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宁大地基处理技术有限公司 315211
摘要:软土地基是现阶段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经常遇到的一种地基类型,由于其土质结构自身的特点,深基坑支护技术在软土地基的条件下进行施工,需要对整个施工建设的流程进行严密监测,一方面保证支护施工的效果。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避免基坑支护的稳定性不足,给后续的施工建设带来安全隐患。本文重点针对深基坑支护施工的监测技术进行研究。
关键词:软土地基;深基坑支护;监测
引言:
基坑支护施工是建筑工程项目中会对基坑施工环节效果产生重要影响的环节,技术实施的效果和效率则影响着整个项目建设的进度。针对这一施工环节加强监测是非常必要的。
一、软土地基背景下基坑支护体系的构建
软土地基的主要特征是整体的土质结构相对更软,在这种地质条件下,支护效果的稳定性就更为重要。因此,要结合软土地基的特征做好支护体系的合理构建。
(一)选择适当的支护结构
关于支护结构的具体类型,有以下几个基本类别。第一,深层搅拌与放坡结合。这种支护结构兴城市需要周边区域环境中有充足的空间,在搅拌环节,可利用深层搅拌方式,并利用放坡结构达到支护效果[1]。第二,深层搅拌与排桩结合。这种支护体系是当放坡空间不足时适宜于选用的一种结构类型。关于排桩的选择,一般选用长螺栓为连接结构的钻孔灌注桩或混凝土原材料构建的预制桩。在具体选择支护结构时,需要同步考虑经济成本因素和支护效果因素。
(二)合理设计支护方案
关于支护方案的合理设计,需要结合具体的工程项目对基坑的标高指标进行严格控制。另外,支护中所应用的桩结构在规格杀昂也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具体控制指标包括了桩径指标、桩间距指标、桩长指标、锚索长度指标以及钢绞线数量的控制[2]。另外,基坑支护施工开展时,止水帷幕的设置、降水效果以及排水系统的设计也是支护施工中非常关键的环节。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意味着针对基坑支护施工的监测控制工作在技术上具有复杂性,在整体的监测内容上有一定的丰富性。
二、监测控制技术实施要点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针对软土地基的深基坑支护技术在具体实施时对于施工环境、地质条件以及支护方式的选择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这就意味着相应的监测工作也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下文从监测控制技术实施方面探讨技术实施的要点。
(一)明确监测工作目标
在施工监测工作的开展中,需要首先对监测工作的主要目标进行明确,有了针对性地目标,具体监测工作的开展才能够顺利进行[3]。具体来讲,针对软土地基的深基坑施工技术实施进行监测,主要是为了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起到预警作用。保证一旦出现安全问题,能够发挥监测工作的作用,及时发出安全隐患警告,这能够为进一步及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提供帮助。另外,基坑施工中,周边环境也可能对整体的施工建设开展带来影响。有效的监测工作对提高周边环境的安全系数,减低环境对施工建设的负面影响有重要的作用。
(二)监测项目分析
在软土地基的深基坑施工中,需要监测的项目内容有多种不同的类型,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
1.针对变形情况的监测
变形问题的具体表现在深基坑施工中实际上就是沉降问题。根据沉降的严重程度和沉降现象的发生区域,可以为进一步的采取措施环节提供有效地参考。关于监测工作开展的具体区域,包括了施工区域周边的大型建筑实体以及与施工区域相邻的建筑区域。监测的具体指标有,支护结构所发生的水平方向的位移距离、地面发生沉降的程度、周边建筑物的沉降程度以及倾斜程度、管道网络出现的沉降和位移问题。监测工作的开展除了对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还需要利用专业的监测设备完成监测工作。
2.地下水变化监测
基坑结构挖掘和支护施工中,地下水位可能随之发生变化,观测地下水位所需要采取的方式是利用坑外的回灌井结构达到观测效果。在完成了回灌井的施工后,方可进行地下水位的监测工作,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正式的降排水施工开展前,应当对所有的将结构进行联合测试,在同一时间测量静止水位指标,并对其进行编号,确认测量工作的基准点。关于回灌井水位的测量频率,按照每日三次的频率进行,若在完成了降排水操作手发现水分地域基准水位,则需要继续进行井水回灌,并针对这种现象的引发原因进行查验[4]。
3.监测工作的要求
具体的监测工作一般应用全站仪作为基础设备,运用测坐标的方法完成检测工作,联合全站仪与经纬仪提高监测工作的精确度,但由于基坑结构的区域范围有限,且基坑本身的面积较大,当监测设备的架设距离过大,会影响监测的通视效果。另外,基坑表面的平整性也应当纳入监测工作需要控制的指标范围内。在整体的施工监测工作开展前,需要建立起完整的监测运行网络,科学埋设监测点,当监测点埋设完毕后,初始阶段的尝试测量次数不得低于2次。
(三)监测频率与周期要求
关于监测频率方面的要求,需要依照开挖施工的整体进度进行控制,通常情况下,自基坑开挖工作开始后,至施工至地下室底板浇筑施工完成这一阶段,至少需要进行2次监测。从基坑支护工作完成至回填操作进行的过程中,监测工作需按照每7日1次的频率开展工作。需要强调的是,当外部自然环境发生变化,即出现降水天气时,监测工作的频率需结合具体天气情况酌情增加,这主要是由于降水天气对于深基坑施工的进度和基坑支护的稳定程度都会造成非常直接的影响。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深基坑支护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属于比较典型的技术类型,虽然软土地基有其自身的特征和施工中的控制要点,但具体的支护效果还可能受到周边环境以及部分人为因素的影响。要想保证深基坑支护施工的顺利开展,并且取得稳定的支撑效果,就需要针对基坑施工本身以及可能出现的外部影响因素进行监测。监测工作还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流程和标准执行。
参考文献:
[1]薛剑林.软土深基坑地铁车站周边环境监测关键技术[J].建筑技术开发,2019,046(002):155-156.
[2]赵婧.软土地基中深基坑设计与处理分析[J].环球市场,2019,000(036):376.
[3]赵奕翰.深基坑支护及基底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J].区域治理,2018,000(003):198.
[4]孙仲贤软土地基超大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9,000(002):P.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