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药集团哈尔滨医药商业有限公司 黑龙江哈尔滨
摘要:药品冷链物流要求高、资金投入大。近期国内发生的重大药害事件,暴露了疫苗、血液等冷藏药品在整个链条上时常出现“断链”的问题,药品冷链物流发展中的问题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针对目前企业投入不足、冷链监管不到位和物流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必须整合资源,着力发展第三方药品冷链物流,引进与开发先进的冷链物流设备和技术,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企业经营资质认证,强化行业监管,加强冷链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冷藏药品冷链物流第三方物流
1、药品冷链物流的行业特征
1.1服务要求高
药品冷链是以确保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为目标,以低温冷藏为核心要求的技术密集型物流系统,它比一般常温物流系统要求高,也更为复杂。在冷链行业中,相对于农产品,药品对冷藏条件的要求更高。一般而言,凡要求在低温条件下(2℃~8℃)流通的药品,都属于药品冷链物流范畴。无论存储、运输、冷藏药品都必须严格控制温度波动的范围,对冷库出风口、月台的温度要求也极高。此外,在时效性要求方面,紧急药品运输大都采用高时效的空运,冷藏条件要求更高。
1.2资金投入大
药品冷链物流系统是一个庞大的资金密集型工程,比常温物流的投入要大很多。冷库建设方面除了主体工程投入外,还需购置制冷系统、保温系统、叉车、电瓶车等各种设备。运输方面,一台性能先进的冷藏车就要上百万元,即使是小型冷藏车,也要30万元~40万元。运营方面,还要考虑燃料及动力费等经常性支出。此外,冷藏药品品种多、需求相对分散且波动性较大,导致冷链物流具有“多品种、小批量、多频次”的特点,药品在运输和配送等环节的规模效益并不明显。因此,药品冷链项目投入大,回报周期较长。
2、我国药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
2.1冷链行业标准体系逐步确立
药品冷链是对运作条件要求很高的低温系统工程,需要科学完善的行业标准体系来保障。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系统的药品冷链标准体系,部分行业标准和规定正在逐步实施。为确保注射前疫苗质量,国务院于2005年公布了《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疫苗从生产企业到最终接种人群的整个过程应具有符合要求的冷藏设施、设备和保管制度,并要求保留药品流通全过程的温度监测记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7年公布了《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规定药品说明书中要求低温、冷藏储存的药品,在流通过程中必须使用低温、冷藏设施设备。一些省市制定并实施了专门针对药品冷链物流行业的标准。
2.2行业发展水平不高
目前国有企业在冷链物流市场占主导地位,民营企业大多停留在冷链物流配送环节,规模较小,以市内和短途配送为主,且只能提供基本的冷藏运输和仓储服务,并不是基于整个供应链各个环节上的冷藏物流服务。特别是一些小型医药流通企业为了成功揽到生意,竞相压低价格。竞标成功后,为了节省成本,又不得不放弃成本较高的冷链,而采用常规方式配送,冷藏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难以保证。制药企业为了保证流通中的冷藏药品品质,不得不放弃不可靠的物流外包,而选择自建物流中心,增加了企业的运营负担。
3、我国药品冷链物流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企业投入不足
冷链行业的制冷技术、全程温度监控、冷链卫生管理和运输包装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软件方面,药品冷链物流信息系统主要涵盖库存控制、顾客服务、库存管理和运输管理4个子系统。
在企业内部,信息系统不完善必然导致库存、运输信息传递不畅甚至失真,极易造成冷藏药品流通过程中的差错,导致成本和质量问题严重。在冷链的各个节点之间,制药企业、药品批发商、包括医院和药店在内的零售终端等流通节点若无法形成高效畅通的信息网络,实现信息的无缝衔接和共享,很难进行有效的市场预测与温度变化监控。
3.2冷链监管不到位
目前,我国药品冷链物流国家标准尚处于试运行阶段,且仅作为推荐标准,并未强制执行,具有执行力的冷藏药品质量监控机制尚未建立。由于缺少操作性强的冷链检测手段,很多冷藏药品是在质量监管缺失情况下流通的,导致许多药品在整个流通链条上,出现“断链”的问题。
3.3医药冷链物流专业人才匮乏
冷链药品具有经济价值大、物流配送要求高、温度敏感度强和流通环节多等特征。因此,无论对从事物流系统设计规划的管理人员还是对进行具体业务操作的员工,其专业水平要求都很高。例如,对于仓库管理员,在能够熟练收发货的基础上,还要熟悉药品的基本养护常识和冷库内各种专业设施设备的使用,而同时具备这些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并不多。此外,部分物流企业往往忽视员工的职业素质教育和专业知识培训,直接影响企业物流服务质量。
4、我国药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思路
4.1整合药品冷链物流行业资源
我国药品冷链物流企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各自为战,缺少企业间互助合作的平台。因此,行业应以资源整合为切入点,整体规划冷链市场上下游企业,打造一个低成本高效运作的药品冷链网络。药品冷链物流行业要充分整合现有的冷链资源,必须科学规划物流配送中心,集中冷藏储存,优化配送路线,更多地借助共同配送,提高物流网络的整体规模效益。配送中心的建立可以按区域划分,也可以根据主要产销地来划分。具体而言,冷链物流中心的规划设计要综合考虑中心城市在经济和地理上的优势与中小城镇的市场规模。
4.2积极发展第三方药品冷链物流
独立于供需双方的第三方物流,是社会分工和现代物流发展的趋势。药品冷链物流对运输准确率、准时送达率等要求都很高,由供方或需方自营物流往往成本较高。随着企业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借助提供一体化服务的第三方物流将是突破企业药品流通瓶颈的重要手段。面对药品流通行业散、小、乱、弱的局面,政府应积极引导,依靠市场兼并重组,做大做强发展较快的现代药品冷链物流企业。发展社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有利于降低药品冷链行业的物流成本,提高规模收益,提升物流服务水平,确保冷藏药品品质。
4.3加强药品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
要保证行业的正常发展,必须重视人才的培养。药品冷链物流与一般物流行业在人才要求上有所不同,从事该行业需要更多的知识和技能,除了基本的物流实务操作和管理技巧外,还需要掌握药品的养护、冷藏技术和信息技术等知识。因此,对于药品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一方面,高校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专业可以增设相关课程和实训项目,如《冷链物流管理》、《医药商品学》等,在讲授基本理论的同时,还需要让学生在医药物流企业见习,熟悉企业的工作环境和行业发展动态;另一方面,要规范目前从事药品冷链物流工作人员的操作,增加企业内部培训,提升其业务技能,对于关键岗位工作人员,应持证上岗,定期考核。
参考文献:
[1]刘晓亮,王文铭.我国医药冷链物流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11)
[2]商务部.2011年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R].2012.6.
[3]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等.中国冷链物流发展报告(2010)[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