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优化策略探析

发表时间:2020/8/2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2期   作者:史佳
[导读] 摘要:科学合理的建筑工程管理措施对确保建筑工程顺利进行有重要促进作用,通过管理水平的提升,不仅可以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还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桂林三建股份有限公司  广西桂林  541002
        摘要:科学合理的建筑工程管理措施对确保建筑工程顺利进行有重要促进作用,通过管理水平的提升,不仅可以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还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在建筑事业日益进步的今天,研究如何优化管理水平,创新管理模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这需要以全局管理为目标,细化各个环节的管理工作和管理职责,深入贯彻落实管理策略,并结合土建施工的实际情况对管理策略进行不断优化,为工程建设施工提供良好的施工环境,降低施工安全问题和施工质量问题的发生概率。有鉴于此,本文就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优化策略方面的相关问题展开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优化策略
        引言
        建筑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贯穿于建筑工程建设施工的全过程,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得以不断加快。同时,建筑工程的兴建数量不断增加,促使建筑行业得以快速发展,导致建筑行业市场竞争管理呈现出日益激烈的趋势。因此,为了减少建筑工程兴建过程中的经济成本投入,需要在保证建筑工程建设施工质量的基础上,对施工全过程进行严格化的管理,尤其是针对施工区域的管理工作,为施工人员提供安全的施工环境。
        1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现状分析
        1.1 施工管理方式较为落后
        目前,从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采用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式能够发现施工现场复杂性和流动性的施工质量管理问题,但是在缺少完整管理系统的情况下,为了保证施工现场有序、有质,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较大问题,尤其是受到各种原因的影响,缺少先进性管理技术和管理方式的应用,导致实际管理效率较低。
        1.2 质量控制工作不确定性
        非生产性的施工现场工作存在明显的施工材料质量问题,如各种建筑工程施工材料未经过严格的检查和筛选会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应用,会降低建筑结构的质量、稳定性以及安全性。再加上管理工作具有局限性,导致施工区域的管理质量和管理效果较低,影响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
        1.3 施工人员安全意识薄弱
        在建筑工程土建施工区域中,存在较多的施工安全隐患,如施工材料存放等,尤其是施工人员在高空中的作施工安全防护。建筑工程建设施工中大部分施工人员都为农民工,缺少安全意识和安全防护教育,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防护措施采取不到位,再加上施工人员具有流动性,使得施工人员的管理难度较大。
        1.4 管理人员的职责划分不清
        科学划分管理人员工作职责能够提高建筑工程的管理效率。目前,大部分管理人员职责划分不清,不利于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开展。大部分管理职责未明确,导致施工环节出现问题无人负责,甚至部分施工单位已经建立起完善的职责管理制度,但是由于监管工作不到位,管理人员无法按照相应制度开展工作。
        2 优化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问题策略的对策
        2.1 深入贯彻落实建筑施工技术规范
        在建筑行业的发展过程中,我国针对建筑施工出台了相应的技术规范和规章制度,能有效解决施工临时人员的管理现状问题。在开展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深入贯彻国家提出的施工技术规范和管理规章制度,严格开展工程的建设施工,并通过加强施工检查来强化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保证建筑工程的建设施工质量。
        2.2 加强施工材料设备的科学化管理
        在建筑工程的土建施工中,缺少科学的理论知识,会影响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成本投入。

例如混凝土结构的水泥强度较低、水泥灰实际配比较小、混凝土混合材料中的砂石颗粒较大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孔隙问题等。如果不进行科学计算和反复试验,会导致结构出现裂缝问题和气泡现象。因此,为了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需要科学的理论知识作为依据。
        2.3 加强施工区域的安全化管理
        在任何工作中,安全都是首先要考虑的因素。目前,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逐渐增强,但是仍旧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需要专业人员对建筑工程施工区域进行严格的安全管理,如佩戴安全帽等施工措施。建筑工程中具有较高专业性的工程结构,需要引进专业性的技术人员进行工程施工,并定期针对这部分技术人员进行教育培训,保证工程施工的安全性。
        2.4 注重工程施工现场环境管理
        环境污染是社会建设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首要问题,而建筑工程中的环境污染来源是土方开挖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和生活、生产用水产生的废水等。在建筑工程的建设施工中,针对环境污染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环境污染治理措施,如通过洒水方式来降尘、对生活、生产垃圾进行分类处理等。做好施工环节污染治理工作,提高施工单位的社会形象和竞争实力。
        2.5 加强内部管理
        在建筑工程的建设施工中,项目管理团队之间的内部配合对提高施工现场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各个部门要根据企业建筑生产的管理准则细化成部分管理制度,带动整体工程管理水平的提升,在加强内部管理中,需要对管理人员和管理成本加强管理和控制。具体说来,首先要建立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监管机制,并且在工作的开展中不断实现内部管理的创新,提升建筑企业的管理效率。其次,对内部人员的管理要科学化、合理化,在人才的选用上要本着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要壮大人才队伍,加强培训与考核,可以借助多媒体安全教育和技能操作演示,在企业和部门内部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氛围,使新老员工的工作热情被激发出来,提升自身工作效率的同时,部门整体管理效率也会提升。最后,建筑工程企业要加强对材料和成本的管理,在建设企业的生产建设中会出现大量的资料,这些资料需要得到妥善保管,因此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信息化技术需要得到有效利用,在企业的成本管理中,也要借助信息化技术,确保数据和资料的安全性,对于项目的预算、决算也有重要的帮助作用。
        2.6 加大质量监管力度
        衡量建筑企业的重要标准就是建筑质量的好坏,因此在建筑施工的现场管理中,需要考虑到影响建筑质量的多种因素,比如施工人员的施工水平是否达到标准,工人是否具备高度的责任意识施工现场的监理人员也要深入到施工的各个环节中,管理施工人员施工情况、原材料的使用和质量情况、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用品佩戴情况、机械设备的使用情况等,并且一经发现违规操作情况要及时通报处理,发现建筑材料不合格的情况也要清出施工现场。管理人员要对每个施工环节完成后进行细致的检查,出现如何质量不过关的情况都要联系到相关部门的责任人,采取有效的措施补救。同时,对于出现的人员安全事故或者质量问题要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以此同时全员的安全意识和智联管理意识。此外,要建立系统的协调管理程序,管理人员通过合理的分析和控制,要尽量弱化对人力的依赖,使关程序各方注重组织规定和相要求,减少不必要的人为误差。
        3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土建施工过程中,针对施工区域进行严格管理,是提高施工单位社会地位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在这个过程中,施工单位要深入贯彻落实建筑施工技术规范,加强施工材料设备的科学化管理和土建施工区域的安全化管理,注重土建工程施工现场环境管理,明确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强化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保证工程建设施工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开频.对加强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的几点建议[J].江西建材,2018(14):106-107.
        [2]张辉.对加强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的思考[J].建材与装饰,2018(4):201.
        [3]闰玉祥.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化策略[J].黑龙江科学,2016(9):138-1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