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科技推广中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思考 王全刚

发表时间:2020/8/2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2期   作者:王全刚
[导读] 摘要:森林病虫害具有突发性、隐蔽性等特点,在病虫害的控制中,需要针对不同的树木种类进行分析。
        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观音林场  甘肃省天水市  741000
        摘要:森林病虫害具有突发性、隐蔽性等特点,在病虫害的控制中,需要针对不同的树木种类进行分析。要加快生态系统演替过程,选择合理的防治病虫害技术,加大力度推广林业科学技术,合理预防森林病虫害,及时治疗带有病虫害的植物,从而保障林业产业发展。
        关键词:林业科技推广;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
        1林业技术发展现状
        我国经济水平提高,林业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逐步向高附加值、高科技产业转变。在林业发展中,大力开展混交林栽植模式、低效林改造模式、各种油料植物开发、多功能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等,各种林业生物技术研究蓬勃发展。生物分子防治、微生物防治、药物防治和人工防治等防治病虫害的技术手段有效提升了我国森林资源的质量,培育了大量优质高产的森林资源。随着网络技术的推广应用,网络技术、无人机技术、现代监测技术和机械化操作等逐渐取代了传统人工检测、人工检查,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可以及时发现森林病虫害,进而抑制病虫害发生。
        2森林病虫害的特点
        2.1害虫的种类较多,破坏性严重
        森林资源中由于生物的多样性特点,导致森林害虫的数量和种类也非常多。尤其是夏季阴雨天气,为有害生物的繁殖及细菌滋生创造了更加适宜的生存空间,导致害虫大量繁殖,对树木正常生长造成很大威胁。在社会工程中应用的木材,其由于大量的虫洞和腐烂的现象影响无法使用,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
        2.2病虫害面积不断扩大
        当前随着全球气温的不断升高,林区树木生长态势更加茂盛,与此同时,害虫的数量也在逐渐增长,虽然适宜的温度条件对森林、树木生长非常有利,也便于开展森林管理工作,但是,频繁发生的病虫害问题却对森林的健康生长造成很大影响。近年来受干旱因素影响,进一步加重的病虫害在扩散和蔓延。为了更好地防止病虫害对森林生长造成的不利影响,有关单位也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治手段,但是防治成效却不理想,仍亟待进一步提升病虫害的防治水平。
        2.3暴发性频率增加
        在防治森林病虫害时,一些昆虫生命力极为顽强,虽然通过相应的捕杀以及防治手段,其为害程度有所下降,然而,这些害虫还广泛存在,遇有合适条件还会暴发流行,如蝗虫、蛾虫等,其很难彻底防治,且由于病虫害长期防治过程当中大量应用化学药剂,使其抗药性不断增加,过去病虫害防治过程当中应用的传统手段已很难满足当前病虫害防治需求,造成病虫害频繁出现,严重影响到森林树木的健康生长与持续发展。
        3造成森林病虫害的原因
        3.1生态入侵的威胁
        相较于本地病虫害,生态入侵造成的为害更为严重,由于这些物种都是外来入侵,缺少天敌、繁殖能力较强,在本地暴发流行,还引发生物多样性下降,对于生态平衡构成很大威胁,特别是枣食蝇、松材线虫病以及苹果绵蚜等外来入侵物种,对森林树木生长造成巨大影响,而且到目前为止还缺少有效的防治手段。
        3.2不重视森林病虫害检测工作,引发森林病虫害扩散蔓延
        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森林资源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还有很高的经济效益,然而在森林管理工作中,一些林业生产经营单位只重视森林的经济效益,没有充分认识到森林病虫害检测与防治工作的重要性,致使病虫害的问题频繁发生,给森林树木健康生长造成巨大威胁。
        3.3用药不当
        在防治森林病虫害过程当中,化学药物应用不规范。当前在防治森林病虫害过程当中,存在设备陈旧于老化现象,推广先进的生物防治技术方面还存在很大不足,同时,由于各林业部门之间缺少良好的协作性,病虫害防御机制不完善,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形成很大阻碍。目前在防治森林病虫害时,主要的防治手段是通过农药进行防治,在杀灭害虫的同时,也杀死了很多有益昆虫,严重破坏森林生态系统平衡性,还增加病虫害的抗药性,防治难度进一步加大。


        4林业科技推广下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
        4.1精准应用施药技术
        施药技术是指根据森林环境,采用现代化林业技术,利用视觉传感设施分析森林病虫害情况,合理配置、施用防治药物。在药物喷洒过程中,利用现代智能技术,精准控制药物喷洒范围,在保护周围环境的同时迅速消灭害虫。精准应用施药技术能够定时、定量地控制药物,并且根据森林中存在的病虫害的位置等信息,准确防治病虫害,减少药物浪费,避免周边环境受到药物污染。
        4.2TIT法防治技术
        TIT法防治技术是指利用化学物质有效控制病虫害。TIT法防治技术能够控制森林中的害虫,避免病虫害变异,控制病虫害的传播速度。充分利用害虫的天性与习惯,合理设置陷阱,使用微生物杀虫剂,控制虫害繁衍,从而做好虫害预防工作。此外,可以利用其他微生物药物,如兴奋剂等,使病虫害狂躁,利用生物食物链,有效控制病虫害数量。
        4.3风送式静电喷雾技术
        风送式静电喷雾技术需要利用压力或旋转使液体雾化形成液滴,在设备两端的电极作用下,使液滴产生电极。在二次雾化气流中,对植物进行放电或实施气流液滴,在气流的作用下,有效提高静电喷涂液滴的渗透性,有利于树木成长,提高树木的防病虫害抗性。这种方式既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也有效控制了病虫害。具备电极的雾滴吸附在树木树叶表面,也可控制害虫繁衍。
        4.4加强监测力度,全面了解森林情况
        要从根本上防控森林病虫害,必须对森林和病虫害的情况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在病虫害产生的初期将其控制住。1)防治工作人员不只要在病虫害发生时进行治理,还要做好平时的检测、预防工作。从森林树木幼苗的培育、移植开始进行全面的检疫,防止携带病虫害危害大面积森林资源。2)要对外来引进树种进行严格的检测,避免外来不明生物的入侵。3)防止有病虫害的树木四处扩散,以免产生严重的病虫害。4)随时监控森林树木的情况,对即将产生的病虫害进行预估防治,做好应急预案,以应对突发状况。
        4.5因地制宜,选用良种,合理利用农药
        为了有效减少病虫害对森林、树木生长造成的不利影响,在抓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同时,还应当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地选择一些具有较强抗病虫害能力的树种进行种植,并搭配其他树种加强混交林营建,不断改善森林生态系统,进一步提升森林生态系统抵御病虫害的能力。利用化学农药防治森林病虫害过程当中,还应当科学、合理选择农药品种,并严格控制施药量,避免病虫害对森林生长造成更大的影响。
        4.6保护森林,适当退耕还林
        我国地域非常辽阔,在森林分布上,各地差异性较大,人均占有率还非常低,而且在长期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当中,由于人们没有充分重视森林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对森林资源过度开发利用,造成严重破坏,森林资源数量不断减少,也严重威胁到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通过合理的退耕还林,不仅能够进一步扩大森林面积,增加覆盖率,还能改善森林生态系统,使其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降低病虫为害,另外对生态环境保护也有非常积极的影响。
        结束语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世界各地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林业部门越来越重视林业发展和森林资源质量提升。利用化学、物理学、生物学、生态学、分子学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也日臻完善,值得大范围推广。
        参考文献:
        [1]杨永超,陈志国,黄永辉,席常新.对林业科技森林病虫害的防治策略分析[J].农家参谋,2018(16):92.
        [2]马建成.森林病虫害防治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性[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8(02):79-80.
        [3]武广阔.浅谈森林资源的培育与管护[J].现代园艺,2018(02):225-226.
        [4]袁丹.论林业科技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对策[J].农家参谋,2018(02):1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