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外阅读绽放光彩     ——浅谈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

发表时间:2020/8/2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0期   作者:冯 雁
[导读] 阅读是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要:阅读是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阅读中会积累词汇,开阔视野,提升修养。尤其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学生的阅读不再局限于教材,也不再局限于文章的分析。但当前学生普遍存在不喜欢阅读、不会阅读的问题。因此,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基于此,本文就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课外阅读  小学语文  整本书阅读  指导策略
         引言:整本书阅读是叶圣陶先生提出的阅读理念,旨在通过整本书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与阅读素养。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教师越来越重视起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整本书阅读也成为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相较于单篇文章,无论是厚度、长度还是宽度,整本书都更胜一筹,但是小学阶段的学生还处于不定性的阶段,因此应该如何指导小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呢?本文从阅读方法、阅读习惯、小组阅读和交流活动四个方面就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进行了分析。
         一、指导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探寻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良好的阅读方法可以使学生迅速进入阅读状态,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如:在引导学生阅读《伊索寓言》时,可以先要求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了解这本书的大致内容。像有的学生会从网络上了解《伊索寓言》的简介——这本书是本故事书,其中大部分是动物寓言;有的学生会阅读到其中的一两篇故事,像《龟兔赛跑》《农夫和蛇》。此时学生已经了解到《伊索寓言》中都是故事,因此比较容易提起阅读兴趣。在学生了解的基础上,教师也可以进行适当补充,比如引导学生分析《伊索寓言》这本书的名字——伊索是什么意思?寓言又是什么?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到伊索是名字,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其中的故事往往蕴含着意味深长的道理。这样当学生对《伊索寓言》有了基本的了解之后,再阅读就会提高效率,比如在阅读《农夫与蛇》时会不由自主的思考这篇文章蕴含的道理是什么。在学生阅读完整本书之后,可以引导学生回顾阅读方法。因此,在阅读整本书时,主要了解了书籍简介;这样学生在阅读其他整本书时也可以用到同样的方法。不同的书籍用到的阅读方法不同,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回顾与记忆,最终使学生积累丰富的阅读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
         二、设计小组阅读,营造阅读氛围
         小学生都有从众心理,当集体在做某件事时,学生会不自觉地融入其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组织小组阅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像在阅读《伊索寓言》时,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鼓励小组同学一起阅读整本书。教师在分组时,可以采取先进带动后进的方式,将爱读书或交际能力好的学生分布在不同的小组中,通过带动作用,激发整个小组学生参与阅读。另外在阅读中,学生遇到有意思的地方难免会有分享的欲望,小组阅读为学生提供了分享的机会。比如有的学生在《被驱逐的蝙蝠》中了解到蝙蝠的结局,认为坏人最终得到惩罚,非常开心,因此就积极地与小组同学进行分享。当然,也有的同学认为这一观点过于浅薄,于是深层分析了不讲诚信的人最终也不会被人信任的道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意见也许会产生分歧,但讨论与争辩有利于学生深度掌握阅读内容。教师组织小组合作,不但有利于学生在环境氛围的影响中提高阅读热情,也有利于学生思辨思维的发展。


         三、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质量
         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时,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如:在引导学生阅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时,就可以培养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做好阅读笔记的习惯。相较于国外的寓言故事,中国的寓言故事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大多为成语,像《庖丁解牛》《叶公好龙》《刻舟求剑》。因此在引导学生阅读这本书时,鼓励学生做好阅读笔记,可以使学生积累大量的成语词汇,还可以促进学生对成语的理解。除了阅读笔记以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批注。比如在《坎井之蛙》的阅读中学生批注到:为什么一定要理解大海的快乐呢?青蛙本身就不属于大海。此时学生只是表达了自己的疑惑,但当学生阅读第二遍的时候,也许会产生不一样的见解;当学生经历一些事情之后,也会对批注产生不一样的想法。这样的方式有利于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升华。除此之外,还可以培养学生其他阅读习惯,比如善于使用工具书、能够利用琐碎的时间进行阅读等等。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和综合素养。
         四、组织交流活动,升华精神境界
         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时,要组织交流活动。交流活动可以为学生创造思辨的机会,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在组织交流活动时,教师可以设计交流主题,为学生的交流指导方向。以《中国古代寓言》为例。教师可以围绕这本书组织以“文章内涵”为主题的交流活动。在活动中,有的学生会分享自己的见解,也有的学生会提出自己的疑惑。比如有的学生提出问题:根据寓言故事,“曲高和寡”究竟应该如何解读呢?此时学生会产生不同的意见,有的学生认为“曲高和寡”是贬义词,讽刺的是难以融入到群体中的人;有的学生认为应该尊重“曲高和寡”,尊重个性与能力。学生在讨论中会见识到不同的观点,会尝试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另外学生在辩论中会逐渐明悟道理,吸收优秀的精神,最终有利于促进学生精神境界的升华。除此之外,当其他同学分享的故事自己感兴趣时,也一定会急于找来阅读,同样也激发了个别学生的阅读兴趣。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从阅读方法、小组阅读、阅读习惯、交流活动四个方面就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进行了探索。小学生阅读能力与阅读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教师的不断引导。希望本文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整本书阅读扎根于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中,使小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养成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积淀文学知识,最终促进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丽芳.探索“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J].当代教研论丛,2020(06):46-47.
         [2]邵龙霞.让思维导图助力整本书阅读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2020(18):62-64.
         [3]郦泺静.运用预测策略 推进整本书阅读——《天天玩童话》导读设计[J].语文教学通讯,2020(18):31-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