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自主、合作、互动、探究等多样化的学习方法逐渐成为了课堂上的主要旋律。然而,由于教师对教材的解读、学情的把握、教学理念的理解以及对课堂的掌控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致使教学中依然存在着种种弊端。如小组合作分工不明确,流于形式化;互动教学虽对话频繁,但问题缺乏含金量等。一味的注重形式,而忽略了教学的本质,导致的结果为学生虽然能够机械化的记忆知识,但其发现、探究以及解决问题等能力却很难得到培养。将深度学习应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能够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而逐渐改变自身学习态度,提升学习积极性,实现课堂学习质量与效率的显著提升。
关键词:深度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前言:深度学习这一理论是美国学者罗杰·塞里欧与佛伦斯·马顿最早提出来的,且在理论上对深度学习与浅层学习的概念展开的透彻的分析。无独有偶,我国不少学者对深度学习也展开了深入探索,以学习者学习的状态、动机、方式、关注点以及反馈等作为切入点,分析了深度学习与浅层学习的概念。其中,深度学习即在理解学习基础上,运用已有知识储备反思、批判地学习新理论、新思想,并将其转化融入到自身的认知结构中。通过这种方式,原本繁多的思想已然构建起了联系,且建立的知识轻松被迁移到情境中。可见,深度学习已成为问题决策与解决的有效学习方法,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并积极构建策略。
一、与生活相联系,体会数学知识的重要价值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只有将教学与学生发展联系起来,才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科的发展性要求。在现实生活当中,数学知识有着较为广泛的运用,学生每天均在经历、体验、感受着数学[1]。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小学数学教材更加注重在学生已有生活及学习经验中将数学问题抽象出来,进而构建数学模型,探寻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具体教学当中,教师应该对教材进行创造性使用,从学生已有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着手,探寻教材和生活的联系,为学生构建良好的生活化情境,进而使其体会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价值。
以“分数的认识”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营造“分蛋糕”的情境将新知识引出来:今天是亮亮的生日,妈妈下班后给亮亮买了一个大蛋糕。分蛋糕的时候,亮亮的爸爸说到:“我将蛋糕平均分为3份,我们三人每人吃蛋糕的三分之一,如何?”亮亮一听急着说到:“今天是我的生日,我想多分一些蛋糕,最少也要给我六分之一。”爸爸妈妈听到后笑了起来。爸爸妈妈为什么会笑?听到这样的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了起来,且相互讨论着问题。有的学生拿出一张圆形卡纸当作蛋糕,在上面涂涂画画分了起来。通过彼此讨论和动手实践,学生们发现原来四分之一大于六分之一。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原本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具体、生动起来,不仅充分带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使其真正意识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二、丰富学习体验,感受数学知识的趣味性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的体验活动应该贯穿数学思考、知识技能、解决问题以及情感态度等数学活动当中,并将体验当作落实学生主体性的重要过程。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带着情感体验,不仅能够实现学生深度学习,同时也能够带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其感受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进而提升学习兴趣。
一方面,加强实践操作,感受学习带来的乐趣。数学是一门实践性与理论性相结合的学科,自主探究、动手实践、互动交流是其重要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必须为学生预留充足的时间,让其能够动手实践,借助多媒体、学具等教学方式使课堂形象生动起来,使学生能够切身经历知识的构建过程,以此在深化学习体验的同时,感受学习带来的乐趣。以“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借助量一量、比一比等方式感知两种图形的特征,然后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演示,调动学生各种感官,使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知识,在实践中获取良好的学习体验。
另一方面,设计教学游戏,带动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可以被分为两种,即有意识学习与无意识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引入教学游戏,能够为课堂注入鲜活的动力,以此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以“元、角、分”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同开展角色扮演的小游戏,即将每4名学生划分为一个小组,由一人扮演店员,其余三人扮演顾客,由顾客带着人民币购买店内容的物品,并计算多花费的钱数。在购物的游戏当中,学生通过积极参与、自主探究,切身体会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从而沉浸在深度学习中。
三、构建质疑氛围,体会数学知识的奇妙性
思维是从惊奇和疑问开始的[3]。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借助先进的教学理念开展教学活动,通过构建质疑氛围,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奇妙性,从而形成探究知识的欲望。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善于借助思维冲突甚至疑问,引导学生主动提出质疑,通过猜测验证以及明确结论,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以“三角形内角和”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测量不同三角形的内角度数,随机报出其中两个角的度数,由教师猜测另一个角的度数,结果教师全答对了。学生非常吃惊,为何大小、形状不同的三角形,教师能够猜测的这么准确呢?带着这样的问题,学生开启了知识的探究,最终发现原来所有三角形其内角和均为180°,于是明白了教师猜度数的原理。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四边形、五边形等图形的内角和进行探究。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使其快速发现多边形内角和为:180×(边数-2),并在返现数学规律的同时,体会知识的奇妙性。
结论: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将学生的发展作为导向,积极引导学生深度学习,与生活相联系,体会数学知识的重要价值;丰富学习体验,感受数学知识的趣味性;构建质疑氛围,体会数学知识的奇妙性等,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所有学生均能够学有价值的知识,从而获得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崔易.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策略探微——以《乘法分配律》教学为例[J].小学教学研究,2019(33):78-80.
[2]陈秋华.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策略的研究[J].数学教学通讯,2019(28):66-67.
[3]朱洪雨.核心素养取向下的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策略[J].现代教育,2019(05):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