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13050319800902XXXX 河北邢台 054000
摘要:本文围绕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展开探讨,先简要介绍了建筑结构抗震的相关概念,然后分析了建筑抗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最后讨论了建筑结构中抗震设计的要点,以期增大建构筑物的安全系数,保障人身财产安全。
关键词:抗震设计;建筑结构设计;建筑场地
地震灾害具有突发性和极强的破坏性,带来的损害不可估量,因此人们越来越重视建筑的抗震能力。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是一项极为复杂的设计过程,除了考虑建筑功能外,对建筑的荷载、内力、形变等因素也要进行深度考量。实际上,目前建筑抗震性能的设计并不十分理想,还需要相关工作人员进一步研究,在施工过程中充分发掘有效的抗震措施,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最大限度地提高建筑抗震能力,为人们生命财产提供安全保障。
1建筑结构的抗震性分析
1.1高层建筑物的钢结构分析研究
在大型的高层建筑中,钢结构是使用最多的一种结构,钢结构具有非常显著的特点,即具有较高的强度,但是同时质量又非常轻,同时,钢结构具有较高的柔韧性,因此,即使需要承受的载荷很大时,也能通过大变形来释放能量。虽然钢结构具有较高的抗震性,但是也有不足之处,就是成本相对较高,因此,在一些小型工程中,钢结构的使用不是很广泛。
1.2大型建筑结构的剪力墙结构分析研究
由于钢结构的成本相对较高,因此,在一些中层建筑工程中,通常选用剪力墙结构作为建筑结构的主要承重结构。剪力墙最大的优点表现在良好的承受力上,竖向和横向的载荷都能很好承受,并且水平方向的位移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和钢结构相比,由于成本相对较低,也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因此,剪力墙结构在一些中高层建筑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1.3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
框架结构是很多建筑结构普遍使用的一种结构,空间分隔灵活,自重轻,有利于抗震,节省材料;具有可以较灵活地配合建筑平面布置的优点,利于安排需要较大空间的建筑结构。框架结构设计具有良好的抗震效果,而且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把梁或柱浇筑成各种需要的截面形状。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具有一些相同的特点,因此,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二者常常结合在一起使用,形成了独特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在保证抗震性能的同时,也能保证一定的使用空间。
1.4砖混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研究
砖混结构多常见于农村的房屋建造,在现代城市中,除楼梯、阳台等一些附属设施的建造中,其他的建筑结构已经很少使用砖混结构,和框架结构有所不同,砖混结构的承重结构不是梁、板、柱,而是楼板和墙体,砖混结构是以小部分钢筋混凝土及大部分砖墙承重的结构,承重墙体不能有改动,房屋格局的布置没有灵活性,因此,砖混结构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远不如前述三种结构广泛,并且,砖混结构的基本材料是黏土砖,所以,砖混结构的抗震性能也是最差的。
2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对策
2.1选择的建筑场地和地基有利于抗震
(1)场地选择。在不同工程地质条件的场地上,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程度是截然不同的。因此,进行建筑场地选择时,设计者必须综合评价工程地质的有关资料和地震活动情况,并结合工程的实际需要。首先,建筑宜避开对建筑抗震不利的地段,選择对建筑抗震有利的地段,例如平坦、开阔的坚硬场地土。其次,当没有办法避开时,适当的抗震加强措施应被采用。
(2)地基处理。
基础设计时应注意:①当地基有新近填土、液化土、软弱黏性土时,基础的刚性、整体性应得到加强;②天然地基与桩基不宜混用在同一结构单元上;③性质差异较大的地基上不宜设置同一结构单元;④地圈梁应设置在墙下,以加强上部结构与基础的整体性,以抵抗不均匀沉降。
2.2在设计中做好建筑空间的结构布置
合理布置建筑物的空间结构指的是做好建筑物的体型设计以及空间结构的设计,同时要兼顾建筑结构的立体设计,其中包括地基基础的埋深。因为整个建筑结构可以看做是一根锚固在地基当中的长棍,地震作用下主要考虑重心的偏心是否会导致整个建筑物倾倒,这就是地震的水平力所产生的力矩与锚固作用产生的反力矩之间大小的比较,如果重心产生的力矩较大,则建筑物就会倾倒,如果较小则相对稳定。做好建筑空间的设计与布置对于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有着不言而喻的作用,在布置空间结构的时候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首先,在地震灾害发生的时候,建筑结构承担的力并不仅仅是一个水平的推力作用,建筑结构在空间中还会受到其他的力作用,比如地震冲击过程中各个方向针对建筑结构的作用力。所以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的时候应当考虑到结构能够抵抗不同方向的力,保证建筑结构有足够的刚度、硬度与稳定性,能够抵抗地震产生的力。所以,建筑结构在空间的刚度和强度越高,就越有利于抵抗地震力。其次,设计结构的时候应当注意使体型尽可能简单,避免设计异形结构的房屋。因为对称的房屋结构是最有利于抵抗地震作用的,这也通过很多案例进行了证实。在地震设计规范中详细说明了何为异形结构,在地震中异形结构扭转的可能性远远大于简单的方形建筑,而且在设计中也要注意尽量避免在房屋的四个转角部分设置窗户,这样会降低房屋四角对地震的抵抗力,使房屋结构的扭转可能性大大提高。设计人员应当在保證建筑结构的体型尽量简单的条件下,对重要构件进行计算,保证构件的承载能力、抗震能力能够满足相关设计的要求。最后,是要保证房屋结构的整体性,这就是说设计人员要在设计中保证房屋承重构件、次要承重构件以及围护结构彼此连接成一个整体。
2.3选择合理的抗震结构体系
(1)应有多道抗震防线。多道抗震防线,是指在地震作用下,一个抗震结构体系中的一部分延性好的构件最大限度发挥其耗散、吸收地震能量的作用,首先达到屈服,起到第一道抗震防线的作用,其他构件则在其后依次屈服,从而形成第二、第三或更多道抗震防线。这样可以避免整个建筑结构体系因部分构件或结构破坏而丧失抗震能力。所以,结构设计须考虑设置多道抗震防线。
(2)应具备良好的耗能、变形能力和必要的强度。一个没有足够延性,只有较高的抗侧力强度的抗震结构体系,在地震时很容易遭到破坏。但如果其抗侧力强度不高,而有较大的延性,在地震作用不大的情况下,建筑结构就不会受到破坏,只会产生较大的变形。如果抗震墙设置在框架中,就可增加其抗剪力强度;如果约束边缘构件加在砌体结构上,能提高其变形能力。这样就增大了两种结构的抗震潜力。
(3)结构刚度和强度分布须合理。如结构刚度和强度分布不合理,会产生塑性变形集中或过大的应力,结构就会突变或其局部受到削弱而形成薄弱部位。对结构上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相应措施提升其抗震能力。在强烈地震下,强度安全储备在结构上并不存在,而判断结构薄弱层的基础就在于构件的实际强度分布。
2.4设计合理的建筑结构参数
计算分析参数设计,就是进行建筑各构件的地震响应和地震作用计算,各墙柱梁板变形及承载力计算包含于其中。把正确的计算模型建立在建筑结构的实际工作状况基础上,并根据概念设计做适当的简化处理、计算。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复杂结构进行变形、内力分析时,应采用的力学模型不少于两个,且不相同,其计算理论主要有两种,即主拉应力与剪切理论。其中,主拉应力理论适用于砖砌体,而剪切理论适用于砌块结构。应认真分析判断计算机的计算结果,确认其合理、有效后,才能用于工程设计。结构的位移、剪重比、自振周期等是结构计算控制的主要计算结果。
3结束语
在进行设计时,要多采用结构相对规则的体系,综合评定施工场地的地质条件,做好地震设防工作,加强防震措施,保证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
参考文献
[1]陈明霞.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J].建材世界,2010,31(03):58-61.
[2]任常青.建筑结构中抗震设计研究[J].现代装饰(理论),2011,(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