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警官学院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教学模式要求不断提高。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才的培养不能局限于专业知识技能,而应从思想政治层面抓起,要让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相融合。而在大学英语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英语教学目前所面临的一大难题,教育者对“课程思政”仍缺乏正确的认识,教材中西方文化元素比重过大,针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现状,强调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必要性,进而探讨相关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理念
引言
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自2014年,综合改革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教育教学体系以来,课程思政逐渐走入大众视野。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课程思政对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个人素质形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并有意识地将这一教育理念落实到自己的课程中。
1课程思政的丰富内涵
课程思政,顾名思义,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知识、经验或活动过程中,这一过程是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统一,正如著名哲学家冯契提出的“化理论为德性”“化理论为方法”。“课程思政”指向一种新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即“课程承载思政”与“思政寓于课程”。这一理念注重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在知识传播中强调价值引领。课程思政不同于思政课程。思政课程是指高校通识教育模块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观念落后、内容空泛,难以起到引领和塑造学生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重要作用。在这种背景下,“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提出打破了以往狭隘的思政课程教育的瓶颈,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课程思政所指的课程,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所有大学教育课程的课堂教学,既包括自然科学,也包括人文科学。课堂教学本身就是最主要的育人场所,也是学校最具效能的实现形式,在教育教学中既要注重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又要注重在知识传播中强调价值引领,突出显性教育和隐形教育的相融通,实现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目标。
2“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策略研究
2.1制度先行,明确大学英语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提出,大学英语不仅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而且具有思想性。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应是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课程纲要在课堂教学中起着指挥棒的作用,有什么样的教学纲要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把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明确的写入课程纲要,通过制度保障大学英语课堂的思政教能功能,能够更好的发挥大学英语课程在人才培养体系的作用。
2.2提高教师意识,加强文化理念
在全球化和科技化的影响下,教师已经不再是唯一掌握知识的权威者了,而是一份肩负社会重任和充满挑战的职业,是在课堂上与学生平等的探索者,是需要不断学习和努力、不断提升自己专业素养和人格素养的“灵魂工程师”。根据一项《大学生对大学英语教师所存在的问题排序》的调查问卷显示:92%以上的同学认为大学英语教师在课堂讲授中没有导入中国文化,60%以上的同学认为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讲授不能满足他们对西方文化的了解。
可见,在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大多数教师还是以语言知识的讲解为主,教师自身缺乏文化意识,难以将中西方文化有效地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把英语课上成枯燥无味、死气沉沉的词汇结构或语法课,忽视了文化教学。
“教育者应先受教育”。大学英语教师首先应注重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拓宽文化视野,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通过培训或继续教育等方式加强对英语国家以及本国文化的学习和了解,树立大学英语文化教学观念,倡导蕴含中国文化哲学的教学理念,在给学生输入西方文化的同时,更要强调本国文化的导入,使学生通过中西文化差异对比,掌握跨文化交际的技能,加深对中国几千年的哲学智慧和文化积淀的理解,把本土文化和国际视野相结合,为全球化新时代培养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国际型、通识型、创新型高层次人才。
2.3完善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与课程设置
教材是教师上课的主要依据。要针对教材内容合理协调中外文化比例,做到教材编写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如在阅读材料中增加中国文化,不仅局限于古代,也可以有现当代的内容。在课后习题设置方面,可以引导学生探讨中外文化差异,使学生明晰中国文化的优势所在。同时,运用辨证思维能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设置文化碰撞的英语课程。当前信息技术发展迅速,课程资源的共享性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优质的资源。学校可以先对课程资源进行筛选,进而提供给学生更好的网络课程,线上课程与线下课程相结合来提高教学效果。
2.4细节落实
当前外语类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尽管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融入高校教育教学系统已经有一段时间,但在整体外语类课程设计方面缺乏引导,没有相应的配套教材,教师们大多处于单打独斗的状态,在课程中出现为了思政点而找思政点的现象。在进行实践教学中也长期缺乏研究与指导,没有可以学习的具体的课程观摩和示范,多数思政点与知识点的结合比较生硬。而在讲课过程中,教师受以往教学模式和思维范式的影响,强调异域文化较多,关注学生的语言能力多过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思辨意识。言思政,而未做到行思政。
将课程思政教育理念融入大学英语课程,首先,应构建优秀的教师团队,通过专研课程思政与大学英语课程适当的融合点,对课程、教材进行全局分析、整体设计,进行思政专项的英语教学改革及教材改革;其次,在挖掘思政素材的基础上,将育人目标、课程教学目标、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设计;采用灵活多样、易于学生所接受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将思政理念落实到课程中的具体细节点上;采取多元化的学生评价方式,思维方式方法应优先于语言面貌;丰富学生的英语课余活动,通过举办口语角的经典文学赏析、经典中文英译等活动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大学英语教师要在不断进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总结与反思,提升个人思想政治素养并且在教学环节中鲜明地表现自己的政治立场,学习先进的思政教育理念,从课程自身出发,发挥育人功能。
结语
大学英语教育者应该积极响应习总书记的要求,在高校英语教学当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念和新要求。结合大学英语课程自身的特点和英语学习者的兴趣、风格以及能力等多重维度,将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及多元化的现代技术融入到大学英语课程的思政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同时,提高基本的语言技能,实现英语教学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作用,并争取为课程思政教育改革工作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9.
[2]张艺玲.大学英语教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探索与实践[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
[3]杨涵.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论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切入点[J].扬州大学学报,2018(2):98-104.
[4]吴巧慧.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6):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