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韩奎

发表时间:2020/8/2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2期   作者:韩奎
[导读]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建设的加快,其施工技术变得日益先进,随着国内相关人士对混凝土投入了更大的研究力度,混凝土施工技术变得更加重要。
        广元市利州区利元国有投资有限公司  四川广元  628000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建设的加快,其施工技术变得日益先进,随着国内相关人士对混凝土投入了更大的研究力度,混凝土施工技术变得更加重要。在建筑行业良好的发展形势下,当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应用,同时,也在各项难度超高且程序烦琐的建筑行业中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困难。为了确保在具体的建筑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文章对大体积混凝土的结构和施工特点展开探讨,具体包括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混凝土的结构等方面的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公共基础、大型商场、居民小区等建筑迅速增加,同时建筑行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对于房屋建筑的工程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提高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不仅能够提高房屋工程质量,还可以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
        1房屋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技术所具有的特点
        所谓的大体积混凝土,不但结构厚实,混凝土含量较大,而且工程条件复杂,通常皆是地下现浇的钢筋混凝土构造,施工技术要求高,水泥水化热较大,预计会超过25℃。作为大体积混凝土所具有的特点,对于结构端面的大量混凝土,房屋建筑工程应当注重增多单次混凝土方面的用量,以此来更具成效的提升混凝土所具有成效、品质跟质量。此外,外界较大的温度差异会对混凝土质量构成较大的影响,比如裂缝等现象的产生。这也表明,混凝土的养护的难度会受到其内部结构的变化跟影响,对于温差方面的问题,施工作业人员可以通过运用浇筑冷水等方式来起到降低混凝土表面温度的目的,进而达成养护的目的。另外,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来讲,其内部通常皆是构造筋作为主要部分,而配筋是作为辅助部分的。
        2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2.1混凝土材料配比
        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主体依然是混凝土材料,需要对混凝土材料的配比和质量进行严格控制。如果无法有效的进行配合比的控制可能会导致混凝土出现很多质量问题,另外除了需要对混凝土进行质量控制之外,还需要依照大体积混凝土的方案要求、设计标准等合理地进行配合比的控制,并且加强施工前的试验。通常而言以混凝土的耐久度和强度为衡量的标准。在配合比确认时需要注意对大体积混凝土水化反应进行抑制,让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难度降低,还需要注意合理的使用新材料,比如说粉煤灰,矿渣,水泥等。这在提高混凝土性能方面帮助较大。在合理使用材料的条件下,注重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的控制,能够有效的保证混凝土的稳定性。
        2.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温度控制
        当前混凝土的施工中混凝土的拉应力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温度的影响,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混凝土根据绝热温度的升高幅度不同会形成不同程度的拉应力,总的来说,只有采用相应的措施才能使得水泥热化的速率变小:第一,积极采用水热化反应较慢的矿渣水泥;第二,通过煤灰的添加能够有效降低水泥的使用量;第三,在混凝土的搅拌过程中采用温度较低的水搅拌完成施工;第四,在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中,施工人员可以采用分层的浇筑方式来实现降温冷却和热化温度释放;第五,加强水热化控制,尽量选择放热速率较慢的水泥作为混凝土的制作原料,让砂石始终保持湿润的状态,在控制温度的过程中还可以采用铺设防水草帘、蓄水养护以及塑料膜覆盖等措施。
        2.3钢筋施工技术
        钢筋可以为结构提供抗拉强度,也能最大程度的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的强度。为了保证结构的整体稳定性,钢筋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应引起设计、施工人员的重视。

例如:在及性能基础底部工程施工过程中,可以使用螺纹套完成底板钢筋的来凝结,之后进行墙柱的插筋施工,一方面能够提高结构的强度,另一方面提升了建筑的整体结构性能。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部分多埋置于混凝土内部,结构部件完成施工后,其质量难以进行再次安全复核,故应当将检查工作提前,施工时,完成钢筋绑扎后,施工方可以邀请第三方对钢筋施工质量进行验收,保证其施工质量。
        2.4大体积混凝土在浇注方面的施工技术
        对于房屋建筑工程的整体而言,大体积混凝土方面的浇注技术,始终是其中十分重要的环节之一。因此,在实施浇筑施工技术的进程之中,应当重点关注浇筑方量及其浇注进程中所产生的各类问题。若想尽可能地减少相关问题的产生,提升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以及施工建设的整体质量,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严格遵循浇注方面的操作次序,以建筑核心筒墙作为依据,然后根据柱及梁板等顺序正确的对混凝土进行浇灌。比如,在对建筑墙体进行浇筑时,对于厚度方面应当维持于50mm左右,将高度掌控于450mm左右,并且浇筑间隔时间应将尽可能的控制在2h以内。此外,在实施建筑浇注的整个进程中还应当设置钢丝网片。在对梁板实施混凝土浇注的进程中,需要重点注意的是,当坡度相同且筏板凝固以后,再进行二次浇筑。这有助于保障混凝土浇注作业的质量。在对混凝土实施浇注的进程中,由于泌水现象是混凝土表面所普遍存在的,因此需要对此现象予以及时到位的清除。如若因清除不到位产生严重的泌水现象,将会对混凝土结构造成影响,比如降低混凝土的结构以及影响其浇注品质、质量等。另外,当实施浇注1-6h以后,混凝土表面极有可能产生塑性裂缝等方面的问题,此时可以通过运用二次浇灌或是二次压光等措施来对其实施处理,以便于确保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不受影响。
        2.5体积混凝土的后浇带施工
        除了混凝土的材料选用、配合比设置等主观因素导致结构的裂缝出现,是工作所在的环境的变化、施工选用的工艺是导致裂缝出现的客观因素。对于解决客观原因的影响,可以次选用后浇带施工。该技术在提高结构整体性、防止混凝土裂缝的产生的同时,也可以优化施工工序、显著提高结构强度和施工质量。对此可以根据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长度和范围进行科学合理的进行区段划分,可以按照施工缝合理组合施工工序,最大程度的缩减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差。一般进行后浇带施工时,会在浇筑施工完成后40d后开始,对接触表面可以进行凿毛处理以保证其表面的清洁和湿润。
        2.6大体积混凝土养护
        当大体积混凝土完成分段浇筑作业之后,应当在混凝土初后跟终凝以前实施二次振捣或是对上表面泌水进行抹压排除或是用木来进行反复的抹压密实,进而除却最早产生于表面的裂缝。当混凝土完成浇筑工作的6~18h时间内,应当对其实施洒水作业。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对混凝土的养护时间≮28d,对于具有特殊要求的重点部位还可以依据切实需要来宜当的延长其养护作业方面的时间。对于早期混凝土的表面养护来讲,应当安排具有专业能力的专项人员,对用于维持饱和水的麻或是草袋进行相应的遮盖作业,在防止阳光对其造成直接曝晒的同时,还应当为此做好清晰且详尽的养护记录。
        结语
        总之,在我国的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几乎各行各业的生产和发展都获得了较大幅度的技术进步,尤其是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频率更是显著提升,只有积极提升房屋建筑工程质量才能保证建筑企业经济效益,同时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当前只有加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管理和控制,才能在控制我国建筑施工质量的同时,有效促进建筑工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吕斌.探析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20(10):28-29.
        [2]王建利.探析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居舍,2020(09):65.
        [3]刘玉会.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J].工程技术研究,2020,5(06):44-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