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65282619840807XXXX 新疆
摘要:在现代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中,混凝土属于极为关键的一项基础技术,因为它具备原材料丰富、可塑性良好、强度等级高且可调节、耐久性好、抗压性强、成本低以及易加工等特征,所以被广泛应用在现代房屋建设中。在房屋建设时,我们要在选用混凝土技术的时候,要清晰界定好有关的技术指标,将提高水平确保技术安全作为前提,达到提高房屋整体使用质量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运用
引言
在建筑施工当中,混凝土材料的应用非常广泛。但是,由于混凝土具备热胀冷缩的特性,极易导致出现一系列的质量问题,例如:裂缝、露筋等等,严重影响着整体施工质量。在这种情况下,做好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优化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在房屋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要素
1.1混凝土搅拌配合比例施工技术
在房建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所起到的作用至关重要,因此建筑企业必须在混凝土的搅拌中展开合理的配料配比,只有科学做好混凝土的配比才能有效保证混凝土施工后带来的质量,因此在混凝土施工中,关于混凝土材料的配比是所有施工技术最为关键的一步和环节,在材料的配比工作中具体包括外加剂用量、掺和料用量、水泥用量以及砂骨料用量。为了有效降低混凝土在施工中的水热化反应程度,一般情况下需要针对混凝土的施工需要,尽量降低水泥的配比,在得到施工单位相关部门的允许后,混凝土材料需要进行抗压载荷测试,只有经过多次的实验后才可以最终确定水泥的具体含量。在房屋建筑施工中,施工人员要积极勘察混凝土的裂缝情况,按照施工所在地区的具体环境和施工条件科学计算混凝土收缩的温度界值,积极控制混凝土的裂缝问题是必须采取的施工措施。
1.2运输管理
一些房屋建筑施工项目的现场可能存在着限制,导致各类材料,尤其是混凝土材料需要经历较长时间的运输过程。在运输过程中维持混凝土的质量也是一项具有难度的任务,要让混泥土不受损害,让房屋建筑施工项目能顺利开展,就必须加强相关的运输管理措施,例如应当利用合格的运输搅拌机来运输混泥土。除此之外管理者还必须对施工现场进行考察,透彻地了解施工现场的情况,这样便能因地制宜地确立更合理的运输措施。使得混凝土运输过程能够兼顾效率和安全。为了顺利开展施工,让施工进度不受太多影响,管理者还必须对混凝土运输的时间进行把控。
1.3浇筑施工
对于房屋建筑工程的整体而言,混凝土浇注技术是其中十分重要的环节之一。因此,在实施浇筑施工技术的进程之中,应当重点关注浇筑方量及其浇注进程中所产生的各类问题。若想尽可能地减少相关问题的产生,提升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以及施工建设的整体质量,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严格遵循浇注方面的操作次序,以建筑核心筒墙作为依据,然后根据柱及梁板等顺序正确的对混凝土进行浇灌。比如,在对建筑墙体进行浇筑时,对于厚度方面应当维持于50mm左右,将高度掌控于450mm左右,并且浇筑间隔时间应将尽可能的控制在2h以内。此外,在实施建筑浇注的整个进程中还应当设置钢丝网片。在对梁板实施混凝土浇注的进程中,需要重点注意的是,当坡度相同且筏板凝固以后,再进行二次浇筑。这有助于保障混凝土浇注作业的质量。在对混凝土实施浇注的进程中,由于泌水现象是混凝土表面所普遍存在的,因此需要对此现象予以及时到位的清除。如若因清除不到位产生严重的泌水现象,将会对混凝土结构造成影响,比如降低混凝土的结构以及影响其浇注品质、质量等。另外,当实施浇注1~6h以后,混凝土表面极有可能产生塑性裂缝等方面的问题,此时可以通过运用二次浇灌或是二次压光等措施来对其实施处理,以便于确保混凝土的质量不受影响。
1.4振捣
完成浇筑施工后,选择适宜的时间点,组织开展振捣作业。通过振捣处理,使得混凝土的密实度以及均匀度达到标准,充盈在模板的各部分。
一般来说,采用人工振捣方法与机械振捣方法。若为塑性混凝土且工程量比较小,则组织人工力量开展振捣作业。根据设置的插入点,进行20s的连续振捣,保证表面没有气泡和下沉等情况发生。振捣作业按照快插慢拔的原则作业,确保插点布置的均匀,以免产生漏振情况。
1.5混凝土的养护及修补
在完成混凝土浇筑工作之后,混凝土会自我伸缩,在这期间混凝土中的水分快速挥发,水分挥发后混凝土结构就凝固在一起,及时的进行养护能够更好的保障质量。具体来说,在浇筑完成后,需要将一层薄膜敷设在混凝土上,防护时间为2周,然后定期做好洒水工作,以3~6次最为适宜,待到混凝土完全凝固之后即可撤掉薄膜。除此之外,在拆模的时候如果发现建筑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了裂缝、沟壑等问题,施工人员要充分结合实际情况来做好修补工作,提升建筑整体施工质量。
2建筑房屋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质控策略
2.1做好施工方案的设计
影响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效果的因素众多,要做好严格把控。实践中,围绕作业时间特点,结合现场的条件和气候等,围绕多个因素的影响进行分析,采取完善和优化措施,保障工程质量达标。根据以往的工程经验分析,威胁混凝土施工效果与质量的因素,主要为温度,要严格实施控制措施。若处于低温季节施工作业,考虑温度极低的天气情况,制定完善的技术方案,为工程施工作业的质量把控助力,保障混凝土施工的质量达标,避免产生裂缝问题或者其他安全隐患,确保房屋建筑整体结构的质量。
2.2对混凝土裂缝进行有效控制
混凝土一旦出现裂缝,不但会对房屋整体的外观造成影响,而且还会直接影响到房屋整体的安全性能。因此在建筑中,我们十分有必要对混凝土的配比跟产生裂缝的具体原因展开深入分析,确保在实际的施工环节能够无缝工作,在出现裂缝的地方要立即加以处理,以免发生安全事故。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有很多种,例如模板安装支撑刚度不够、拆模过早,使混凝土塌陷变形,混凝土自身坍落度不足、过捣、欠振、建筑没有连续性等原因。此外,当结束浇筑之后,由于室内与室外之间的温度存在很大差异也会产生应力变形,应力超出混凝土临界值就会产生裂缝,还有养护不到位,水泥产生收缩都会引起混凝土的裂缝。因此,在建筑施工环节对混凝土展开浇筑的时候,我们一定要随时做好养护工作,确保施工进度与维护制度都能够严格顺利的执行下来,以免由于受到外界各式各样的要素而导致房屋出现裂缝进而造成一定的经济财产损失。
2.3做好施工现场的监督检查
首先,营造良好的施工作业环境。作业前,按照作业要求,布置施工作业现场,为后续作业开展奠定基础。特别注意的是,要根据测温需求和要求,在现场布置测温设备,动态采集作业的数据信息,为混凝土施工提供支持与保障。其次,组建混凝土施工现场监督管理小组。抽调技术人员和质检人员等,组成质量检查小组,负责现场的巡视检查。混凝土施工作业期间,现场监督管理人员要采取巡视检查或者旁站监督等方式,对重点工序做好把关,督促混凝土施工技术人员规范作业,确保浇筑与振捣的质量达标。
结束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作为建筑施工的重要应用材料,合理应用能够极大的提升建筑工程结构的质量。但是,混凝土材料具备热胀冷缩的特性,如果在应用中控制不到位,会给整体施工质量带来极大的影响。通过分析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优化对策,希望能够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提升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效果,提升建筑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卞卫平.试论房屋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J].农家参谋,2020(9):106.
[2]陈本良.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混凝土施工技术初探[J].建材与装饰,2020(11):19~20.
[3]巫升华.建筑房屋工程建设中混凝土施工技术探究[J].江西建材,2020(3):1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