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旅游景区安全标识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发表时间:2020/8/2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2期   作者:梁铧文
[导读] 摘要:景区安全标识系统是指一套能够向游客传递保护信息的标识,它具有保护景区自身和保护旅游资源的双重目的。
        广西贵港市文化旅游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广西贵港  537100
        摘要:景区安全标识系统是指一套能够向游客传递保护信息的标识,它具有保护景区自身和保护旅游资源的双重目的。作为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景点,景区的安全标志系统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在景区的经营管理,特别是在保护游客的人身安全,生态和文化旅游资源等,不能取代其他旅游系统和元素。
        关键词:旅游景区;安全标识;设计
        1景区安全标识系统的功能
        1.1信息传递功能
        景区识别系统是景区的“面子工程”,具有为游客指引方向、提升景区形象的多重功能。安全标志的目的是向游客传达“安全”信息,主要体现在旅游过程中的行为引导、警示、提醒等方面。作为风景名胜区标准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风景名胜区安全标识系统在风景名胜区的建设、运营和管理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预警信息的传递、及时的安全响应,对保护游客和资源是不可或缺的。
        1.2要素管理功能
        从旅游景区安全识别系统和应用程序的角度来看,安全标识系统本质上是景区公共服务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的作用是提示游客关注地形改变周围的环境,动物和植物之间的关系,如石头落入这种情况可能会造成损害,使游客能够顺利完成旅游活动,实现安全返回的期望。
        1.3景观塑造功能
        安全标识系统是整体旅游资源的一部分,也是营造景区氛围的手段。它在景观的塑造和表现上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安全标志通过独特的形状、语言、材料、色彩、纹理等向游客展示个性化的美,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
        2 旅游景区安全标识分类
        2.1景区游客保护类标识
        游客会保护这些安全标志。旅游识别系统的建立是为了保障和完善客户服务,安全识别的建立也不例外,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最需要的是人身安全。以游客为保护对象的安全标志可以保障游客在景区的人身安全。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通过引导、提示或禁止等方式提醒游客注意危险。此类安全标志一般设置在景区潜在危险区域,放置在醒目位置,内容简单易懂,便于快速获取安全警示信息。同时,考虑到不同受众的阅读需求,将文字信息与图形相结合进行展示,提高了安全标志的可识别性。这些安全标志都带有“注意”、“小心”、“不要”和“不要”等语言符号。
        2.2景区旅游资源保护类标识
        此类安全标识是为保护景区资源、景区设施、景区环境和景区文化而设置的标识。保护景区资源的标识主要针对景区中不同类型旅游资源而设置的标识,如古树名木的标牌以,爱护花草的温馨提示语等。景区设施是指景区中人工建造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包括游览设施、餐饮设施、卫生设施、通信设施、休憩设施等,这类安全标识是为防止游客人为损坏破坏或主动破坏环境和设施进行设置的。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景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为景区环境设置的保护标识主要是将景区的整体环境作为保护对象,此类标识主要体现为“请不要乱写乱画”“请不要随意丢垃圾”等行为引导语。景区文化是景区的灵魂,对地方文化的保护和宣传就是保持景区特色和持续发展的保证,引导游客正确认识和接纳地方文化,尊重地方文化也是安全标识系统设立的内在要求。
        2.3综合性安全保护类标识
        景区安全招牌的内容设置也可以兼顾两者,同时传达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信息。游客需要注意自身安全,景区资源也需要得到保护。这种安全标志不涉及特定的保护对象,但为旅游者或者景区管理者在危险事件发生前或者发生后提供了一种救援和自救的方式。这些安全标志通常设置在景区入口处、人流密集区域和危险区。例如,景区报警电话的标志就属于这类安全标志。该标志不说明有什么危险,需要注意什么安全事项,只是作为提醒,标明安全、救援、救援或报警电话号码。此外,还为景区配备了钥匙报警、自助遇险系统等现代化、智能化的安全标识。


        3国内景区安全标识系统存在的问题
        3.1安全标识数量与布局不足
        虽然大多数景区在重大隐患或危险性明显的区域设置了安全标志和安全防护设施,但仍有许多潜在隐患和隐患区域被忽视,或部分人为隐患区域未被明显隔离。景区整体旅游安全标识体系存在着设置不规范、数量不足、在一些危险区域和区域缺乏合理必要配置等问题。
        3.2安全标识缺乏视觉吸引力
        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景区的视觉效果较差,与景观的融合程度较差。它们大多局限于“好与坏”,没有从游客的角度设计游客可以主动接受的形状和颜色。它们不能引导游客与自然或景点之间的交流。景区内安全标志的整体形状、安装位置、高度等因素缺乏人性化考虑。游客对景区内的安全标志没有也不能形成深刻印象。安全标志系统识别度低,游客视觉愉悦度和可视性不足。此外,据调查,景区安全标志多为禁止性和警示性标志,容易造成游客审美疲劳和视觉疲劳,影响安全管理效果。
        3.3安全标识系统缺乏动态管理
        安全标识作为公共服务设施,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必须要及时维护和管理。从游客调研的反馈来看,游客对景区安全标识系统管理的满意度不是太高,主要表现在标识牌语义不明确、摆放位置不合理,当前大多数景区安全标识系统存在问题集中在语言生硬单调,缺乏人文元素和人性化考虑,这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游客对景区的好感,安全标识系统不能正确向游客传递信息,甚至传递了错误的信息,为游客带来的潜在的不便和安全隐患。
        4景区安全标识系统优化要点及策略
        4.1完善景区安全标识的功能及内容
        首先,景区的安全标识标准化建设,以满足旅游景区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置代码和其他相关国家标准,统一安全标志与公共信息图形符号,使用统一的安全色,统一安全标志、警告标志、禁止标志、道路交通标志和标记符合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创建一个景区级别。安全标志系统应该能够准确地向游客传递安全信息,明确的措辞,没有书面的错误,直观和简洁的内容,以汉语和英语为主要语言,和至少两种语言进行比较,字体大小应满足游客的视觉需求,确保游客安全、顺利完成旅游活动。
        4.2提升安全标识系统的人性化设计
        相关国家建设标准的指导下,旅游景区的安全标记系统全面系统工程作为参考,人体力学、组织行为、旅游美学和景观生态学理论的指导下和其他综合学科,从一个新的角度,和综合的概念设计,将整个系统的安全标识的设计元素,深入优化设计流程规则等内容,融入人性化设计理念,通过安全识别系统实现。景区安全标志不仅要有赏心悦目的尺度,还要有优美的造型和和谐的色彩,实现“人-标志-环境”的和谐统一,以满足游客的视觉需求和实际操作的可用性。风格要与景区的文化元素相一致,在材料上体现景区的特色,体现景区的自然生态优势。材料的选择要考虑耐腐蚀、可回收、易分解等特点,使临时安全标志能够多次重复使用,永久性安全标志也要耐用。更重要的是,要及时保养安全标志,使其保养良好,不脱落、毛刺或腐蚀。
        结束语
        景区安全标识系统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成熟,在景区建设标准化和个性化发挥重要作用,找出在风景区的建设安全标识系统的重要地位,科学合理设计、全面和及时的维护,实现“好建设、管理和发挥好”的目标。同时,景区安全标识体系对加强景区安全管理和文化识别具有重要作用。今后应充分发挥景区与游客的双向沟通作用,建设既有安全警示功能又具有景区文化符号的安全标志系统。
        参考文献:
        [1]湛红梅.旅游景区安全标识系统设计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1.
        [2]邹永广,郑向敏.旅游目的地游客安全感的影响因素市政研究——以福建泉州为例[J].旅游学刊.2012,1(27).
        [3]张岳军.南京市5A级景区旅游安全标识系统的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J].中国林业经济,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