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黄素实验中对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研究

发表时间:2020/8/2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2期   作者:王麒懿
[导读] 摘要:目的研究姜黄素对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哈药集团医药有限公司  黑龙江哈尔滨
        摘要:目的研究姜黄素对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酒精复制大鼠肝损伤模型,测定肝组织的丙二醛(MDA)、甘油三酯(TG)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并观察肝脏的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受试样品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肝组织的MDA含量均值分别为16.9、15.5、16.7nmol/g(肝组织),均低于肝损模型组的19.7nmol/g;TG含量分别为2.59、2.67、2.09mmol/100g(肝组织),均低于肝损模型组的4.37mmol/100g;而GSH含量分别为275.6、254.3、307.7μmoL/100g(肝组织),均高于肝损模型组的188.7μmoL/100g;各剂量组大鼠肝脏病理改变评分均值分别为163.3、118.6、162.8分,均低于肝损模型组的253.6分。结论姜黄素对酒精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关键词:姜黄素;酒精;肝脏;损伤;保护
        姜黄(curcuma)为姜黄属植物,药用其根茎,是传统中药,化学成分主要含精油(4.2%~14%)、脂肪油(4.4%~12.7%)等挥发油及姜黄素类成分,此外还有树脂类、糖类、脂肪酸、多肽类、生物碱、甾醇类及微量元素等,近代对于姜黄素的研究除了行气、散风活血、温经止痛的传统作用外,还揭示出了一些新的药理作用,如抗炎、抗氧化、清除氧自由基、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纤维化、防癌抗癌以及护肝保肾等。护肝方面主要研究了对各种毒物如四氯化碳、黄曲霉素B1、乙酰氨基酚、铁和环磷酰胺诱导的肝损伤的保护,本实验研究了姜黄素对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效果。
        1、实验材料与方法
        1.1受试样品由北京某医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提供,规格为300mg/粒的胶囊,其主要功效成分为姜黄素,含量为3.1%。人体推荐用量为每日3次,每次2粒;折算为0.93mg/kgBW(以姜黄素计)。
        1.2实验动物选用繁殖的SPF级(Ⅲ级)SD雄性大鼠60只,体重190±12.4g。
        1.3主要仪器与试剂仪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冷冻切片机、754-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电子分析天平、显微镜、离心机、组织匀浆器、旋涡混匀器、水浴锅及微量加样器等。试剂:无水乙醇、还原型GSH、磺基水杨酸、5,5-二硫对硝基甲酸、Na2HPO4、NaH2PO4、KH2PO4、NaN3、EDTA-Na2等;MDA试剂盒。
        1.4实验方法采用酒精肝损伤模型方案。大鼠在SPF级动物实验室内饲养观察5天后,根据体重随机分为5组,即3个剂量组、一个酒精肝损伤模型组(模型对照组)和一个阴性对照组,每组12只大鼠。开始实验后,根据样品的人体推荐用量,设2.33、4.65、9.30mg/kgBW3个剂量组(分别相当于推荐量的2.5、5.0、10.0倍)。各剂量组大鼠灌胃给予相应浓度的样品溶液,肝损伤模型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给予蒸馏水,灌胃量为1.0ml/100gBW。每天灌胃1次,连续30天。实验至第30天时,肝损伤模型对照组及样品各剂量组动物一次灌胃给予50%乙醇溶液1.2ml/100gBW,制造肝损伤模型;阴性对照组灌给等量蒸馏水。禁食16h后处死大鼠,快速取出肝脏,其中一部分(左叶)用作冷冻切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观察脂滴在肝脏中的分布、范围和面积并进行评分;另一部分用于制成肝匀浆分别测定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及甘油三酯(TG)含量。
        1.5实验数据处理用MicrosoftExcel自带的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2、实验结果
        2.1样品对酒精性肝损伤大鼠的肝组织过氧化脂质降解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肝损模型对照组大鼠的肝组织MDA含量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且两者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说明肝损伤模型成立。样品各剂量组大鼠的肝组织MDA含量均低于肝损伤模型对照组,但各剂量组与肝损伤模型对照组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表明该样品对酒精性损伤的大鼠肝组织中的过氧化脂质含量具有一定降低作用,但不是很明显。
        2.2样品对酒精性肝损伤大鼠的肝组织甘油三酯(TG)含量可见,肝损伤模型对照组大鼠的肝组织TG含量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两者的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1),说明肝损伤模型成立。样品各剂量组大鼠的肝组织TG含量均低于肝损伤模型对照组,且各剂量组与肝损伤模型对照组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表明该受试样品具有降低酒精性损伤的大鼠的肝组织甘油三酯(TG)含量的作用。
        2.3样品对酒精性肝损伤大鼠的肝组织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的影响见表3。从表3可见,肝损伤模型对照组大鼠的肝组织GSH含量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两者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表明肝损伤模型成立。样品各剂量组大鼠的肝组织GSH含量均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且各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的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表明该受试样品具有提高酒精性肝损伤的大鼠肝组织中GSH含量的作用。
        2.4样品对酒精性肝损伤大鼠的肝组织脂肪变性的影响见表4。从表4可见,肝损伤模型对照组大鼠的肝组织脂肪变性评分值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两者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表明肝损伤模型成立。样品各剂量组大鼠的肝组织脂肪变性评分值均低于肝损伤模型对照组,且各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表明该受试样品具有减轻酒精性肝损伤的大鼠肝组织脂肪变性的作用。
        3、姜黄素对酒精性肝损伤的实际作用
        研究证实,姜黄素可以通过直接修饰NFκΒ使其不能与DNA结合或抑制ΙκΒ降解防止NFκΒ活化,也可通过抑制NFκΒ的激活及其介导的细胞因子的释放,抑制胶原合成和肝星状细胞活化等作用,从而减轻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的发展。本实验亦发现在各姜黄素治疗组大鼠肝组织中,NFκΒ表达较之模型组不同程度减弱,与上述研究一致。此外,姜黄素可以改善脂肪酸代谢,减少脂肪在肝脏的沉积,本研究结果显示各姜黄素治疗组大鼠肝脂肪变性较之模型组不同程度减轻,与文献相符。一项I期临床证明,姜黄素能安全口服4个月而无副作用。因此,基于姜黄素的多种药理作用及安全低毒,其有可能成为一种理想的防治ALD的药物,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结束语
        酒是现今社会人与人的交往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工具人与人交往的密切性让酒精性肝病也在增加,并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乙醇损害各种细胞器和酶的结构功能,并损害脂肪酸线粒体β氧化,引起脂质过氧化反应,抑制谷胱甘肽的生物合成,减弱超过氧化酶的抗氧化能,而本实验结果表明服用一定量的姜黄素能降低酒精性肝损伤模型大鼠的肝组织中的甘油三酯(TG)含量,提高其肝组织中的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减轻其肝组织的脂肪变性程度。由此可见,姜黄素对酒精性肝损伤具有保护功效作用。且姜黄素不管是急性毒性还是长期毒性均很小。所以,我们如能适量摄入含姜黄素的食品,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酒精性疾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鲍华英.姜黄素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2003,30(5)
        [2]徐黎明.中药对酒精性肝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抗感染药学,2004,1(3)
        [3]许实波,唐孝礼.姜黄素的药理作用研究概况.中草药,1991,2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