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小学的教育教学也开始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加上社会与学校、家长的共同努力,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不过,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新时期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压力,很多学校在实践中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相关教育工作者能够结合实际,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应对,提升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为他们今后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策略研究
引言
在新时代背景下,当代小学生面临着愈发沉重的学习和生活压力。小学生在心理、生理、智力等多方面都需要得到长足发展,与此同时,还面临着“成长的烦恼”,心理负荷不断加大,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促使小学生的情绪更加躁动不安。再加上社会环境的复杂多变,在某些地区内受地域文化、家庭教育、办学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导致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愈发突出。
1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小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完全形成,对校内小环境和社会大环境之间的差异不能完全认知,易受到周围环境和网络环境的影响形成不健全的心理,在走向社会后,容易做出偏激行为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对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帮助小学生正确处理学习、生活和人际之间的关系,正确看待竞争关系、师生关系和同学情谊。因此,可从预防干预入手,对小学生适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开发学生心理潜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为健康成长和快乐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2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有效性
2.1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
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是解决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手段。当发现一些已经出现心理问题苗头的学生,班主任应及时寻找适当的时机、适当的环境,和学生沟通、交流,帮助学生及时走出心理困扰。此外,还可以拓宽渠道接受学生的心理咨询,如利用小纸条、周记、知音信箱等,及时发现和诊断心理问题,进而对症下药。
2.2学校与家长协同合作
除了学校课程教学外,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还需要家长的配合。部分家长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且存在自身品行不端的情况,使得孩子的成长受到了制约。同时,很多家长比较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在其性格品质及情感方面的培养上却少有关注。对此,教师可通过家长会以及网上一对一沟通的方式引导家长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将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内容以文件的形式发送给家长,让家长通过学习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从而能够配合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同时,教师要与家长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交流,定期交流主要是针对学生在某一时间段内的发展状况,不定期的交流则是针对突发状况,双方要及时沟通,以便制订合理的应对策略,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2.3与学生主动交流,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情况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被动接受,这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导致学生对教师既敬又畏,不敢讲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教师也难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情况。因此,教师首先要更新教学理念,转变自己的角色,从教学主导者变为教学组织者和引导者,与学生形成一种平等的关系,主动与学生交流,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走进他们的心里,发现他们的情感需求与心理问题,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他们进行正确引导,同时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相应调整,增强教育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总之,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主动给予学生关怀,做学生的朋友、倾听者,当学生遇到困难或情绪不佳时,要鼓励他们主动倾诉,并及时安慰、疏导他们,从而形成友好的师生关系。
2.4采取多样化措施,提高工作效率
引发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是非常多的,这些因素具备不可控的特点,因此,就需要教师不断完善教育内容,寻求更多的心理健康辅导途径与方式,进一步增强心理辅导工作的有效性、针对性,从全面提升心理辅导工作效率和质量。在完善心理辅导工作相关内容时,从心理健康概述、人格完善、人际交往、情绪调控等多方面入手;在开辟更多心理辅导途径时,从开展多样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辟心理咨询窗口等方面入手,同时要积极利用校内广播、宣传栏等设施给学生传递更多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增强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
2.5学校应创建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首先,各地小学应增加对心理健康教育专项教育资金投入,采购充足的心理健康教育硬软件设施设备,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必要的专项经费,使得心理健康教育趋于正规化和科学化。其次,充分重视学校对小学生心理的干预和指导,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并与年终考核相关联,调动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将硬件设施建设、开展情况、学生反馈效果纳入评价体系,建立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档案,形成动态机制。
2.6家长的教育方式
在家庭中父母也要倾听孩子的意愿和想法,在生活中多观察孩子的心理状况,多与孩子沟通交流,以朋友的角度与孩子交心,充分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以朋友的角度去给孩子意见与建议。为人父母一定能要知道培养和教育子女是父母责无旁贷的义务,在孩子的教育成长中,不仅要给予一定的物质支持,还要多抽出时间陪伴孩子的成长。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家长需要改变教育方式,了解当前的新教育理念,逐渐转变自身的教育模式,不能过多地给孩子增加压力,可根据孩子的个人兴趣参加辅导班,切不可一股脑的给孩子报名三五个课外辅导。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压力,还会让孩子产生叛逆的心理。
2.7调节班主任工作心态,促进班主任工作水平的提高
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组织者与教育者,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所以班主任的工作心态以及综合素质水平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成效。因此,学校应该定期组织班主任外出学习与培训,除了能够学习到其他教师的教育经验之外,还能够对教师给予一定心理上的指导。很多小学教师都相对比较年轻,甚至有的是大学生刚毕业的学生,缺少相关的工作经验,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进行调节就会无法有效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时,班主任也需要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加强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心理情况,在家长的帮助下有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家长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当中,才能切实提高这项工作的有效性与延续性,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支持。
结语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出生的时候心灵都是一样的,如同一张白纸,洁白无瑕,而性格的差异是在后天的成长环境中慢慢形成的。所以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时刻关注小学生的心理成长状况,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颖.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应对策略研究[J].才智,2019,19(1):164.
[2]张汉武.浅谈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应对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8(28):195-196.
[3]李艳秋,李肖红.家庭教育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83(9):58.
[4]陈花.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学周刊,2020,1(1):94.
[5]王群.浅析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