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0/8/2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2期   作者:张兰
[导读] 摘要:市场经济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由于资源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不到位,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和水环境的破坏,再加上我国人口数量庞大,出现了人均水资源不足的问题,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刻不容缓。
        上海金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  200000
        摘要:市场经济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由于资源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不到位,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和水环境的破坏,再加上我国人口数量庞大,出现了人均水资源不足的问题,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刻不容缓。本文将围绕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展开分析,简要分析河道治理现状,对水生态修复技术以及类型进行简要论述,并进一步对多种水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河道治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水生态修复技术;河道治理;应用
        引言
        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五位一体”总布局等政策的提出反映了政府对于环境建设的重视,也提升了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河道治理工作作为水环境保护和修复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为了提升河道治理的质量和效率,大量新技术被投入研发和应用,尤其是水生态修复技术,这一技术的应用大力推动了我国水环境建设的稳定发展。
        1河道治理现状及水生态修复技术
        1.1 河道治理现状
        从目前我国河道的环境状况来看,主要河道环境污染情况严重,很多重要的地方河道环境也受到了严重污染,污染问题对自然生态造成了很大的破坏。河道污染问题对于相关生态体系造成了致命打击,附近区域生态结构失衡,导致了洪涝灾害问题加剧,总体上看,我国河道环境质量堪忧,污染问题严重。而河道生态遭到破坏的原因主要在于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而河道治理的核心就在于修复生态环境,恢复生态平衡,发挥生态环境的自净功能。
        1.2水生态修复技术
        在水生态系统完整的前提下,最少能够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首先是形成规模的水生植物群落,其次是种类丰富的水生动物,再次是种类丰富且数量庞大的微生物,最后是数量庞大的原生动物。从根本上看,水生态修复技术主要是借助生物手段来治理环境,通过培育植物和大量微生物来对水中各类污染物进行净化、分解、祛除,最终有效改善水质,提升水环境的自净能力,解决污染问题。水生态修复技术具有多重优势,环境治理质量和效率较高,构造成本低,运营成本低,附带一定的经济性,在促进生态建设发展的同时还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是国际常用的环境治理方法。应用水生态修复技术进行河道治理工作,要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从根本上遏止污染问题进一步恶化,接着借助水生态修复技术提升水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最后从根本上修复河道环境,达到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的目的。
        2水生态修复技术类型
        2.1 生物处理技术
        生物处理技术就是借助微生物对污染物的吸附和降解功能来解决污染问题。首先要对河道污染物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培养相应的微生物,接着将培养好的微生物应用到河道治理之中。从目前河道治理情况来看,生物处理技术在解决水污染问题中作用巨大,已经帮助多个流域摆脱污染问题。生物处理技术的应用需要注意的是要控制微生物的种类、规模和生长环境,通过人工增氧的方式来加快对水中污染物的处理。合理开展人工增氧有助于为微生物群落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提升微生物的生长速度。
        2.2修建生态岸坡
        修建生态岸坡经常被应用于水利工程的建设,能够有效恢复水生态环境。生态岸坡的修建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并且需要在长时间运营之后才能获得明显的效果,其重点在于要尊重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借助科学合理的方式改善河道生态环境。在多种自然因素的影响下,河道通常极为曲折,流域内生长着丰富的植物、微生物和各种动物。修建生态岸坡要对已有的生物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在原有生物健康成长的基础上,推动生态系统的完善发展,促使河道区域内生物之间相互依存、和谐相处。


        2.3人工湿地技术
        人工湿地技术是以生物手段为主,兼用物理、化学手段对污水进行治理的技术,能够有效改善水体生态。人工湿地技术应用时间较短,引进自欧美国家。人工湿地技术能够对农村生活污水中的污染物进行有效处理,提升水体质量,防止水体再次被污染,同时也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也适用于工厂污水处理。人工湿地技术具有极强的污染物去除能力,对农药、重金属等十分有效,湿地的微生物能够将废水中的大量有机物作为养分进行吸收转化,湿地中的植物也可以将废水中的部分有机物进行吸收和分解,同时湿地本身可以对废水中的污染物进行沉淀。虽然我国应用人工湿地技术的时间较短,但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对该技术进行不断的研究开发完善,提升了该技术的污水处理能力和效率,为河道治理指明了方向。
        3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
        3.1 合理选择植物种类
        水生态修复技术的运用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河道的实际情况出发合理选择技术类型,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治理方案。不同的河道区域自然环境不同,所适宜生长的植物种类也存在差异,在河道治理中应当立足河道环境的实际条件合理选择植物种类,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出水生态修复技术的作用。与此同时,还要根据水污染类型选择相应的植物种类,并且为植物构建适宜的生长环境,促进植物快速生长,发挥植物净化水污染的作用。在选择植物种类时,还要重视类型的多样性,种类丰富的植物能够相互促进生长和共同发挥作用,促使生态系统和谐稳定。
        3.2建设形态多样的河流
        各地区河流的生态系统都具有特殊性,河流生态系统的建设需要尊重自然规律进行长期投入。河流形态具有多样性,进行河流建设不仅要保持河流的曲折形态,还要对河岸防护结构、天然材料和植物进行综合利用,来保护河岸,防止出现硬质化问题。河流生态也具有多样性,进行河流建设先要培育各种植物,为微生物生长提供环境条件,再要投入各类动物,构建完整的河流生态系统,促进河流生态环境的恢复,发挥环境的自我调节净化功能,促进污染问题的解决。
        3.3设置人工湿地
        设置人工湿地主要是通过构建一个综合的自然生态系统,通过人工基质、湿地植物以及微生物对污水进行处理。人工基质主要由土壤和一些填料组成,就有沉淀和过滤的能力,可以截留污水中的部分营养物质,为湿地植物以及微生物提供载体和养分。湿地植物以挺水植物为主,还包括浮游植物和沉水植物,一般会选择具有净水能力和一定的经济性、好成活的植物,可以对污水中的有机物和部分营养物质进行吸收和吸附,同时释放氧气,也能对一些重金属和有害物质进行吸附,对提升水质有重要作用。微生物是人工湿地技术处理污水的主力军,具有极强的降解和净化作用,能够对难处理污水进行有效净化,并且不受季节限制。设置人工湿地对于水质提升有明显作用,同时具有成本低和应用范围大的优势。
        4总结语
        综上所述,河道水环境污染情况不容乐观,开展河道治理工作具有重大意义,运用水生态修复技术能够有效促进河道生态系统的恢复,提升其自我调节功能,有效对水环境污染问题进行解决,促进河道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水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应当熟练掌握多种类型的水生态修复技术、合理选择植物种类、建设形态多样的河流、设置人工湿地,促进河道水环境的恢复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钱嫦萍,王东启,陈振楼.生物修复技术在黑臭河道治理中的应用[J].水处理技术,2009(04):13-17.
        [2]周志华,温明霞.物理生物生态技术和结合治理污染河道水体研究[J].2012(12):28-31.
        [3]董哲仁,刘倩,曾向辉.受污染水体的生物生态修复技术[J].水 利水电技术,2012,22(1).
        [4]陈永强.生态水利技术在宁夏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中的应用建议[J].农业与技术,2019,39(23):127-128.
        [5]金鹏明,沈小立.生态修复技术在上海崇明村落河道的应用实践[J].工程技术研究,2019,4(22):99-1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