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二冶集团有限公司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 014010
摘要: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经济在快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建筑的数量越来越多,与此同时,所面临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其中在建筑施工中离不开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但是却因为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从而出现裂缝,严重影响了建筑施工质量。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则需升级施工技术,找出切除有效的方法做好裂缝控制,以此提高施工质量与效率。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引言
随着我国建筑工程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类建筑物规模、体量都在大幅提升,各类建筑当中的大体积混凝土应用日渐广泛。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会对建筑工程结构安全及整体质量产生影响,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质量控制,避免出现因质量问题造成的安全事故及工程问题。
1大体积混凝土的作业要求
就一般情况来说,大体积混凝土的位置是在地下有一定深度的地方,其是建筑工程的根本基础,对于建筑工程来说非常关键。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需要结合现实状况来实施相应的施工,同时要关注施工规划过程中的科学合理,注重施工方案的可行性,最大限度地让施工方案符合现实状况的需要,以此来保障施工工程的质量,降低外界条件给工程带来的不好影响。比如,在做好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浇筑工作之后,因为大体积混凝土里面的热量需要一段比较长的时间才可以得到释放,这种情况不但会使得大体积混凝土存在比较大的内外温差,同时还会干扰到混凝土的内部结构,就会导致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运用科学的手段来控制大体积混凝土出现的内外温度差。不仅如此,在实施具体的施工期间,需要按照施工的规划和标准规范实施相应的操作,特别是在混凝土的配制比方面,需要让专业而且有经验的实验室出报告,将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承受重力的能力最大化。
2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2.1确定合理的浇筑方案
建筑工程施工期间,大体积混凝土的主要浇筑方式包括:全面分层、分段分层、斜面分层3种类型。1)全面分层。是在首层全部浇筑完成后才浇筑第2层,可以用于结构平面尺寸相对较小的大体积混凝土,现场施工可以从短边沿长边推进,必要时可以进行分段,按照由中间向两侧或由两侧向中间同时进行施工浇筑。2)分段分层。从混凝土结构体底层开始浇筑,当浇筑到一定厚度后停止,处理完成后再依次进行各层浇筑,这种方法可以降低单位时间内混凝土供应量,能够更好地适应结构厚度小、面积或长度大的项目。3)斜面分层。要求斜面坡度不能超过1/3范围,若结构长度远超厚度3倍时,可以采用现场浇筑从下层开始,逐步进行上移。
2.2浇筑材料的选取
为从根本上保证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则离不开水泥材料,所以要保证施工中的水泥材料符合国家的要求,如果未追求个人利益而肆意掺入恶劣的水泥,那么会对建筑安全产生影响。其中骨料之中主要涉及到了细骨料以及粗骨料,需对其加以重视,特别是在添加骨料的时候,需要对材料的含泥量加以查看,并采取抽样的方式选出优质的骨料。同时,外加剂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会对混凝土的理化性质产生影响,这种情况下,工作人员需要做好外加剂剂量的控制,避免对混凝土性质产生影响。
2.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点
合理调整材料与水的配比,主要操作如下 :调整水灰的配比,增加水溶散发热能量,从而加速实现满足临界值条件。适量掺入加气剂,反应后产生气泡增大溶液体积,从而流动性变高,粘度变化大,有效改善液体中的水分结冰等状况,从而整体上提升混凝土的防冻性能。用早强剂提升混凝土的强度,降低其凝结的时间。原料选择上注意颗粒应该更小,确保在膨胀过程中与周边材料融合。做好混凝土强度和水泥化热反应的分析工作,将大体积混凝土的结构作为依据,合理选择碎石、细沙与外加剂等辅料,同时根据设计要求,做好大体积混凝土的配比试验,确保满足设计的要求。
2.4大体积混凝土的运输
由于大体积混凝土还会受到运输的影响,所以在实际的运输过程中需要配备托泵或移动泵,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材料顺利的运输到指定的施工区域内。除此之外,混凝土会在短时间内被凝固,需要施工人员提前准备好替换零件,如果在运输期间车辆出现故障,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维修工作,大大的降低混凝土凝固的可能性。
2.5浇筑结构操作流程管理
为实现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工作高品质施工,也需要从浇筑结构操作的流程管理环节进行要点控制。(1)选择适当的浇筑方法。混凝土的浇筑中,使用最多的是分层的施工方式,分层浇筑的具体操作如下 :在进行第一层浇筑完成后,在进行混凝土初凝完成前,进行第二层的浇筑,这样操作直到完成浇筑工作,确保建筑结构的整体性,防止产生混凝土裂缝。在进行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要保证进行分层处理的有序性,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规范性。此外,要从短边处开始进行浇筑,然后沿着长边的方向完成混凝土浇筑的施工。(2)选用适应的振捣方式。当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的振捣过程中,要想提升混凝土的整体施工质量,需要注意混凝土的振捣时间,进行混凝土振捣的主要注意事项如下 :一是在进行振捣器的使用过程中,要确保移动间距,保障振捣器能够对振捣部位的边缘部位进行覆盖 ;二是在使用插入式振捣的过程中,要防止由于振捣不合理导致的和钢筋以及模板等进行碰撞的现象发生,确保混凝土振捣的移动间距,对于振捣半径要控制在1.5倍以下,对于轻骨料混凝土在进行捣实的过程中要格外注意其移动间距要小于振捣的半径。三是在采用附着式振捣器的过程中,间距的设定需要依据试验进行,确保和模板之间做好连接工作。四是要做检查振捣过程中模板支架以及相关构件,防止构件在进行振捣时发生形变,如果出现了形变,要了解发生形变的原因,并及时的做出处理对策。五是对于干硬混凝土和轻骨料混凝土,在进行振捣的过程中要采用加压振动的方式进行。六是要确保振捣的质量,防止在混凝土的表面产生浮浆,对于振捣的时间要进行科学的设定,要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防止过振过程中对混凝土造成破坏,进而造成混凝土离析、翻浆等情况。(3)排水处理。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振捣完成后,要做好排水处理工作,对于浇筑坡区域可以利用浮浆做好基坑排水工作,保证排水的宽度在3cm~5cm 之间,在浇筑的过程中确保能够持续静置3h~5h,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结构中的水分能够排净。(4)表层控制处理。同时在操作完成好,要做好大体积混凝土表层的控制工作,在浇筑面采用长标尺将表层刮平,提升施工的密实性,防止在大体积混凝浇筑的表层产生蜂窝现象,可以在其表面用塑料薄膜进行覆盖,在48h 后可将其撤掉。
2.6加强混凝土振捣
大体积混凝土的均匀性、密实度都是非常重要的,这2方面会对混凝土抗压强度产生影响。现场施工期间,操作人员要关注混凝土振捣情况,确保振捣插点能够顺序、均匀排列下去,避免出现混凝土未能振捣的情况出现,同时合理把握振捣时间,保证振捣效果,避免出现过振问题。对于需要进行二次振捣的区域,也要合理控制,最终以提升钢筋握裹力,减少混凝土沉落裂缝问题,提升混凝土密实度、抗压强度等参数性能。
2.7施工过程操作要点
在浇筑的过程中,首先要保障施工操作的连续不间断性,还要根据混凝土的结构尺寸、钢筋疏密程度以及混凝土供应情况进行作业。并且,如果基础底板的厚度超过了1.3m,则可以采用分层浇筑法,将厚度控制在0.6~1.0m。对于大块底板,要将其分为若干个小块进行施工,可以减少温度和收缩应力,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裂缝问题的发生。此外,为了提高分层浇筑各层之间的结合度,施工人员可以在下层的混凝土表面设置键槽,当强度达到相关要求后再进行上层钢筋的绑扎。
2.7做好结构体养护工作
结合施工现场情况使用草袋、蓄水、薄膜等材料进行大体积混凝土养护。通过控制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尽量缩短保温层覆盖时长。在实际养护过程中,要关注大体积混凝土各个部分的温度变化趋势,确保大体积混凝土保温保湿条件始终满足现场施工要求,同时采取相应措施对室外温度进行监测,结合实际温度检测结果合理选择养护措施,确保现场温控指标满足工程建设要求。
结语
综上所述,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建筑中应用范围广,其具有特殊性,避免其出现裂缝是保证建筑物质量安全的关键,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控制管理大体积混凝土有重要的意义。对此,在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针对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特点进行分析,并多方面考虑,做好监督与管理,把控技术质量,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其技术水平,才能从本质上防止裂缝的出现,实现土木工程的可持续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李潘武,曾宪哲,李博渊,逯跃林.浇筑温度对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的影响[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1(05):68-71.
[2]刘龙龙.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研究[J].江西建材,2017(01):75+78.
[3]王晓伟,行宏,罗少强,石峰,薛涛.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控制与分析[J].施工技术,2015,44(10):20-22.
[4]于洪国.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36):133-134.
[5]林旭,张印国.浅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J].建材与装饰,2019(24):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