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学院 黑龙江黑河 164300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的提出充分显示了在当下社会中存在的重要性,尤其是作为国家科技人才培养的大学生更应该接受该种教育形式.本文将对此种模式在推广过程中显现出来的问题进行讨论并进行分析,从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推广实施而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推广实施;
1.1创新创业概念
“创新是民族发展的灵魂。”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要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历史反复证明,推进科技发展,关键要敢于和善于创新。有没有创新能力,能不能进行创新,是当今世界范围内经济和科技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创业有很多定义,创业是一种劳动方式,是一种无中生有的财富现象,是一种需要创业者组织、运用服务、技术、器物作业的思考、推理、判断的行为。这是香港创业学院院长张世平的最新定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创业是一种创新的具体化运作模式,而创新并不一定都属于创业范畴,因为每年高校许多科研成果都无法转化成生产力。
它们对培养广大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全面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脚踏实地和锲而不舍的作风都有着重大的意义。而整个科技创新及至创业的完整过程也将对于大学生科技创新点的探究把握能力、动手能力、组织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等的培养起到积极效果。
2.1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开展得相对比较好的,一是资金雄厚、科研设施完善、拥有强有力师资队伍的名牌大学,二是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发达城市。一般的城市和普通高校还处在根本没有起步或刚刚起步的阶段,创业教育并没有纳入教学计划。由于创业教育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面非常广,它不是开设几门课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要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到学生培养的方方面面。这样不仅需要教学系统的改革,而且还需要整个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但目前而言,由于创业教育的基础创新教育的教育体系还没有真正建成,学校的教学还是秉承着一种继承式的教学模式,还是以教师为主导,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上都与创业教育相距甚远;其次,在人才培养上还是秉承着“专家型”、“专业对口”、“知行分离”的教育观,这与创业教育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通才教育完全相背离。
2.2目前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创业的主观能动性不强
首先是大学毕业生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较深,经历了从“计划分配”到“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再到“自主择业”、“自主创业”等阶段,大学生对创业的认识理解不够深入。其次是人们对职业的认识存在高低贵贱之分,普遍对行政事业单位、国营企业、外资企业、合资企业比较认同,对私营企业和个体企业不认同。再者,大学生创业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成功的几率较小。目前来讲现行的教育模式对创业教育不够重视,对大学生创业意识的教育引导不够,致使大学生创业意识不强。
(二)大学生创业的整体素质能力缺少,综合能力欠缺
由于应试教育的结果,学生从小所受的教育就是对现有知识传授,学生缺乏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再加上高等教育基本以专业为主对学生进行教育,学生对本专业的知识了解较多,对跨专业的知识缺乏了解,综合能力不强,应变能力不强,学校对创业的教育重视不够,致使大学生创业的能力素质出现不足。
(三)大学生创业的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改善
创业环境是创业的外部条件的总和,对创业的成长和发展具有促进和推动作用。首先是扶持力度,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分别就改善创业环境,强化创业培训,提高创业能力健全服务体系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但扶持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其次是创业的社会氛围不浓,由于缺乏创业的氛围,风险意识不强,以及宣传教育等方面还不够,缺乏敢为人先、敢冒风险、敢于创业、勇于竞争和宽容失败的精神。
3.1提高大学生创业意愿和成功率的对策途径
为促进高校大学生进行创业,有关机构应在以下方面作出努力: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创业教育创业知识的掌握。
(一)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要摆正教师与学生的住置教学过程中要始终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只能起主导作用。课堂上老师的教惑和用语最能臣映师生的关系,胖课要平易近人,要多使用“请想一想”、“试一试”、“能补充吗 、“我想说”、“我同意”之类征询、商议、提示、鼓励的话语,拉近师生距离并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坚决废除满堂灌及变相灌输法,提倡重教法更重学法,重讲解更重参与.重结论更重过程,重智育更重生产实习,为学生自主全面发展导航。教学方击与形式应多样化改一言堂为群言堂.
(二)构建个性化的学生选拔培养考核体系
建立合理的个性化学生选拔培养考核体系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使高校教育更为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对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学校应积极更新教育观念,打破传统教育模式,在人才选拔培养考核过程中,其模式的定位、形式及体系的整合和内容的改革上,要树立以适应性为核心、以个性化为特点的高等教育质量观,以贴近学生实际、满足学生内在需求为目标,构建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不仅使学生有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也给学生提供更多能够发挥自己潜能的创业平台。
(三)加强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根本途径
多让学生开口说,动手做倡导学生奇思异想,质疑发问,多维思考,创造性学习掌握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对答胚、解题、理解、表达有剖意的学生要予以充分肯定,以此显示对龟4新的奖励。根据不同的课程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请专家举办讲座,请企业家现身说法,组织教学答疑、实例分析,变说教式为讨论式、竞赛式,变抽象式为直观式,课堂与现场相结合,理论教学和实习操作一体化,合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
(四)重视开发利用社会教育资源,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高素质的教师趴伍是推进创新与创业教育成功的保证。这种高素质应主要表现在:正确对待学生,关爱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摒弃旧的人才观念,给学生营造一种生动活泼、自由开放、公平公正的学习环境,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教学中要能高屋建瓴、深人浅出、通俗易懂地讲解演练本学科知识技能及来龙去脉,并能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对内容进行重组和新的构建。要注重开发社会教育资源,聘请创业上有建树,品德高尚、乐于奉献、责任心强的成功企业家来担任大学生创业实践导师,充分利用他们的创新创业思想与实践平台,创新教育模式,有计划分期分批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与实践能力培养和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实施;才能培养出具有敢于探索、突破常规、勇于创新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宏观建构[J].程利敏,陈焘.中国成人教育.2018(02)
【2】“2+4”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J].陆永祯,张连革,杨喜喜.中国冶金教育.2020(02)
黑河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课程、实践体系研究(XJGY201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