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与方法

发表时间:2020/8/2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2期   作者:张学鑫 郑丽智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各方面环境的保护意识逐渐增强。
        景宁畲族自治县林业总场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各方面环境的保护意识逐渐增强。森林资源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为保证林业不断发展, 需要重视林业病虫害等相关问题, 要时刻以此工作为重点,给予高度重视,要积极结合具体实际,不断探索有效防治技术。本文认识了森林病虫害防治的重要价值,分析了该地区的病虫害防治现状进行了有效阐述,从而提出相关的防治措施。希望能够为国家林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有效助力。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方法
        一.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重要性
        我国林业资源开发工程的发展水平较其他产业相对落后,原因之一是对林业资源的维护较晚, 对治理措施掌握不足,未能在实践中熟练运用有效的防治策略,及时降低病虫害造成的恶劣后果。因此,相关林业管理机构需提高认识,大力倡导一线工作人员加强研究病虫害的相关知识,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完善林业的管理效果。以往对林业的治理只停留在处理和维护层面,对关键问题及所产生的影响重视程度不足,以至于问题出现后再采取措施进行补救,或由于措施效果不佳造成了不必要的资源和经济损失。对此,林业工作者需自上而下形成科学、全面的育林观念,从根源入手推动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可见从病虫害入手维护林业资源,也是从根本上促进林业发展、提高林业产出的高效措施。
        二.林业病虫害多发的主要原因
        1.森林面积快速增加加速林业病虫害的传播
        近年来,我国将培育森林资源作为维护生态安全的重大举措,以林业增绿增效行动为总抓手,持续推进城乡造林绿化。在森林面积快速增加的同时,加速了林业有害生物的传播。一是对造林苗木检疫把关不严,加速了病虫害的扩散蔓延,特别是美国白蛾的快速扩散。二是在造林规划中盲目引进外来树种,忽视选用乡土树种,造成了新造林地病虫害易发、高发。三是设计造林时,只注重经济效益,造林树种单一,降低了多种植物间的相辅相克作用,人为破坏了自然界植物生态的多样性,容易造成病虫害的发生。
        2.森林经营不合理,降低了林木的自我调节能力,加剧了病虫的侵染机率
        一是在林木尤其是对天然林木采伐过程中,只注重经济利益,过度采伐、乱砍滥伐。二是抚育采伐不及时,林分密度过大,树势弱,病虫害易集聚、利增殖。随着深化改革开放,我国国际贸易不断增多,物流活动更加频繁,外来有害生物入侵也呈加剧之势。过度施药。虽然施用农药可以快速降低虫口,减轻病害危害,但由于防治林业病虫害专用农药开发的少,防治设备落后,导致了农药浪费大、防治效率低。
        三.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
        1.无公害防治技术:无公害防治技术又称为生物防治技术,将病虫害防治技术作用最大化,确保我国林业的持续性发展。此种方式不但能够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同时还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病虫害防治成本。在其具体应用中,大致可分为昆虫防治、微生物防治、益鸟防治3种。昆虫防治是根据自然界生物链规律,在林业生产中适当引入病虫害天敌昆虫,出于对生态平衡的考虑,实现病虫害防治。微生物防治主要借助微生物实现对林业病虫害的有效控制。而益鸟防治则是在林区中引入一定数量的森林鸟,通过鸟类捕食害虫达到病虫害防治的目的。
        2.化学防治技术:化学防治技术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具有彻底性,能够在根本上消除病虫害,应用范围较广。选取部分对害虫具有致命作用的化学药剂,喷洒至工作环境中。在此期间,应注意化学药剂对人体及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需充分考虑到药剂种类及剂量,合理选择。
        3.物理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技术利用物理原理,减轻虫害对树苗的不良影响。通过采取技术性的捕杀手段对病虫害进行集中铲除。运用较为广泛的方式有高温、涂抹、人为隔离等,以降低病虫害对林木的侵袭。例如工作人员通过利用涂白方式,可以在避免病虫进入树木造成破坏的基础上,提高树苗抵御严寒的能力,综合来看,属于一种经济实惠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四.林业育苗中病虫害防治方法
        1.营林防治不同的工作环境
        病虫害防治工作开展的方式、途径等均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在正式播种前,有关人员可对其树种进行有效处理,利用化学药剂尽力消除潜在的病虫害隐患。为了强化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质量,育苗前有必要实行土地轮作作业,以此除去土地中存在的虫卵。育苗期间,工作人员应提前对相应场地进行全面深入的清理,始终保持苗圃场地清洁,防止由于工作场所不卫生而产生病虫害。当病虫害面积相对较小时,可选用人工捕捉的方式。人工捕捉的工作效率较低,但对后续的环境保护及日常巡查大有裨益。病虫害面积较大时,应利用化学药剂,注重对其质量及剂量的把握,将病虫害带来的经济损失最小化,维护林业发展安全。
        2.提升林木品质、重点培养病虫害防御能力强的树种
        在育苗过程中,配合相应的法律规章制度,重点培养病虫害防御能力强的树种,进而达到病虫害防治的目的。同时要求工作人员密切注意该区域内病虫害发生的规律及特点,分析其中要点及难点,明确病虫害产生的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详细准确地记录病虫害的相关数据,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对于受到病虫害侵袭严重的植株,应对其实行及时隔离、观察,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植株,务必重点标记,深入研究植株发病原理。一段时间后,整理观察数据,查找出各植株抗病性强的原因。如若影响因素为植株本身品种,应着重于该品种的大批培养,将其作为杂交的预备种。为保证内部的营养适中,不会由于大量的施肥影响到实际的土壤环境,就需要对施肥量进行科学的配比规划,保证营林内部的环境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3.创新无公害病虫害防治技术
        林业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提高对病虫害防治的重视,加大对此方面的技术投入,努力在最大限度上降低林业病虫害发病率,保证林木的健康生长。严格把控林业生产中的各个环节,包括育苗、抚育等。苗圃尽可能地保持通风、低湿,减少枯苗出现的情况。林业管理人员务必树立责任意识,利用业余时间强化有关专业知识的学习。有关部门可为林业工作人员提供定期培训,在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时,始终坚持“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的原则。
        4.加强病虫害预防
        与其采取各类应对措施杀虫灭虫,不如将病虫害从根源处进行预防处理,最大限度降低病虫害的出现几率。林业工作者需提高病虫害预防阶段工作的重视程度,从选择林区地理位置入手,在林区建设的第一步为林区生长创造良好的自然条件,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林业工作者还要在林业生长过程中做好维护工作,定期为树木进行施肥、除草,修剪枝干,在病虫害发展初期及时发现,及时治疗,维护树木生长,做好外部虫害的预防与治疗工作,稳步推进林业发展。相关人员还需定期学习了解病虫害的产生因素,不断总结治疗措施、应对策略等,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促进林木健康生长。
        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造林工程快速推进的背景下,国内植树面积将会不断扩大,病虫害防治工作将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基于此,相关工作人员应切实提升病虫害防治技术,优化营林防治方法,采取多样化措施确保育苗工作的顺利开展,进一步推动我国林业事业的稳定发展。针对林业育苗中病虫害的防治进行深入剖析,希望能够为林业育苗工作的有序开展打下坚实基础,进而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创造更好的生态条件。
        参考文献:
        [1] 叶志坚 有害生物在林业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与技术 2013(8):64.
        [2] 马建成 森林病虫害防治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性[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8(2):79-80
        [3] 吴艳梅 病虫害防治技术在林业育苗中的应用[J] 援新农业,2019(9):29
        [4] 左玲瑞 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与方法分析[J].农业与技术 2018(10):20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