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中电站风险控制和安全管理策略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8/2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9期   作者:李焱
[导读] 摘要:水资源不仅是生命源泉,作为可再生资源也能为人们的生活生产提供电能。
        广西苍梧县西中电厂  543114
        摘要:水资源不仅是生命源泉,作为可再生资源也能为人们的生活生产提供电能。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为了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的问题,水力发电成为我国重要的发电形式。水力发电对供电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所有也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所有为了实现水电稳定的生产,必须对电站的风险进行控制,并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策略。
        关键词:电站;风险控制; 安全管理;策略
        引言
        苍梧县西中电站前身为梧州市共青团水库,始建于1958年,1974年8月实现第一台机组发电,1979年5月1日6台机组全部并网发电,工程全部竣工。后于2005年和2013年增加了两台机组。2016年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2018年完工, 2019年1月通过了由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进行评定的蓄水安全鉴定,水库已具备正常蓄水运用条件,可恢复正常蓄水运行。作为把水的位能和动能转为电力的工厂,决定了是否能够持续稳定的提供电力重点环节。所以电站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电站的设立地址和组成部分都比较的复杂,风险因素也相对较高。在发展水电动力的实际中,要清晰认识到电站面临的风险并引入风险控制的思想,还需要对电站进行安全管理,从多个方面来保证西中电站处于安全生产的状态之下。
        一、电站风险控制和安全管理的问题分析
        (一)设备老化风险
        西中电站有6台发电机组至今已运行了近40余年,但没有进行更新和技术的改造。虽然在21世纪初期增加了两台机组设备,但在技术上面还处于老旧状态,没有进行良好的技术改造,技术的落后使电站的设备风险突出。电站的建立要与水的流向相结合,所以大部分电站都处于室外,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则比较的大。在电站风险控制和安全管理的实际中,所表现出来的问题就是落后的设备无法抵御各种风险。比如,极端恶劣的天气、地壳变动都可能让电站产生安全事故,还包括电站内部的系统、设备、人为操作等多种因素也会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没有将这些风险进行识别并整合,所以电站的风险也无法得到很好的控制。
        (二)电站技术人员能力不足、思维模式固化
        在西中电站的人员组成中,表现出来的特点是人员参差不齐,技术人员欠缺。现有的职工虽然有些工作经验,但是处理问题能力的局限性明显。从学历上来看,大中专院校毕业的专业人才很少,整个电厂技术力量非常薄弱。另一方面,企业没有自主权,招揽人才困难。新旧人才衔接不起来,由此造成电厂已经进入人员、技术老龄化的状态。所以在电站风险控制和安全管理中,电站内的工作人员是重要的问题所在。无论是电站的建立,还是电站的运作都离不开人员的参与,但是电站的事故分析来看,大多数问题都出在工作人员身上。一方面由于电站的工作环境比较艰苦,年轻一代很少有这方面的人才愿意深入电站工作,技术得不到更新。另一方面由于电站工作人员对于某些设备及系统的认识不足,专业技能还有所欠缺,一旦发生故障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进而让电站产生事故。同时,电站工作人员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安全风险意识,日常工作中没有对安全隐患进行排查,久而久之安全隐患则造成了比较大的安全事故问题。工作人员安全生产的知识也不全面,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发展,领域的安全知识已经有所更新,但电站内部没有进行统一的讲解和培训。
        (三)电站管理松散、各类监督制度不完善
        西中电站的生产运营还停留在上个世纪80年的管理模式,与现代企业的管理还存在着很大差距。尤其是在一些制度的执行上面,还达不到制度管人的形态。尤其是在监督制度上面。从最初就有专家学者也提到过,我国的水电站设计施工流程不严格[1]。这一点也可以说是电站在风险控制和安全管理中的问题表现。在电站建设的初期,我国由于技术水平和资金的限制,当时主要目的就在于在短时间里能够制造出水电,来缓解能源不足的问题。

所以在当时在对电站质量的把控中存在很大的漏洞,进而使得电站在经过一定时间后显现出问题。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现在的管理力度不到位,在电站施工阶段没有将材料的使用进行严格把关,所以电站的整体效果都有待提高。由于电站工艺质量没有得到严格的把控,所以对于风险控制和安全管理中也加大了难度。
        二、电站风险控制和安全管理相关策略
        (一)进行设备的更新换代
        为了避免电站设备老化而出现的风险,对于西中电站来说最为迫切的就是需要对现有设备进行更新换代。可以先安排专业的人员对设备出现的问题进行排查,然后再结合实际的需要采购一批新型的电力设备。采用新技术的设备无论是在耗能更低,同时也具有更低的风险因素,能够保证电站在日常中的顺利经营。对设备进行更新换代是电站持续经营和发展的需要,也是为了提高电能生产率的需要。设备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电站风险总量的多少,将老旧设备重新更换也是对电站风险控制的有力措施。
        (二)加强电站管理制度的建设
        对于管理阶层来说必须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从而做到更为精确仔细的管理。水电站属于技术和经济密集的产业[2],但是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水电站已经很少有人在或者无人值守,所以水电站由于人员缺乏就可能会存在违规作业,擅自作业的情况,这个可以说是相当危险的,根据事故发生的原因来看,事故发生不外乎是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完全状态、以及管理上的缺陷。但是绝大多数的事故都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所以对于电站的管理必须要有相关的规章制度,而且要有相关的问责制度。具体的电站管理制度的建立就是需要规范好工作人员纪律制度、设备检查及维修制度、安全隐患排查制度等。从管理制度的层面来说,好的制度能够让电站的日常运营处于稳定的状态之下,同时也能对人员起着激励的作用。在制度建成之后,最重要的还在于制度的落实到位,让每个部门、每个岗位都能明确职责所在,共同促进电站的运营和发展。
        (三)加大工作人员技术及风险意识培养
        上文已经提到过电站的风险控制及安全管理存在的重要问题就在于人,所以在发展中就要对人的因素进行改变。国家和电力企业要加大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尤其是要引入年轻的一代加入到水电事业中来。在人才引入的时候可以加大扶持政策,相应提高薪资水平和福利待遇。对于电站内的工作人员要加强技术的培训,水电站属于技术和经济紧密联系的产业,对技术水平的要求必然要加强。所以要求电力企业要组织专门的技术培训,要让工作人员认识和接触到最新的国内外技术水平,并组织相应的考核保证核心技术的掌握。同时,还要加强对工作人员在安全意识中的培养,只有形成高度的风险意识才能减少电站事故的发生。风险意识的培养可以在日常的工作中加强宣传教育,制定相关的安全生产条规条例。并实行硬性的指标要求工作人员定时对电站内的设备进行故障检修,对电站周围的自然环境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记录,进而逐步培养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结束语:
        水力发电对我国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家在水电的安全问题上也越来越重视。电站风险控制和安全管理不仅能够保证电能的稳定供应,同时也是对电站工作人员生命财产的保护。在实际发展中要认识到在风险控制和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建立起完善电站管理制度,同时要多加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加强对工作人员风险意识的培养。相信采取一定的控制及管理措施,西中电站才能保持长久而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夏凡.水电站风险控制和安全管理对策[J].通讯世界.2018(6)
        [2]陈照晖.水电站风险控制和安全管理策略的研究[J]小水电.2017(2)
        作者简介:李焱,姓别:男,民族:汉族,籍贯:苍梧,学历:大专:目前职称:工程师,主要从事工作:水电站安全生产,防汛调度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