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作家创作女性小说的初衷就是希望通过自己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来唤醒世界上其他女性的女性意识,所以,大多数女性小说中的女性形象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本文将在众多优秀的女性作家中以张爱玲和简?奥斯丁为对比对象,并且通过对女性文学及女性意识、社会大变革下女性意识的萌芽、从觉醒到妥协的婚恋意识的对比,从而对张爱玲和简?奥斯丁小说中的女性意识进行比较。
关键词:女性意识;张爱玲;简?奥斯丁;女性文学
一、女性文学及女性意识
女性文学在普通定义上,女性文学是指由女作家执笔写作或具有女性性质的文学。对于中国而言,20世纪80、90年代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时代。80年代女作家的大量涌现,相比较之下便成为令人印象深刻的女性写作“景观”。因为当时文学氛围的不断改善和提高,很多女作家纷纷涌现出来。当然,90年代初出现的林白、池莉、海男等人更能代表我国的女性文学写作。
事实上,女性意识并不只是在近现代才出现的。在西方文学世界里,像欧里庇得斯的《美狄亚》等作品中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女性意识。美狄亚的形象在古希腊戏剧中是独树一帜的,她的一系列对于丈夫伊阿宋的报复显然是女性对男权地位的挑战和自我的觉醒。在中国精英文学作品里,女性意识的出现相对较晚,但是在民间文学作品中,女性意识却早早出现了;在宋元明清的精英文学作品中或多或少出现了一些女性主义的萌芽,只是很少有学者提及。
总之,女性意识在古代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后,终于在近现代中外文学中爆发出来,女性作家参与写作,反应她们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存在方式的作品如雨后春笋般相继问世。到英国的简?奥斯丁及后来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伍尔夫这里已经比较明显。在中国,张爱玲等一大批女性作家也用创作诠释了她们自己的女性意识。从这点上看,把简?奥斯丁和张爱玲放在一起比较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二、社会大变革下女性意识的萌芽
张爱玲和简?奥斯丁都生活在各自社会的变革时期。张爱玲虽然作为一个思想超前的新时期女性,但是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张爱玲没有办法再以一个新时期女性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只能在自身上寻找目光;面对各种社会潮流张爱玲并没有迷失自己,而是在社会的潮流中依旧以自己的目光来分析人性。简?奥斯丁则没有那么幸运,她所生活的地方是乡村,是一个思想充斥着保守和固执的乡村。纵观历史我们可以发现,那个时期英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是不容小觑的。到时反观那个时期的中国,除了自己国家层层迭出的社会,还有无数的被入侵、被瓜分的危险随时弥漫着整个社会。这两个在世界上有着不俗地位的作家居然生活在不同的地方,就连民族都不相同,更不用谈她们来自哪个社会阶层,以及她们的社会经历。
由于背景因素的差异,两位女作家表现出迥异的写作内容及风格。简?奥斯丁作品里的女性生活基本衣食无忧,她们每天只需要参加很多上层男士或者自己家庭主办的舞会,在这种高贵而安逸的生活中度过每天的光阴,虽然有时她们也心烦意燥,苦闷忧郁,但这些只不过是小小的内心涟漪罢了。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显然没有简?奥斯丁作品里的伊丽莎白等人独立和优越。这些都是不同的社会变革和东西方文化差异导致的。
三、从觉醒到妥协的婚恋意识
张爱玲的小说主要以新旧文化交替的上海为背景,当时上海的背景告诉我们,钱财可以决定人的一生,很多人因为钱而发生悲剧,尤其是女性;虽然钱使很多女性发生悲剧,但一个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她们从小耳濡目染的“奴性”。张爱玲在小说的创作过程中很注重对内心和细节的剖析,并且研究了“奴性”对她们生活的影响,尤其是对家庭生活的影响。
对于简?奥斯丁的观念,我们可以从伊丽莎白的身上来找到,或许伊丽莎白就是她自己的一个真实写照。从奥斯丁笔下的夫妻关系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也在慢慢变革,尤其是她自己所生活的那个社会,乡下的人们慢慢跟上了时代和社会变迁的步伐。
综上所述,奥斯丁在很多方面的看法以及想法都在改变,并且越来越符合社会的潮流和时代的变迁。为了自己不在社会的大潮中随波逐流,她没有选择婚姻,即使是一个符合她的理想但夹杂了一丝社会潮流的婚姻。也许很多人会觉得,她的这个选择显得她很愚蠢,但是不可否认这个选择依旧给予了她很大的好处,正所谓是“有得必有失”。对比奥斯丁,张爱玲的幽默细胞就像是“先天性发育不良”一样。奥斯丁在作品中善于走迂回的表达路线,既有顺应的意思又不缺失对事件正确的简介,表达出了她自己不同于传统习俗的看法。
四、结语
张爱玲与简?奥斯丁两位女作家,生活在不同年代以及不同的国度,却把笔触都对准了女性,揭露女性的生存状态和存在方式。虽然两者叙述的方法有所不同,简?奥斯丁的叙述琐碎中见幽默,细腻中流露作家对女性的关怀。张爱玲的叙述往往惊心动魄,笔锋尖酸刻薄,人物阴暗变态,笔下的女性在生活洪流中挣扎,体现的是张爱玲从另一个视角关怀女性,呼唤女性的自我拯救与觉醒。简?奥斯丁从正面塑造积极的女性,而张爱玲则从负面塑造人物,呼唤女性的自我觉醒。两位作家写作的主题殊途同归,异曲同工。她们笔下的女性,显然已经开始具有现代女性的某些特点。在如今这个经济主导一切的社会,女性似乎又回到一种依附状态,正真觉醒的女性,只是少数文化精英,大多数女性仅仅是这个社会的寄生虫。
参考文献:
[1]戴锦华.涉渡之舟[M].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
[2]李子云.女作家在当代文学史所起的先锋作用[J].当代作家评论,1987年第6期.
[3]林幸谦.女性主体的祭奠——张爱玲女性主义批评Ⅱ[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