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耀圣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社会在不断的发展,我国城镇化的脚步也在进一步提升。道路的建设为各个城市的连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般道路建设时所使用的材料大多为沥青混凝土,其养护较为方便,车辆行使噪音较少,抗滑性能强,而这些优势也使得沥青混凝土在众多材料中脱颖而出。但是随着混凝土路面越来越多,人们也开始关注混凝土的一些病害,不断的对其研究以提高混凝土的使用寿命。
关键词:建筑混凝土;裂缝原因;防治措施
1 混凝土裂缝的危害性
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建筑行业的发展逐渐加快,为社会效益的产生提供了一定的契机。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其要占据更高的市场份额就需要做好质量保障,减少施工管理中的问题,树立企业质量品牌。然而,道路桥梁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会促使建筑企业及施工单位的整体声誉受损,导致人们对企业的信任度降低。在道路桥梁施工的过程中产生混凝土裂缝会损坏主体结构,导致其性能降低。部分裂缝产生在结构表面,而在渗透作用下,裂缝会逐渐往内部发展,难以保证道路工程建设施工质量。在道路产生裂缝之后,部分结构内部的钢筋会暴露在表面,受到天气环境的影响就会引发腐蚀问题,降低钢筋的强度与工程整体的寿命。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会使车辆通行受到较大的影响,难以保证行车中的安全性及舒适性。在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以道路桥梁的畅通性作为基础保障。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交通堵塞,难以疏通车流,影响公路交通运输。
2 混凝土施工的裂缝原因分析
2.1 混凝土材料的质量存在问题
一些供应商为了谋取利益,用一些低标号的水泥代替高标号的水泥,再加上施工方为了节约成本故意减少水泥用量,或者调整水灰比或者含砂率,这样就会让导致水化值过高,再加上使用不合适的外加剂或者降低骨料掺量,都会降低混凝土的性能,导致混凝土在脱水的时候容易产生裂缝。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水灰比过大就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而随着用水量增加会导致混凝土离析使混凝土凝结之后产生裂缝
2.2 混凝土温度问题
温度的变化容易引发混凝土裂缝,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的特点,在外部环境或者温度骤变的过程中,就容易产生混凝土变形进而产生裂缝。在开展道路桥梁工程建设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没有做好施工场地的勘察工作,对于周围的环境及温度变化等不明确。在施工中会突然产生温差,混凝土就容易发生形变,并且这种形变会受到约束。在约束力超过标准值时,混凝土结构的内部就会产生应力,混凝土需要对这部分应力做出一定的抵抗,在这个过程中就会产生温度裂缝。虽然部分施工单位会让施工人员针对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做好预防措施,但施工人员在施工中对温度的控制力度不足,在原本已经产生裂缝的基础上,一旦存在温度的反复变化,就会促使裂缝问题逐渐加大,影响综合施工效用
2.3 当地自然环境
地形特征的影响空气中的含水量,季节变化的温度差,地基的变形等等也可能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施工设计对混凝土的稳固性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混凝土建筑本身就是一种结构复杂的建筑;无论是当地的建筑环境还是自然环境都会对混凝土的质量造成影响。作为施工方必须对当地的地质特征做好详细的调研还要考虑施工地点的地形环境,才能避免混凝土构件的干缩问题。充分考虑环境对混凝土构筑物的影响尽量从质量上做出调整和提升,才能避免自然环境和地质环境对混凝土的伤害。
3 混凝土裂缝防治及处理措施
3.1 加强施工过程的监管
混凝土的施工效果会受到时间、设计、材料、施工技术的影响。因此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管是必不可少的。在施工内部要建立健全监理管理的机制,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保证施工人员可以严格的按照规范进行施工。
3.2 控制施工温度
做好施工温度的控制可以防止混凝土受到温度的影响产生形变进而形成裂缝,对于解决施工中的问题有较大的作用。在开展道路桥梁工程建设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对现场施工工艺流程进行有效的控制,特别是要提前检测施工现场的温度,明确温度变化情况。在炎热的天气下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施工时,需要对浇筑的厚度进行控制,让混凝土的水化热可以在短时间内散去,还需要控制浇筑速度,达到混凝土的初凝条件,降低产生裂缝的概率。施工人员在施工中可以布置测温管,做好施工中温度的实时控制。在根据测温管得到温度数据之后,需要对其进行记录与检查,尽量将温度控制在 25℃之内。在开展拆模工作时,需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表面温度,防止其表面温度骤变产生拉应力。在完成浇筑施工之后,需要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在上部覆盖塑料保护膜,防止水分过快蒸发产生裂缝。
3.3 加强裂缝修补
需要施工人员在施工中发现已经存在的裂缝,为了降低施工裂缝对工程整体建设施工的影响,就需要加强裂缝修补。施工人员可以利用表面修补法、灌浆修补法、嵌缝法及加固法对裂缝进行修补。在利用表面修补法时,主要是对混凝土表面的裂缝进行修补,施工人员要利用水泥浆进行涂抹,防止混凝土的承载力受到影响,这种方法在道路桥梁施工中的应用比较广泛。灌浆修补法主要是降低裂缝对结构性能的损坏,施工人员需要在裂缝中添加灌浆材料,使得浆液硬化填补裂缝。在利用这种方法时,最常用的灌浆材料是水泥浆或者环氧聚合物,如果需要修补比较严重的裂缝,就需要利用甲基丙烯酸酯或者聚氨酯。嵌缝法的利用是在裂缝处开槽,施工人员要在裂缝中填充封堵材料,这种修补方式不仅可以呈现较好的效果,在修补之后还能够保证外观的整洁性。结构加固法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延长道路桥梁的使用寿命。在加固施工时,施工人员可以增加混凝土结构的横截面积达到修补目的,还可以利用预应力加固或者支点加固的方式增强结构的强度,降低裂缝对混凝土结构的损害。
3.4 优化结构设计
对混凝土的施工结构进行优化可以提高结构的稳定性,保证施工质量,防止混凝土产生结构问题。施工人员要利用混凝土的耐久性增加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防止混凝土被侵蚀。在配筋的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尽量使用小直径与小间距的方式,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抗裂性能。工作人员在进行施工设计时,需要加强对现场的勘察,做好模板的检查,保证其刚度与牢固性达到施工要求。工作人员要做好混凝土的搅拌、浇筑及振捣等工作,还需要对养护工作的开展进行合理控制,在各个环节做好裂缝控制工作,防止结构性能受损
结语
综上所述,在实际施工中应当对混凝土裂缝引起重视。加强对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的分析,积极采取有效的施工技术来对其加以控制,为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提升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穆鹏.公路工程施工中路基加固处理的工艺与技术[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33):1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