安中心幼儿园开展了实践性策略探究,以期解决问题,整改完善,创新发展。主要策略:一是“我的游戏我作主”,让区域活动充满游戏精神;二是区域材料的变革;三是用心观察,学会记录、评价与指导;四是创新探究,开展全园跨班混龄游戏。
        关键词:农村公办园;区域游戏;游戏精神;混龄游戏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游戏是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1]。寻找适合3-6岁孩子的学习方式,让学习回归本真。以区域活动为载体,关注游戏、聚焦学习,是学前教育专业性的体现!
        永川区大安中心幼儿园作为一所农村公办园,基于“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秉承“游戏童年 自然生长”的办园宗旨,立足园本实际,围绕教育主题,开展区域活动,促进幼儿发展。然而,当前我园区域游戏活动开展已经凸显出三大问题,制约和影响着我园保教水平的进一步提档提质。针对这些问题,我园进行了实践性、创新性的策略探究。基于这些问题在农村公办园中的共性存在,现将我园探究情况简述如下,以供样本,抛砖引玉。
        一、区域游戏问题分析
(一)区域游戏开展形式化,缺乏游戏精神
        教师占据区域游戏的主导地位现象普遍。幼儿自主选择区域、自由游戏有时成为一张皮,教师在一些特定情况下,为了达成好的游戏效果,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安排、主导游戏开展。如:格子间游戏(不流通、不愉悦的游戏)、任务式游戏(将幼儿任务化,一个角色玩到底)、展示型游戏(按教师预设,展示给别人看的游戏)等等。这些游戏徒有游戏的外形,而没有游戏的实质和味道,幼儿不能自主、自由、创造、愉悦的进行游戏,不利于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区域材料投放不适宜,缺乏技巧
        1. 区域材料投放无计划,较随意。很少教师能做到参阅《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结合本班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去研究幼儿的发展与兴趣,去跟进区域材料的投放。往往是方便收集什么材料就投放什么,看见别人用什么材料就照搬等。
        2.投放材料单一,缺少变化,高结构,目的性强。能支持幼儿自主游戏、探究游戏的材料不丰富。
        3.材料的收集渠道单—,种类少。教师购置、收集得多,幼儿参与收集得少。
        4.材料的呈现方式无技巧。有的只考虑呈现的美观,不考虑实用性;有的材料混杂、堆积,幼儿取拿不便;有的标识不明等。
        (三)教师用心观察儿童少,评价粗浅,游戏指导水平较低
        区域游戏时,教师对儿童的观察或走马观花,流于表面,或守在一旁,神游千里。因观察的不及时、不细致,导致教师不能及时发现游戏的问题,以寻找适合的切入点,介入、指导游戏的有效开展。游戏结束后,千篇一律、敷衍了事的总结评价,不具实际教育价值。事后为了完成“区域观察记录表”而上网摘抄等,区域游戏观察评价、总结反馈与幼儿实际区域游戏活动分离。


        二、区域游戏策略探究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通过教研活动反复商榷,通过实践检验修订,确定以“区域探究,自主发展”为区域活动总目标,通过设置多元化、主题化、生成化的区域内容,提供多样性、层次性、开放性的区域材料,运用标记法、档案法、记录法等指导策略让幼儿在温馨雅致的环境中,通过与材料互动实现自我建构、自我探究、自我发展与自我完善,让孩子在自主探究中快乐成长。我们的主要策略:
        (一)“我的游戏我作主”,让区域活动充满游戏精神
        1.给孩子们他们真正感兴趣的游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了解幼儿所需,才能提供幼儿所求,才能有利于儿童发展。每班在征求孩子意见后保留2—3个幼儿感兴趣的区域予以丰富完善,撤除幼儿不喜欢的区域。撤除后留白的区域,中大班交给孩子们自主商定主题、自主创建、自主管理。小班教师在广泛征求孩子意见后与孩子们一起创建、管理新区域。
        2.让孩子们发自内心的自愿选择,“我的游戏幼儿作主”。区域游戏必须摆脱成人的功利、外在的目的,给孩子一个毫无压力的游戏学习平台。尊重幼儿的自由,唤醒幼儿的体验,努力使幼儿游戏自由、自主、创造而愉悦,这样的游戏才是孩子需要的,这样的孩子才是快乐的!教师要做真正的游戏者,杜绝将游戏活动作为一张皮、一副空架子,用游戏的形式完成教学任务,以游戏去“游戏”儿童。
        3.以儿童为主体,转变观念,学会放手。放下教师的权威,以儿童为区域游戏主体。对待孩子,尊重、鼓励、慎言、慎行。在区域游戏中,多给幼儿一些时间、空间,少一些规则、局限。不去禁锢幼儿的大脑、嘴巴、肢体,给他们充分的自主、自由。做孩子的影子,追随却不轻易干涉;做八卦的记者,敏感捕捉闪亮点,真实记录;做忠诚的伙伴,该出手帮助时就出手。
        (二)区域材料的变革
        1.改变材料的投放方式。把握适度的结构:年龄小的儿童高结构材料多一些;年龄稍大的儿童低结构材料多一些;不同能力儿童提供不同结构的材料。抓住适宜的时机:儿童需要时;儿童有经验时;儿童兴趣发生变化时。掌握适合的数量:小班品种少一些,数量多一些;中大班种类多一些,数量少一些;刚投放时多一些,慢慢变得少一些。游戏材料投放方法不是绝对的,教师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发展特点以及孩子的生活经验等情况适当投放。材料投放时的秩序、摆放方式等也都是有考究的。
        2.改变材料的收集方式。搜集的主体变更为孩子,通过搜集资源来改变孩子的学习方式。在每层楼道设立材料收集库,鼓励幼儿收集材料并分类投放。学习整理、分类、清洁,煅练孩子的同时解放老师。
        3.改变材料的呈现方式。对低结构材料进行集中分类呈现,不固定游戏区域,幼儿创设区域、游戏时按需取用。
        (三)用心观察,学会记录、评价与指导
        “善于观察儿童是幼师基本功之一,教师应不断‘注意——识别——回应’儿童,创造游戏的魔法时刻,撰写有教育价值的学习故事” [2]。从儿童的视角,用心观察,以陈述的语气记录,以朴实的语言评价,拒绝哗丽的词藻,多写“干货”,少掺“水货”。
         (四)创新探究,开展全园跨班混龄游戏
        通过一学期的“区域探究,自主发展”区域游戏开展,幼儿游戏能力得到较大发展,教师组织指导、观察评析水平得以提升。为进一步丰富区域游戏,整合现有资源,我们决定开展全园跨班混龄游戏,进行全园区域游戏互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换言之,只有能够有效推动幼儿主动发展的区域游戏,才是真正的游戏。在有效开展区域游戏活动的道路上,我们需要思考和尝试的还有很多。溯源本真,让游戏充满孩子的快乐童年;陪伴成长,做富有游戏精神的幼教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用孩子的眼睛看,以童心理解童心!
        
        
        参考文献:
[1] 中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Z].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0.
[2] 方景融.创造魔法时刻,探索学习故事[J].湖建教育,2015.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