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学改革新时期,我们一直致力于探寻既可以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又可以强化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方式,“注重课堂实效,提升数学素养”成为新时期教育教学的核心课题。本文主要基于四大方面为切入点,就这一课题展开探究,以期以兼具多元性、趣味性、高效性的授课策略助推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助推学生数学素养的循序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实效;数学素养;高效课堂
引言
伴随新课改的深入推进,以往教师来“讲”,学生来“记”的固化教学模式亟需创新和优化,如何强化打造既注重课堂教学实效,又能强化学生数学素养的高效课堂是重难点所在,下面本文主要立足于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一、基于生活实际,打造生活化高效数学课堂
数学本身便是一门起源于实践生活又服务于实践生活的课程,在数学课堂中融入生活化因子在创新教学方式、强化教学实效等方面效力显著,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要多多联系生活实践,致力于生活化高效课堂的打造。
(一)联系生活,创设多元生活化课堂情境
一般而言,小学生年纪小、认知水平和接收能力有限,面对一些条理性较强且晦涩难懂的数学问题时,很容易思维混乱、无法理解,为了引导学生更轻松、更高效地学习,及时掌握复杂的课程内容,我们可以为学生打造生活化教学情境。在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生活场景调动学生探究欲和听讲热情的同时,也增强他们对课程内容的深层次认知,我们的生活中同小学数学课程有关的事例多不胜数,诸如:我们平时用到的容器,如水杯、水桶、易拉罐为什么大多做成圆柱形的?汽车、自行车的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建筑物为什么要建成轴对称形式的呢?教师在讲解课程知识的过程中,若是可以适时添加一些学生耳熟能详的事例,并结合知识点加以适当的改编,打造生活化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思考探究,不断拓展学习的深度,学生学习的踊跃性会更高,课堂教学实效性自然也更高。
但是,也要注意一点:生活化情境的设置,并非简单的按图索骥,而是要同课程教学巧妙整合于一体,把学生平时学习、生活中的原型融入到教学当中,激起学生的情感感悟。同时还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探究时间,基于生活原型充当主支架,不断探究实践,方可以有效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更自由、开放的氛围中更高效地学习。
(二)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联系生活构建数学高效课堂的目的不单单是为了助推学生的数学成绩的提升和数学学习能力的强化,更关键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将在课堂上掌握的刻板知识付诸于实践,用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这也是数学教学的终级目标和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
首先,教师必须练就一双慧眼,善于探寻潜藏于生活中的数学内容,将课本中乏味、晦涩的理论知识同形象直观的生活事例结合在一起,在课程教学和生活实践之间搭设起沟通的桥梁,为固化的课程教学增添更多趣味因子。比如说,在讲解有关长方体的知识时,我们便可以以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物体为导入,比如说快递盒、牛奶盒、橡皮等等都可以作为长方体教具,让学生在观察中总结长方体的特征。其次,教师可以基于学生周围的事物为切入点,联系生活布置课后作业,以往常规的作业布置方式主要强调知识和能力的强化,联系生活布置作业要求教师脱离于固化作业模式的窠臼。立足于学生视角全面凸显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规设同学生生活实际相适应的、形式多样、内容多元的作业,以此激发学生主动做作业的踊跃性。比如说我们可以把课本中的例题做适当改编,融入一些生活元素变成学生熟悉的生活类题目,如在引导学生做关于四则运算的题目时,便可以将题目改编为生活中常见的买卖问题。同时也要注意,与课本中精心选取的题目不同,生活类数学题目通常更为复杂,也受更多因素的干扰,所以,教师要注意地将数学模型进一步简化,将不标准、不明确的模型进一步优化。
二、基于网络技术,打造有效又有趣的高效课堂
信息化时代,各种新型技术、新型设备以及网络资源的应用为原本固化乏味的数学课堂注入更多活力,教师可以以此打造更为多元有趣的高效数学课堂,将抽象难理解的课程内容以直观的图像、生动的影像呈现给学生。在信息化教学工具的助推作用下,教师教学更为便捷,学生学习更为欢快,这于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和数学素养的培养而言助力颇多。
首先,课前的教学设计有没有抓好不仅是关乎数学课堂教学实效的重要因素,也是关乎数学素养培养的重要环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要注意知识学习和素养培养的有机整合。以往固化的数学教学设计一般主要强调基本的知识点和本堂课的重难点,却忽视了素养培养在教学设计中的关键作用,教师必须明确一点:学生的进步和成长不只体现在外在的知识获取上,更体现在潜在的数学素养的强化上。因此,教师在做教学设计时不但要确保基本的知识理论教学,更要以学生的核心素养强化为主要目标,例如,可以利用互联网事先搜寻一些同课程内容相关的实践素材,提出一些实践性问题。锻炼学生以数学思维探究和应对实践问题的能力,凸显数学课程的趣味性和实用价值,另外,也要适时就学生的学习成果作出评价和指导,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在学习中的缺点和遗漏之处。
其次,数学本来便是一门兼具抽象性和逻辑性的课程,特别是对于图形运动、长方体和正方体、圆柱与圆锥等抽象知识的学习,要求学生拥有一定的空间思维和逻辑能力,方能更好更高效地学习知识。但这于许多空间思维和逻辑能力有限的学生而言并不是一件易事,巧用信息技术教学工具,则可以将这些复杂内容以更直观、更清晰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学习起来自然更轻松、更高效。比如说,在学习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时,便可以借助动画将图形以三维立体形式加以呈现,让学生可以更清晰直观地观察各个点线面的变化,继而深化对图形变化的认识。此外,小学数学课本中包含一些同知识内容相关的图示,作用主要是让学生在观察、研究图示的过程中拓展思维空间,拓展解题思路,然而课本中的图示是固化不变的,不是灵活立体的。巧用信息化教学工具,将那些固定的图示制作为可变的动图,在动图的演示下,学生可以更轻松直观地观察图示,极大地刺激了他们的感官体验,并激起他们的探究热情,学习的踊跃性和创新性也有了很好地发展。
例如,在学习图形的运动时我们便可以以动图的形式将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等运动给学生做直观的演示,展现图形的一系列变化,学生在轻松学习的同时还能强化空间思维素养,一举多得。
三、基于知识联系,打造单元整合教学高效课堂
不同年级、不同章节的数学知识之间是密切关联的,强化学生的数学知识整合能力是进行高效学习的必要准备,也是强化学生数学素养的必要措施,于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基于数学原理、定义、法则形成有效的认知结构。知识整合不仅仅是学生重新构建数学认知结构的重点,更是学生深层次学习数学知识的重点,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将联结思想有机渗透于知识的讲解中,引导学生探寻不同知识间的潜在联系,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也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往纵深处发展。例如,在学习有关“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知识时,教师便要注意突出知识联系的重要性,强化学生的知识整合意识,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将三角形经过旋转、复制、平移等操作后得到平行四边形。在此基础上,基于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原理推理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式,以三角形图形知识为中心,将梯形、正方形等四边形关联在一起,构建以图形为中心的知识网络。
另外,单元整合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要求教师从整体上了解数学教材,基于单元整体知识的整合为切入点,关注所有的教学单元,一是要了解本学年的教材知识,二是要了解整个小学学年段的教材知识,既要“瞻前”又要“顾后”,既要“东张”又要“西望”。例如,在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一单元的知识时,在引导学生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目时,学生在做改写单位的习题时遇到了阻碍,此时教师可以结合这一单元的前后内容,从小数、分数、小数性质等角度进行分析。依靠现有的知识内容,引导学生展开对数学概念的层层推理,于这一推理过程中,学生学会围绕某一个知识点为中心,架构更整体化、更细致化的数学认知结构。同时也要注意,数学学习的核心点在于逻辑推理,推理理念潜藏于一个个知识点的内部,教师要将数学教材视为必不可少的参照工具和辅助工具,为主题单元教学的整合做足准备。
四、注重课堂实效提升数学素养的注意事项分析
其一遵循“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生本”思想是新时期教育教学最核心的指导思想之一,也是助推教学改革的重要措施,核心素养视域下,要想切实促进数学教学改革,就一定要谨遵“以生为本”的育人思想。把学生视为一切教学活动的主体,凸显教师的引导性,认可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细化而言,凸显“生本”思想的策略有许多,比如说,在课堂上教师一定要遵循平等性和公正性原则,要一碗水端平,以一颗平等的心对待每一名学生。不管他们成绩是好是坏、是男是女、性格开朗还是内向、是不是班干部,都要不偏不倚,在提出问题、给出评价、处理争端时也要等量齐观,让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课堂表现机会。
其二注重对学生学情的了解,“教”不只取决于知识本身的性质,更是基于学生的学习诉求而确定的,所有的“教”和“学”皆要立足于学生基本的学习诉求之上,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于以往只讲解单一知识内容的教学方式相比,高效课堂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前,首先要充分掌握学生的数学学情和理解水平的高低,才能更有重点、更全面地教学。在正式讲解之前,教师可以先以几道练习题目检测一下学生对旧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一方面引导学生温习旧知识,另一方面也为后续的新知识讲解做好前提准备。
其三善于尊重学生的差异,教师要真正意识到所有学生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要善于发现他们的差异,并给以足够的尊重,不唯成绩论也不搞区别对待,平等看待所有的学生,在课堂上要多多以激励性的语言勉励表现较差的学生。同时也要注意微观上的差异性,虑及学生在智力水平、理解能力上的本体性不同,以因材施教为原则进行针对性的课堂互动。比如说,在设计问题时,需基于授课目标、课程内容以及学生学情认真设计,问题除了要有合理性和引导性,更要有针对性和层次性,做到统筹整体,当提出同样的问题时,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以不同的交流方法进行互动。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学改革新时期,创新数学教学模式势在必行,但也要明确高效课堂的构建和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并非一挥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的探索和努力,在实际教学中,数学教师一定要强化新课改精神。立足于当下体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攻坚克难、迎难而上,采取兼具针对性和科学性的改进措施,助推体数学教学的创新和优化,助推学生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波.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施措施探索[J].文理导刊,2020(12):220.
[2]陆蓓.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基础教育,2020(06):25-26.
[3]王文.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初中生数学核心素养[J].古今传奇:文化评论,2019(05):55-56.
[4]徐曦霞.浅谈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J].黑河教育,2019(20):58-60.
[5]田美华.培智教育初中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的现状研究[J].学周刊,2017(17):179-180.
[6]卜建红.关注数学核心素养,提高课堂教学实效[J].教育艺术,2019(01):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