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宁城县供电公司 内蒙古赤峰 024200
摘要:电力行业是影响我国国计民生的关键性行业,其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社会发展的整体水平。新形势下电力企业的发展问题,已经成为探讨的热点,电力企业若想快速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做好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是基础保障。文章结合工作经验,浅析电力安全管理现状及监督管理模式。抛砖引玉,以期对今后的工作开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电力系统;安全管理;监督
经济发展新形势下,电力企业面临着更大挑战。在不影响质量效益的前提下,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加强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深化改革,实现全方位管理,以便更好地适应电力企业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
1、电力行业新形势概述
电力行业新形势,指的是在中国当前经济发展下,电力行业发展的新变化与发展。电力企业若想适应经济新常态,则需要科学的认识以及把握电力行业未来的走向,做好基础生产管理工作,合理规划电力企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新能源,扩大非常规油气的应用,提高电力生产的清洁性以及低碳性等,加快智能电网的建设,实现多元化电力生产,以安全生产为中心点,将安全生产管理,作为企业经营与管理的重要内容,做好技术创新工作,以积极的应对新形势的变化。
2、新形势下加强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意义
电力行业新形势指的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电力行业随之发生了新变化。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面向电力系统运行的全过程,包括发电、配电、输电以及变电。通过有效的管理工作,可为各个环节的运行提供安全保障。而电力基本建设方面的管理工作更倾向于管理跟踪,主要是针对电力建设和变电建设两个过程的管理。不仅能够确保设备正常运行,还能够保障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电力安全生产会直接影响电力企业的发展,而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能够在降低运营成本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另一个角度看,对于需要电能支持的各行各业来说,如交通业、化工业和通讯业等,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具有重要意义13]。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是否有效关系到电网安全,一旦安全生产出现问题,将会引发较为严重的电网运行故障,且电能的输送与使用也会受到影响,不利于各行各业正常运作。可见,加强对电力安全生产的管理至关重要。
3、新形势下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现状
3.1规范化程度较低
经济新形势下,电力企业对于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视程度有所提升。但是管理效果仍不够显著,主要是由于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规范化程度较低。电力生产管理工作内容较多,涉及的部门较为广泛,管理体系难免不完善,加之缺乏科学的监督体系,使得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效率得不到保障,难以充分的发挥其管理作用。缺乏规划化与标准化管理体系是新形势下电力安全生产管理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缺乏总体规划以及合理设计,使得安全管理责任与工作内容难以有效落实,体系内各环节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以及反馈,使得安全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
3.2管理观念落后
电力行业发展较快,随着新的电力能源的应用,以及电力生产技术的发展,加快了智能电网的建设,电力生产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使得传统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难以适应现代化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需求,难以确保电力生产安全事故预防以及处理的完善程度。因此,开展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则需要管理者积极的转变传统的管理观念,针对现代化电力生产特点,结合电力企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做好电力生产预防管理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工作等,落实电力安全生产管理责任,采取以人为本的管理措施,以适应新形势的变化。
3.3安全管理意识低下
我国部分电力企业对于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缺乏系统认识,忽视安全生产管理问题,对于生产人员的管理工作,依旧局限于岗前培训以及动员大会,人性化管理模式落实程度不够,生产人员未能真正的意识到电力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电力安全生产的过程中,极易受到地理环境以及交叉作业等因素的影响,加之电力生产涉及到输发电以及电力调度等专业,需要电力生产人员具备较强的安全意识与专业能力,以确保生产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若生产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则极易造成安全隐患问题,给电力企业造成损失。
4、提高电力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4.1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电力企业应该建立起一个安全合理的电力管理系统,实现地域之间的资源互通,相互支援。当某一地区出现安全问题时,可以及时给予支援并加以解决,提高安全管理效率。同时,还应该提高员工的安全管理意识,在招聘时就应该对其安全知识进行考核,在入职之后还应该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与引导,提高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同时还需要锻炼其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通过不断的培训与学习,降低事故的发生率,提高安全生产的能力。
4.2规范安全器具的使用
规范安全工具的使用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严格执行安全器具的报废制度,即针对即将到期的、日常外观检查不合格的或者定期试验损坏的器具要严格执行报废制度,除此之外,还要禁止报废器具的买卖行为;第二,严格对外包施工队伍的资质进行检查;第三,制定并落实安全器具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第四,对作业现场使用的大型施工操作机械进行严格检查。
4.3加强与电力安全相关的基础性研究
要想实现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不仅要改进其实践措施,同时还要对理论知识的方法体系进行一定的更新。加强与电力安全问题相关理论的研究与分析,从而更加有效地解决我国面临的电力产业安全问题,从而实现电力产业更好的运行与发展。要实现理论的更新不仅仅需要相关专业人员的努力,还需要国家或相关政府部门的投入,建立相关的研究基金,同时还要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从其他国家的相关事故中吸取教训,提高安全水平。
4.4强化施工现场的规定
相关的施工单位或施工企业应该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安全管理,将施工人员分组进行管理,将责任具体落实到个人,这样一方面可以对施工人员进行约束,将安全管理工作具体到细节当中,从而提高施工人员的责任心与安全意识,另一方面,当出现安全问题时可以尽快确认责任人,避免各个环节的负责人相互推诱,拖延施工效率,降低经济收益。除此之外,施工单位还应按照相关的管理制度做好交底工作,强调施工现场应遵循的相关规定措施,对于擅自违反规定的进行处理或惩罚。
4.5加强电网的建设,降低发生事故的概率
电力设备的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了电力资源的安全使用。电力设备一旦老化,就会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因为电力产业需要超前的管理与投资,所以就要有发电厂与电力网络相互配合,构建一个安全合理的电力结构,从而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特别要对电力网络提起重视,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减少经济损失。
4.6完善制度,优化体系流程
为了建立健全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不仅需要考虑电力系统实际情况,同时,还应该综合考虑专业人员的意见,构建良好的沟通渠道,构建完善的无形管理体系,与此同时,还应该注意,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改进相关制度,完善责任制度,综合考虑电力企业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加强制度建设,加快安全管理目标的实现在各项制度的落实过程中,要求企业员工能够明确自身岗位的工作职责,对于工作表现比较出色的员工,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将安全责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5、结语
总而言之,在电力企业安全管理执行过程中,影响电力企业执行力的因素有很多种,不仅包括电力企业主观意识,同时还包括客观条件,对此,在电力安全管理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各个影响因素,规范电力安全管理工作流程,构建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并将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这样才能够促进电力企业安全管理执行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步峰.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的影响因素与应对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8(26)
[2]杨火龙.电力工程安全管理实效性的提升策略分析[J].科技与创新.2017(20)
[2]杨亚锋,刘松涛.在探索全员安全管理的道路上前行[J].建筑技术开发.2019(S1)
[4]佘上正.电网建设安全管理典型经验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19)
[5]晁前云.电厂安全管理精细化策略[J].现代国企研究.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