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课内课外阅读的衔接

发表时间:2020/8/2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0期   作者:杜迎梅
[导读]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更需要拓展性积累,更需要情感的投入

         摘要: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更需要拓展性积累,更需要情感的投入,更需要个性的体验。只有把课堂学习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真正实现新语文课程的目标。因此,如何在新的课改环境下,以教材为依托,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有机衔接,使学生真正地“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是值得我们思考与研究实践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学习;课外阅读;素养
         一、以生活教育理论为基础,构建大语文教学观。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理论告诉我们语文教学不是在封闭的有限的环境中进行的,它是在开放的、无限的时空中实施的。语文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语文教师应该着眼于课堂,放眼于社会生活,从客观的角度建构语文教学观,挖掘社会生活的教学资源,拓展语文教学渠道。
                  为了培养学生的对阅读的兴趣,有效将课内外阅读衔接起来,我通过课内阅读打基础,学方法,再通过课外阅读,让学生赏文学之美,激生活之趣,品生活之味,作生活之文,感悟生命的真谛,积淀生活的底蕴。
         二、内引外联,探索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点。
         找到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衔接点,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建立了这个衔接点,及时地引导学生用课内掌握的阅读方法、培养的阅读习惯去进行课外更为深入广泛的阅读,拓宽自己的视野,充实自己的知识,提升自己的境界。
         1、释疑解惑,以教材疑难问题为衔接点选择课外阅读材料,指导学生阅读。 
         阅读教学中,学生会遇到疑难点,教师适时地出示相关材料,学生就进行阅读、比较、分析、整合,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由古及今、由物及我、由人及己的自塑性拓展,从而形成自己的认识,建构个性的意义理解。比如低年级教学中,当学到有关蔬菜的识字教学时,我觉得找一些介绍蔬菜的儿歌让学生读背,既增加了学语文的兴趣又增长了知识。
         2、比较鉴赏,以与教材有一定联系的课外读物为衔接点,进行比较阅读,培养文学鉴赏水平,提高阅读的能力。
         例如学古诗《春晓》时,搜集整理一些有关描写春天的诗,让学生比较阅读,拓宽学生的视野。
         3、拓展延伸,以课文的一个教学内容为衔接点选择课文阅读材料,更深刻理解课文,更广博阅读精品名著。
         例如学完课文《木偶奇遇记》中的片段后,趁学生意犹未尽时,鼓励他们阅读全文。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后,鼓励学生去找《安徒生童话》来读。
         教师要有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课文学完后,当学生意犹未尽时,教师要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对一些教学内容进行延伸,将语文的视域打开,把语文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促进课内外学习和运用的结合,调动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积极性。


         4、联想想像,引导学生结合课内阅读的主观感受进行拓展与创造,加强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与升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三、研究实践,探索课内外阅读衔接的教学新模式。
         课堂是阅读教学的主阵地,经过几年的实践,我探索出以下几种课内外阅读衔接的课堂指导模式。??
         1、读物介绍。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基础,用生动活泼的方式向学生推荐,与课文有关的读物、原著、作者的其他作品、或者相同体裁的作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使学生产生阅读期待。
         2、朗读比赛。定期组织低年级学生进行朗读比赛。
         3、讲故事比赛。定期组织学生讲故事。
         4、读书活动。组织学生互相交换课外书阅读。
         ??四、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外联延伸,阅读拓展,生活处处皆语文。
         将课内所得之法,运用于课外阅读中,拓宽语文学习的外延,使学生的“阅读经验”与“生活经验”在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接触、碰撞、交流中升华。课内课外,内引外联,生活处处皆语文。
         1、开展系列活动,保持阅读期待。开展阅读活动,保持持久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期待,将课内所得之法运用于课外阅读中,化方法为能力。
         2、倡导广泛、自主、个性化的阅读。充分开发各种阅读课程资源,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改善学生的阅读环境,真正实现个性化阅读。
         3、提倡师生共读、亲子共读。教师与学生一起阅读,做学生阅读的领路人。提倡亲子共读,培养家庭的阅读氛围,。
         4、注重激励评价,养成阅读习惯。对阅读能力的评价,不仅关注其结果,更关注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的整个过程,把评价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构建“活动和考核”相结合的课外阅读评价的体系,增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内驱力。
         课内折射课外,课外延伸课内,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研究实践”就是通过构架衔接桥粱,拓宽语文学习领域,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让课内外阅读相互促进,和谐发展,为学生的阅读能力奠基,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王红霞. 摭谈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衔接[J]. 学周刊,2020(02):107.
         [2]张忠贤.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探究[J]. 课程教育研究,2018(41):88-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