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土地规划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刘飞

发表时间:2020/8/2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2期   作者:刘飞
[导读]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土地改革的方法与策略也在不断的完善,但是其中仍然有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与修缮。
        山东土地集团滨州有限公司  山东滨州  256600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土地改革的方法与策略也在不断的完善,但是其中仍然有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与修缮。只有这样才能让农村的土地规划更加科学,才能让农村的土地管理更加符合时代进步的需求,为尽早实现全新的农村土地规划管理办法的创设,对此做出重点分析与研究,有助于农业土地规划事业的稳步发展。
        关键词:农村土地规划;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资源管控;问题与对策
        在所有不可再生资源中,土地资源是所有资源的基础,如果丧失土地资源,农民就会失去赖以生存的资源,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将失去其应有的意义。其中,农业生产离不开土地资源作为保障,只有农业生产获得平稳和安全的发展,才能保证人们的生活以及生产、生存需求。
        1农村土地规划的现状
        当前,我国的农村土地有很大一部分并没有在土地规划的范围之中。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农村人口居住的房屋。这些房屋在建设的时候没有统一的规划方案,也没有对其作出标准的衡量计划。所以,直到今天,很多房屋的建设、朝向等都不相同,而且很多建筑已经不符合现代的建筑管理规定。在这样的环境下,导致部分农村都无法铺设出一条较宽的道路,甚至无法在道路两旁开设一道排水渠。此类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农村的土地规划管理工作完成得不够细腻,且说明其中有很多地方是不符合规定的。实际可用于农业生产耕种的土地资源很少,农业土地资源十分紧张。随着工业生产对土地资源的污染与破坏,农业生产可用土地资源数量锐减,对整个农业生产形成了较大的压力和不良影响。
        2农村土地规划配套设施配备不齐全
        现如今,我国的农村土地规划配套设施配备不齐全是一个共性的问题,如果长期无法实现配套设施的保障,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土地规划管理难题。比如,信息采集度会大大降低,而且规划管理的方案预案也会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又如,在配套设施不齐全的状态下,信息化建设就无法实现高效率的保障与服务,这就会导致土地规划中出现管理标准低下的现象。另外,管理机构的设置也较为随意,很多土地管理意见都是市政府乃至是省政府提出的,但是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县政府会将责任都推托给乡政府,而乡政府又只推出几个“代表”对其进行整改与规划,最终很难看到实效。以上是我国农村土地规划的现实状况,也是我国农村土地规划管理办法长期无法有效落实和推进的根本原因。若想解决问题,先要处理这些阻碍。
        特别是在资源利用方面,需要政府对其作出引导,并且要设计相应的规章制度,防止土地的乱用和滥用而降低土地的使用空间。最后,需要结合有关部门进行因地制宜的土地规划设计,以此来进行管理可大大促进农村土地的整体利用率。如从土地的经济效益上健全管理制度、从土地管理方法上健全管理制度、从土地的分配方法上健全管理制度等。
        3关于农村土地规划管理问题的对策分析
        3.1开展农村土地整治,提高新农村建设发展质量
        1)创新方式方法。转移农村土地的整治对象和重点,将重点转移至人口减少地区的农村建设用地上,初步实行建设用地弹性退出机制,农户宅基地退出复垦机制和新增耕地指标市场交易机制。2)大力推进土地整治。宜耕后备土地开发和损毁土地复垦补充耕地,进一步夯实农业现代化基础,积极稳妥推进村庄土地整治,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整治农村散乱、废弃、闲置和低效建设用地,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和结构,进一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可持续利用。3)规范农村土地整治建设。整治腾出的农村建设用地,要将复垦为耕地计划继续作为建设用地的,用于旧房改造、新居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用地,以及农村非农产业发展用地。4)加强整治项目后期管护,确保补充耕地质量。积极实施耕作层剥离工程,按照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的管护要求,对水田等优质耕地实行特殊保护,建立耕地保护台账管理制度。5)多渠道筹集资金,大幅度增加土地整治的资金投入。

创新投融资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土地整治,实现由政府到农户单向输入模式,向多主体参与下双向互动的转变。向社会资本开放土地整治融资渠道,形成多元化、可持续的资金投入机制,有利于整合社会资源,盘活社会存量资本,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促进土地整治提档升级。
        3.2健全管理制度
        针对我国当前农村土地规划中的各种问题,需要一个有效的管理办法对其进行解决,并且要明确规划上的责任,根除管理上的漏洞。在此,提出以下三个方面的意见:首先,需要对农村的土地进行不同层次的鉴定,在确定优质土地和中等土地以及劣质土地之后,要优先考虑优质土地的规划管理办法与应用范围。只有这样,才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农村土地的利用率,促进农村土地为农村提供的经济发展价值。其次,要认真规划好对农村土地的资源利用办法,并且要将之投入使用中来验证具体效果。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提升,农村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且现在的农村已经不同于之前的农村,很多农村人口开始“返乡建设”。在这一背景下,农村的土地规划管理必须要跟上时代的节奏与步伐才能实现高效规划管理办法的制定和创新。
        3.3实现集体规划
        一方面,有关部门需要做好土地的资源管控,并且要制定相应的方法措施对其进行细化管控,以求实现“专用管理、专地专治、专区专管”的专项管理办法。在细化农村土地规划管理的过程中,需要重视专项管理工作中的发展目标与发展进度,并且需要在“专项管理的基础上实施分项细节管理”的办法体现。另一方面,中央一级管理单位需要对农村土地的规划工作进行集体规划的思想引导与建设。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将农村土地规划与管理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地区、每一个人的身上。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在农村土地规划与管理中出现的“走形式、走过场”的现象,并且还能切切实实地体现出“土地服务于人民与政府服务于人民”的根本宗旨。
        3.4持续增加农业生产用地的补贴投入
        农村土地发生大规模流转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民利用农业用地从事农业生产无法获得理想的经济收入,因此,很多农民积极转让土地外出打工,政府需要高度重视此现象,积极对农业生产用地增加补贴投入,这样既能有效保护土地资源,又能适当提高农民的实际收入,最终有效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率。
        4结语
        总之,在当前的农村土地规划中,各地的管理部门需要结合当地的现实情况来制定相应的措施,并且要在国家的规定范围内不断地进行创新与发展,力求开发出一种科学的、合理的规划管理办法。优质的农村土地规划可以帮助农村的经济发展不断加快,还能促进农村土地规划与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
        参考文献
        [1]刘天昊.关于我国农村土地规划的管理办法分析[J].中国市场,2020 (13):119+121.
        [2]贾天一.农村土地规划与管理中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吉林农业, 2019(23):41.
        [3]孙国晖.浅谈农村土地规划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居舍,2019(25):5.
        [4]王素双.农村土地规划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J].山西农经,2019 (16):62+64.
        [5]罗世寅.农村土地规划管理问题及改革措施研究[J].能源与环境,2019 (03):101+103.
        作者简介
        刘飞(1988.4-),男,汉族,山东滨州人,大学本科学历,工程师。现从事工程咨询、项目可研编制、施工管理等相关的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