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众科咨询有限公司 新疆伊宁市 835000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各行各业对于水资源的需求量与日俱增,直接导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量持续激增,形成的水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了周边生态环境,威胁人体生命安全。从长远来看,若不能及时抑制水污染问题的扩散蔓延,不能及时开展河道整治工作,水污染问题将可能对人类的生存提出严峻考验。基于此,本文将简要分析水污染的危害并集中阐述河道整治中的水污染治理方法,希望对生态环境的修复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河道整治;水污染;治理方法
引言:
随着我国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工作的持续推进,人们逐渐意识到日趋恶化的水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关键问题。在可持续发展战略背景下,相关部门必须积极开展水污染治理工作,切实保障各项河道整治工作落实到位,综合采用物理治理法、化学治理法以及生态治理法等先进措施保护并修复河道生态系统,创建良好的河道环境,优化人类的生存空间。
一、水污染问题的危害
(一)破坏生物多样性
随着水污染问题的逐渐扩散蔓延,其对生物多样化的破坏作用逐渐显现出来。一方面,水体污染破坏了区域的生态环境,对区域内的植物和动物数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另一方面,水体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负面影响是长期的,会使生态环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最终危及人类的生存发展。
(二)损害资源价值
自然界中蕴含大量的宝贵资源,以河道生态系统为例,其作为一种生态景观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和娱乐价值。但是,倘若水体污染现象无法得到及时制止,人们不会对散发恶臭的河道产生观赏兴趣,也就会导致水体功能用途大打折扣,不利于渔业和旅游业健康发展,无法帮助人们实现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三)威胁人体生命安全
水是生命之源,倘若生命之源被污染,那么人的生命健康安全自然无法得到有效保证。毕竟,一旦在河道中出现水体污染问题,意味着寄生虫、病毒以及细菌滋生的可能性将会大幅度增加,而一旦水体污染问题持续扩散,则饮用水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将会大幅度降低,人们的生命健康时刻面临威胁。
(四)影响经济发展
长时间以来,绝大部分地区一直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侧重发展经济,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成为水污染问题的罪魁祸首。但是,随着河道水污染问题的愈演愈烈,其不仅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威胁,同时也开始对区域的经济发展产生了阻碍作用。一方面,为将水污染问题所造成的各方面损失降至最低,相关部门不得不增加对污水治理的资金投入力度,导致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河道水体的污染问题直接制约了渔业和旅游业的发展,为相关从业人员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损失。
二、河道整治中的水污染治理方法
(一)物理治理法
所谓物理治理法,主要是采取重力分离和过滤等物理手段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进而抑制水体污染的扩散蔓延速度,这一治理方法在污水胶体和悬浮体治理过程中的功效尤为突出。具体来说,在水体污染治理过程中,相关部门的人员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对两种常见的物理方法进行合理选择。首先,人员可以在重力原理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悬浮物和水之间的密度差,并以此为核心依据判断是否要将悬浮物和水通过重力分离处理的方式进行独立化处理。
其次,在选择应用过滤隔离法的过程中,为避免水体中污染物流动对整体污染治理效率产生影响,相关人员应该严格保证筛网和格栅等辅助设备的质量,将水中悬浮的污染物更好的隔离和过滤,提高物理治理方法的可操作性以及便捷性。
(二)化学治理法
化学治理法是现阶段河道水体治理中应用频率较高的一种治理手段,其主要是通过应用某些化学反应来满足水污染治理要求。具体来说,在实际河道水体污染治理过程中,无论是化学沉淀方法还是氧化还原方法均发挥了巨大的价值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被污染河道中胶体或悬浮物数量。除此以外,水体环境治理相关部门的人员还在致力于探索化学混凝法在河道水体污染治理中的应用。事实上,通过在水体中适量添加注凝剂和混凝剂,能够使得水体中的污染物大量凝结,再辅以其他物理或化学水体治理手段,能够起到较好的水体污染治理效果。但值得注意的是,化学治理法在河道水体污染治理过程中具有众多的限制性条件,任何对细节问题的把控不到位都有可能形成二次污染,且每一种化学治理方法的成本都相对较高。因此,相关部门的人员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对该治理方法进行合理选择,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水污染的治理情况进行全面考量。
(三)生物治理法
生物治理法是近些年来备受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一种河道水污染整治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利用水中特殊的微生物来对污染物以及一些有机物进行分解,从而达到净化水源、抑制水体污染的目的。和物理治理法与化学治理法相比,生物治理法对于环境的亲和力更高,对资源的配置更加合理,且不需要相关部门投入过多的治理成本。所以,相关研究人员应该持续加大对生物治理法的研究力度,不断优化曝气技术和投菌技术等生物治理技术,彻底整治河道水污染问题。
(四)重视水文监测
科学高效的水文监测工作能够帮助相关人员及时察觉河道的水污染问题,并在第一时间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水污染治理方案。因此,气象部门和环保部门等相关部门有必要专门针对水文监测问题成立监测小组,共同就使用环境的监测以及水环境的治理问题展开合作。具体来说,相关负责人员应该根据地区水污染问题,制定具体的污染预警预案,并通过现场勘测、自动在线监测以及卫星遥感监测等技术手段,对水污染问题进行及时预警和处理,明确预警等级,妥善落实各项水污染治理工作。除此以外,随着新时期技术的逐渐发展普及,人员有必要在适当的位置布设水文监测设备,实现对水文变化情况的动态监测与分析,将潜在的水污染风险隐患扼杀在源头。
(五)开展河道生态恢复工作
虽然河道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水污染损害的自然调节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相关部门应该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开展河道生态修复工作,强化对河道水环境治理的干预,使得生态环境的修复更加快速、便捷。具体来说,相关部门既可以使用上述治理方法对河道水污染问题进行修复,也可以通过打造人工湿地、植物和水体充分接触等策略去除水中的污染物,保持河道中生物的多样性,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地区旅游业的繁荣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河道水污染治理工作的开展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酌情选择物理治理法、化学治理法以及生物治理法,强化河道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提升河道整治的整体效果,解除水污染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干扰与威胁,最终推动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荣.浅析河道整治中的水污染治理[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09):27.
[2]阳振禄.浅析河道整治中的水污染治理[J].中外企业家,2019(21):225.
[3]施建耀.河道整治中水污染治理方法探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07):80.
[4]魏茂魁.河道整治中的水污染治理方法探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06):1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