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药集团哈尔滨医药商业有限公司 黑龙江哈尔滨
摘要:钙离子在人体的含量虽然很小,但它是生物细胞的必要成分。在维持神经肌肉兴奋性、血液凝固、细胞膜功能、多种酶的活性,以及一些多肽激素的分泌和活性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因而有人把钙看成是“第三信使”。临床上常用于低钙血症、高钾血症、过敏性疾病及出血性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关键词:钙剂;药物;作用
1、补充钙剂的必要性
目前,常用的钙剂有葡萄糖酸钙、氯化钙及乳酸钙等。钙元素在人体内约占2%,成人体内含钙总量约为1200g。钙在生物膜中可作为磷脂的磷酸根和蛋白质的羧基间联系的桥梁,因而可以维持膜结构的稳定性。因此钙是人体必需元素之一。骨骼中的钙与人体总钙含量维持一个平衡,当血钙等钙离子浓度降低时,会适当以骨骼钙补充,反之亦然。因此缺钙容易造成骨质酥松等疾症,中老年容易出现钙代谢失衡,因此需要适当的补钙。同时,钙离子的浓度可以调节人体的肌肉收缩,这里的肌肉包括运动肌和心脏平滑肌。
2、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首先,氯化钙有强烈的刺激性,不宜作皮下或肌肉注射,静脉注射时应避免漏出,如有漏出应立即用0.5%普鲁卡因局部封闭。其次,钙盐静注时应缓慢,过快可引起心率失常甚至室颤、心脏骤停,因钙盐能兴奋心脏。钙盐能增加强心甙对心脏的毒性,故在洋地黄治疗期间与服药后半小时内忌用钙盐静注。最后,钙盐与枸橼酸盐或草酸盐同时口服能影响其吸收。
3、钙剂的药物相互作用
3.1钙剂与强心苷的相互作用:心肌细胞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兴奋—收缩偶联过程来完成的。钙离子是该过程中的关键因素,钙离子能加强心肌收缩力和抑制Na+-K+激活的ATP酶,与强心苷对心脏有协同作用。合用可增强强心苷对心肌的作用,同时毒性亦增强。由于强心苷本身安全范围窄,药物半衰期长,且中毒量的强心苷亦可增加钙的摄取和组织中的钙浓度,在应用强心苷时快速静注钙剂可导致突然死亡。因此,在应用强心苷期间及停药1周以内应禁止静脉注射钙剂。
3.2钙剂与维生素D的相互作用:钙能促进骨骼和牙齿的钙化形成。钙离子可促进心肌兴奋-收缩偶联的形成,增强心肌收缩力,钙离子可促进运动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性。当血钙低于6%~7%毫克时,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增高,可产生手足抽搐。钙离子能促进凝血酶和纤维蛋白的形成,使凝血过程加速。钙离子还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管壁的致密度,使渗出减少,具有消炎、消肿和抗过敏作用。钙离子与镁离子有竞争性拮抗作用。钙离子的生理作用取决于体液中钙离子的浓度,故钙离子的浓度波动对机体内有关活动影响很大。血钙、血磷浓度的乘积为常数,说明体液中钙、磷浓度的调节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无论是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还是机体内部各组织器官之间,钙磷代谢的动态平衡都是通过维生素D、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的调节来实现的。维生素D能促进小肠对钙磷的吸收。活性维生素D与甲状旁腺素协同作用下能加速破骨细胞形成,增强其活性,通过促进肠道钙磷的吸收及促进骨盐溶解,使血钙血磷水平增高,以利于骨化。因此能维持骨盐溶解与沉积的对应统一过程,有利于骨的更新与正常生长。维生素D还能加强肾近曲小管对钙磷重吸收。
3.3钙与镁在生理功能上:如血钙过低、血镁过低均使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发生手足抽搐症。反之则有镇静作用。但此二者也有拮抗作用,如高浓度钙离子可对抗过量镁离子所引起的呼吸和循环衰竭等毒性。临床上常用于镁离子过量中毒的解救,但这种作用是单方面的。即钙能对抗镁的作用,而镁不能直接迅速对抗钙。如钙中毒给予过多的镁非但不能起治疗作用,反而会抑制症状加深。关于钙与镁对抗的作用机制,一般认为二者在化学上很接近,因而能互相竞争同一神经细胞的受体,增加钙离子的浓度就能挤掉镁离子与受体结合,从而消除了镁离子的作用。
3.4钙剂与抗菌药的相互作用:四环素类抗生素能与钙等多价金属离子形成不溶性的盐类和络合物而影响吸收,降低药效。有报道,抗结核药异烟肼进入体内首先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然后再影响酶系统而发挥作用。异烟肼为一络合剂,如果患者在口服异烟肼抗结核治疗期间合用钙剂,由于药物相互间的作用和影响,而形成异烟肼—钙的络合物,致使异烟肼吸收减少,其生物效应亦降低。庆大霉素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为25%-30%或更少。如应用期间与钙剂合用,可使本来很少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更进一步下降,使庆大霉素的活性明显增强,其毒性亦相应增强。
4、钙剂的选择
4.1钙剂的发展
4.1.1第一代钙制剂
第一代钙剂就是无机钙,以碳酸钙、羟基磷酸钙、磷酸氢钙及氧化钙(活性钙)为主要成分。当今市场上的很多产品仍属于这一代。该类钙制剂的共同特点是水溶性差,难于吸收,吸收时需要消耗胃酸,影响胃内酸性环境,影响正常消化功能。这类制剂不适宜分泌胃酸量小的儿童和分泌胃酸酸度低的老人,尤其是缺乏胃酸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长期服用会引起便秘、食欲不振、胃疼等。
4.1.2第二代钙制剂
第二代钙剂即为有机酸钙,是通过有机酸与无机钙离子化合而成的,两者之间是以离子键的形式结合的,代表产品有葡萄糖酸钙、乳酸钙、柠檬酸钙和醋酸钙等。这类钙制剂的特点是能溶解于水,pH值近中性,吸收时不消耗胃酸,适合胃酸缺乏的中老年及婴幼儿补钙。但是该类产品往往存在着含钙量低和生物利用度不高的缺陷,须服用大量制剂才能达到补钙要求。
4.1.3第三代钙制剂
第三代钙剂为有机钙,也叫氨基酸螯合钙,是由一种或多种氨基酸与无机钙盐通过控制反应温度、时间、pH值、摩尔比等条件以离子键和配位键共存的方式结合而成的一种金属有机化合物。由于这种物质分子内电荷趋于中性,不受pH值和酸根离子的影响,不易与其他物质结合生成不溶性化合物或被吸附在胶体上,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同时氨基酸螯合钙溶解性好,生物利用度高,对胃肠道无刺激性,氨基酸与钙离子以整体的形式被小肠吸收,从而大大提高了对钙的吸收。
4.2从功能上看,氨基酸螯合钙综合了第一代与第二代钙剂的优点,改善了第一代与第二代钙剂的缺点,但是目前从市场看还是第一代(碳酸钙)第二代(葡萄糖酸钙)钙剂占据了市场的主流,目前学术界的意见是第三钙剂潜力大,认为氨基酸螯合钙是未来钙制剂的发展方向。
4.3现在氨基酸螯合钙还在研究和推广阶段,复合氨基酸中与钙源螯合的氨基酸种类和比例不确定,然而人体对每种必须氨基酸的需求是有一定数量和比例要求的,若长期摄入组成比例不平衡的必须或不必须氨基酸,是否会对身体造成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4.4氨基酸螯合钙成本高,像一代的碳酸钙为什么还能占据广大的市场,因为它虽然吸收差,但是产品给的量大,通过与维生素D的结合,从效果上顾客并不能主观感受到明显差别(氨基酸螯合钙做不到在用户体验上与别的产品形成区隔,普通消费者也很难理解钙的吸收途径、吸收率等专业性差异),加上其成本低,厂家操作空间大,广告推广,精美包装,终端活动运营,就能占据很大的OTC市场。
参考文献:
[1]于文娜,刘娟,钙剂药物的临床作用对比,医学信息,2013(10)
[2]马琴琴,李良友,常见钙剂药物的成分介绍,中国医药指南,2013(6)
[3]谢颖琳,高谦民,药物相互作用的临床分析研究,医学与法学,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