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国际班语文教学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0/8/2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0期   作者:胡月男
[导读]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脚步日趋紧促,教育国际化已不再是陌生的概念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脚步日趋紧促,教育国际化已不再是陌生的概念,越来越多的家庭为孩子选择了出国留学的学习方式。没有语文学科考试的压力,在国际高中的教学活动中,作为代表母语文化的语文课的处境便略显尴尬。如何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全身心投入成为了最令教师担忧的问题。同样,设置更丰富、更有吸引力的课程,采用更新颖、更具引导性的教学方法也成为任课教师不断探索的课题。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对国际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研究和尝试的有效策略进行简要说明。

         【关键词】 国际高中 语文教学 策略

一、高中国际班语文课的现状

         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包括基本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情感感知、文化修养及表达能力。《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语文的工具性和基础性决定了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和长远意义。

         在国际学校的课程设置中,外语类课程是重头戏。学生们为了顺利拿到国外大学的offer(录取通知书),每天都在为SAT(美国高考)、TOEFL、IELTS(英语水平考试)而奋战。学生们带着明确的目的选择此类课程,每天同英文摸爬滚打。问起他们对语文课的态度,多数学生的态度是没兴趣,要以考试重点为学习重心。还有一些同学心向往之但实在没有多余的课外时间学习语文。所以究其根本,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的缺失,不是由于语文本身的魅力缺失,而是短期的现实目标局限了他们对母语的渴望。但由于短期的得益就放弃语文学习实属得不偿失,所以既然这样,不如在语文教学中认真思考教学方式并有的放矢。对于语文的学习,脱开考试的第一要义,真正让学生感受语文的意义,体悟语文的魅力,为今后整个人生的语文学习打好基础,这个探索也许对有着留学梦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当然这一过程任重而道远,并非一蹴而就,而需循序渐进。

二、高中国际班语文教学的策略

         针对高中国际班语文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本人不断联系实际潜心研究并尝试,将一些初见成效的教学策略在这里略作阐释。

1、教师把真情献给学生和课堂,让语文课没有角色之分。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对教材内容、教学重点、教学目标花费的精力 比较多,能非常透彻地分析课文,展现给学生重点突出的讲解内容,这当然是语文课最重要的部分。但在国际班,在这之前还有一项重要的前提条件,要充分地了解课堂的主体,对于刚刚初中毕业走进国际班的学生们,要让他们体会到高中的语文课堂不需要拘束、发表态度无所谓对错、阅读的文本无所谓课内课外,只要是知识的空白,只要是欠缺的需要,都是学习的内容。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要把最诚挚的关爱和最温暖的关怀无私地奉献给同学们,让他们走进语文课堂没负担,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对语文课堂的兴趣,在这里能体会到一种情感的归属,愿意在课堂上调动思维,进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师生之间的教与学的关系转变成交流探讨的平等关系。

这也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局限于课本中的重点,要在了解学生学习程度的基础上,准备更多方面的背景材料和相关信息,扩充学生的知识面。比如讲夏衍的报告文学《包身工》就要把文本所涉及的社会背景、典型的上海语言、作者的身份和创作意图作为知识扩展向学生介绍清楚,而不仅仅讲解报告文学的文体特点和文章的表现手法。

2、佳作研读,让语文课体现文学作品的情怀

         语文课程设置以课本与名著相结合的方式呈现。使用人教版语文教科书,适当

         删减篇目,降低难度,加入课外文章。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体现不同社会背景和人文风貌和课文都会详细讲解,新闻类、抒情美文类、说明文类一般不多加欣赏。在很多情况下,学生都以接受的方式去学习语文课文,没有加入自己的思考和辨析,这需要教师设置核心问题加以引导。比如讲到海明威的《太阳照常升起》,这是一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巴黎为背景的小说。这个时代正是一战后经济、社会、文化全面转型的时代,美国迅速崛起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同时也产生了文化的转型,使一些人产生价值观上的困境,传统的文化积淀和崇尚享乐的价值取向构成了一种矛盾。教师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文本:作品所处什么什么时代,体现了怎样的社会特点,同时期的中国正在经历着什么,中国是否也存在价值观上的矛盾。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并思考,课上师生共同讨论,并联系实际,这种矛盾是否存在现实意义。学生们脑洞大开,各抒己见,也对不同时期的社会背景必然产生的文化显现有所理解。另外,还选取了电影《The great gatsby》(伟大的盖茨比)进行课上赏析,让同学们全面了解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

3、品味经典,让语文课彰显传统文化的内涵

         国际班的学生更需要通过中国传统文化课的学习,加强爱国情怀,了解中国古典,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在经典作品阅读中,选择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学体裁的作品,如孟子的说理文、纪传体《史记》、各时代诗歌代表、宋词、戏剧类《窦娥冤》、乡土小说《边城》等。使学生一方面从文学角度了解不同的中国经典著作,丰富历史知识和文学常识;另一方面,对我国的时代特征有了深层次的理解,这对在接受西方思维模式的学生来讲,不仅产生文化上的碰撞,也是对其在中国传统教育上的巨大弥补。懂得欣赏中国文学作品,尊重中国民族精神,才是重要的价值精髓。比如在高二上学期的presentation(期末论文陈述)上,学生针对苏轼的作品和他一生的经历,每个人都从不同角度给出了独特的阐述。“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苏轼内心情感的波折和止于至善的精神境界被学生们领略和赞颂。

三、转逆境为动力,不断充实国际班语文课堂

         虽然国际班语文课充满了各种挑战和困境,但语文的魅力不可抵挡。当然,这需要授课教师坚持不懈地努力研究和不厌其烦的捉摸钻研。要时刻以学生为中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人文情怀、历史感悟,最终目的是养成终生语文学习的习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的不断引导,多层次、多角度地以课文为依托展开深入挖掘。

         综上所述,以灵活的、多样的教学内容为基础,注重批判思维的培养和语文活动的实践,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创新精神、探究精神和国际视野,国际班语文课任重而道远。相信这朵含苞的花蕾终将绽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