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征程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不断发展,当今新建工程数量也不断增多,为了能够确保建筑工程整体施工效益,需要不断加强防水防渗工作,延长建筑工程使用寿命,减少工程产生渗漏的概率。基于此,本文首先提出建筑渗漏的危害,进而提出防水防渗施工技术。
关键词:建筑施工;防水防渗技术;问题;应用措施
引言
在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进程中,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对于其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就我国当下的建筑行业发展来说,其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大都是由于渗水引起的。所以说,在实际施工进程中施工人员就需要重视防水防渗施工技术的应用,以此来强化建筑工程的施工效果.
1 建筑工程渗漏的危害
建筑工程的渗漏问题除了会影响建筑工程整体质量,还会影响到居民生活质量,给居民带来极大的不便与困扰,可见建筑渗漏的负面影响非常大。在工程施工中,材料质量不达标、施工工艺不完善、管理流于形式等,都有可能产生工程渗漏情况,导致工程质量不达标,很有可能因此出现返工、延长工期等问题。大部分渗漏问题都是因为墙体裂缝,墙体裂缝长期被水体冲刷,裂缝会不断扩大,威胁建筑结构的稳定性,甚至墙皮大面积脱落造成安全事故。同时,防水防渗施工方案不符合建筑特性、技术标准,也会增加渗漏概率,影响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表现,出现渗漏情况往往需要进行返修,无形中要消耗掉大量人、财、物,增加了工程运营成本。
2 建筑工程主要渗漏部位及其防水防渗施工技术
建筑工程中容易产生渗漏情况的部位有很多,这就需要结合渗漏特点、渗漏机理,针对性采用防水防渗施工技术,全方位出发,采用多种防渗堵漏措施,这样才能够全面提升建筑工程的防水性能。
2.1 屋面渗漏原因
屋面是频繁产生渗漏的重点部位,很多建筑工程在屋面设计和施工当中,现浇层是主要是渗漏节点,再加上防水材料质量不达标,严重影响建筑工程的正常应用。屋面渗漏产生的原因有两点:首先,防水材料质量不合格,混凝土配置不当容易产生渗漏,并造成钢筋锈蚀,提升了渗漏概率;其次,施工工艺和完善,如屋面浇筑振捣中出现了过振、漏振,混凝土中存在气泡等,这些都会降低结构本身的防渗性能。
2.2 防渗技术
屋面防渗施工中,必须要选择好施工材料,以质优价优材料为主,可以采用水泥沥青、聚氨酯泡沫等材料,提高屋面整体的防水性能。在施工中,屋面要做好清理工作,不得出现凹陷、空鼓等情况。屋面找平可以避免产生积水坑,并做好砂浆浇筑、扫浆工作,在找平层上设置分隔缝,减少结构裂缝。天沟、落水口位置要重点采用防水措施,不得产生渗漏通道。现浇平面采用结构找坡方式,女儿墙根部、转角位置、轴线部位用高防水性材料封堵缝隙。防水卷材搭接长度不低于 20cm,并将搭接处压平,避免雨水渗入。
3 建筑施工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的应用措施
3.1 卫浴防水防渗施工技术的运用
在实际建筑工程施工进程中,对卫浴这一空间防水防渗处理的过程中,首先就需要把卫浴的整个地面全部降低到 1.8 米处,在墙面土上防水材料,而后要做好完整的防水测试,确保不会出现渗水情况之后竣工。另外,要对卫浴线管的布局实行科学的布局,确保混凝土能够与线管紧密接触,防止排水管出现渗漏情况。
除此之外,在实际建筑施工进程中,有关施工人员务必要严格依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施工,为了提升建筑物的防水防渗技术就需要重视对混凝土材料的高效运用,并且做好施工预留口,对后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实行填充,确保卫浴渗水情况有效缓解。
3.2 地下室防水防渗施工技术的运用
一般情况下,建筑物的地下室如果出现了渗水和漏水的情况,一般都是由于墙体之间的连接不够紧密,在此区域的混凝土出现裂缝或者是孔洞,而且还缺少专业维护人员的维护和补修,导致地下室原本的承受能力超出了预期。所以说,在对地下室渗水漏水情况实行处理的过程中,首先在施工材料的选择时就需要尽量的选择一些优质的材料,并合理的进行混合搭配,而且在施工材料的选择时还需要尽量选择防水材料,以此来保障整个施工效果。另外,在具体运用防水防渗施工技术时,施工人员就需要从细节入手,把握地下室的特点,从而合理科学的选择施工材料和施工设备,以此来减少地下室使用过程中漏水和渗水情况的出现。
3.3 在门窗中运用防水防渗技术
门窗在整个建筑物的使用中非常容易接触外界的风霜和雨雪,如果其防水防渗质量不好的话,就会出现渗漏情况。那么在实际建筑施工进程中,施工人员为了优化门窗的防水防渗效果,就需要重视对防水防渗技术的使用,并且针对施工现状,制定相对完整的施工流程,确保施工效果的提升以及施工进度的正常开展。在此基础上,施工人员就需要在防水防渗技术的高效运用进程中,严格的依照国家相关施工标准执行,并且借助各种专业的培训活动,强化施工人员的专业施工技能,强化施工人员的施工效果;另外,施工人员为了确保施工质量,就需要确定施工材料质量的优质,保证施工材料性能的齐全和绿色,特别是对于门窗来说,在施工过程中要确保门窗和墙体之间的缝隙保持在 3cm 之间,并且对缝隙处填充建筑材料,以此来高效地预防门窗渗漏水情况的出现。
3.4 防渗技术
地下室防渗施工要重点关注基础板、管道、墙体等部位。在防水防渗施工前,要先掌控地下室地底、基础面、地下水分布等情况,确保这些条件都能够满足防渗施工要求。布置好观测设施,对基坑沉降进行观测,分析墙体裂缝是否因不均匀沉降造成的结果。墙体结构防水是关键一环,必须要做好结构自防水工作,在结构表面铺设一层防水卷材,或者在结构混凝土中加入一定比例的 CMA 高性能膨胀剂,保证结构整体的抗裂防水性能。地下水防水难度较大,要采用多道防线共同防渗,需要增设地面排水设施、柔性防水层等,以结构自防水为主体结构,在结构表面进行裂缝封堵,铺设防水材料。在管道预埋中,尽可能减少交叉部位、弯曲部位,否则会增加流水阻力,提升连接部位渗漏概率。管道连接要足够密实,设置橡胶圈,防水试验中要严格观察是否有渗漏情况。
3.5 厨卫渗漏问题较多,以微小渗漏情况为主,这就要保证厨卫防水层施工质量,避免防水层出现破坏、空鼓、裂缝等情况。基层防水防渗施工中,重点防水部位有:立管与套管连接部位、管道穿越楼板部位、立管与卫生器衔接部位、地漏部位等,这些部位都要使用高性能密封膏封堵。在涂刷防水层时,要先将基层垃圾清除,开展含水量试验(不得超过 9%),不得产生气泡、空鼓等情况。烟道、管道阴阳角部位要增设一层防水涂膜,也可以使用玻璃纤维纺布。浴缸的排水口位置也要涂抹一圈密封膏,并用防水圈封堵,保证排水口的防水性能。
结语
在当下建筑行业的发展进程中,常常会出现渗水漏水的情况,特别是在雨雪天气的影响下,这就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群众的生活和居住体验,也阻碍了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进程。因此,在实际建筑项目施工进程中,建筑企业管理者为了保障建筑施工效果以及后期的使用效果,就需要灵活的运用防水防渗施工技术,从而增强建筑物的后期使用寿命,提升我国群众的居住效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房岭锋,李宾皑,范渊.装配式变电站工程实践与发展趋势综述[J].电力与能源,2018,39(6):789-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