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鹤岗市萝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1.选地
水稻适宜的土壤环境是pH值在6~7.5这个范围之间,其他一般要求不高,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但基本还是要求生长在富含有机质、有充足养分的,保水保肥的土壤中,各种营养物质能够均衡提供,如果有益微生物达到一定数量,且具有很强活动性的土壤,更适宜水稻生长。地势平坦,稻田源头灌溉水源的清洁,无病虫害。同时,稻田应该选择背朝风区、向着太阳的走势,以选择这样土地作为稻苗的栽培田。 优质水稻生产对土壤肥力水平要求较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大于25.0毫克/千克,氮磷钾含量在中等以上,硫、镁、钙、硒、硼等中微量元素含量较丰富,不含有重金属离子,耕层深厚。
2.选种处理
2.1每公顷用种量:一般钵盘育苗用种量25公斤(发芽率在95%以上),一般旱育苗30~40公斤。盐碱地适当多些,非盐碱地区适当少些,旱育稀植的也要少些。
2.2晒种:选晴天,在干燥平坦地上平铺席子或水泥场摊开,厚度一寸,晒2~3天,白天晒晚间装起米,在晒的时候经常翻动,目的是提高种子活性。
2.3浸种消毒:目的是使种子充分吸水有利发芽,同时消毒防治恶苗病。目前生产上肖毒药剂很多。恶苗净(多效灵)用的较为普遍。本品每袋100克,加水50公斤,搅拌后浸种40公斤,常温浸种5~7天,浸后不用清水洗可直接催芽播种,
2.4催芽:催芽在28~32℃温度条件下,芽整齐一致,有催芽器用催芽器最好,无催芽器的可在室内地上,火炕上或育苗大棚内催芽。具体操作,先把浸种好的种子捞出,放入40~50℃的温水十预热,待种子达到溫热(28℃左右),立即捞山,装到种子袋中,放置到室内垫好的地上(地上垫30厘米稻草,铺上席子);或者火炕上,也要垫好,种子袋上盖上塑料布或麻袋、袋内插上温度汁,随时看温度,使温度不低于28℃,也不高于32℃,同时保持种子湿度,每隔几个小时上下翻倒一次,使种子温度尽量上下、左右温度、湿度保持一致、特别注意的是,种子在发芽的过程中自己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使温度自然升高,稍不注意就会因高温烤坏种子,一般2天时间就能发芽,当破胸露白80%以上吋就开始降温,适!与凉一凉。芽长一毫米。
3.播种
播种宜选择在晴朗温和,平均气温维持在12.5~13.0℃的天气进行。地面有冻土时需待冻土完全融化后再播种,以免影响出芽率。旱作床面必须过水浸床,使床底土和盘土最大程度浇足浇透,排水晾床后方可进行播种,防止发生营养土落干导致“秃疮”缺苗的情况。水作床面根据床面水分可选择适当过水或不过水,保持床面水分饱和均匀。覆土厚度一般为0.8~1.0 cm,覆土完成后,总厚度应为2.5~3.0 cm,过厚或过薄都不利于水稻生长。插秧密度需根据品种特性、种植地土质情况、气候等不同因素,控制在适合范围内。
4.合理密植
在水稻栽培过程中,合理密植是确保增产的重要前提和基础,通过合理的密植,可以使水稻群体与个体之间的矛盾冲突得以协调,增穗、增粒、增重,进而达到优质、高产的目标。
此外,合理的密植,还可以使绿叶的面积有所扩大,有助于光能利用率的进一步提升。 4.1.1增穗的主要途径 对于小穗和早熟的水稻品种,可以通过增加种植密度及穗数来实现高产,通常情况下,密度可以控制在27~30穴/平方米。
4.1.2增粒的方法 增粒是大穗型水稻品种实现高产的重要途径之一,可通过稀植的方法来促进单株水稻的分蘖,使其形成大穗,从而达到提高单株生产能力的目的。通常情况下,密度可以控制在15~18穴/平方米。
5.水肥管理
5.1 施肥管理
施肥管理是水稻实现优质高产栽培的关键,施肥时期与施肥量可基于土壤肥力、品种特性、生长情况等来定。如果土壤肥力不足,那么可基于水稻的实际生长情况来合理配置肥料,尤其是要适当施加磷肥、氮肥、钾肥、生物菌肥、尿素和复合肥等。需要注意的是,务必要适量施加氮肥,否则既易出现死苗现象,又会导致收获的米粒口感较差。
具体施肥时,施肥之前务必要关注水稻的生长情况,以此为依据来判断施肥时机。若施肥时间过早,那么会导致水稻生长过快,影响产量;若施肥时间过晚,那么会导致出现水稻生长营养不良等问题。施肥量要基于水稻的具体长势和稻田的肥沃程度而定,通常667m2稻田的施肥量控制为6kg尿素或8kg复合肥。同时,优先选用喷施法,为了防止肥力被蒸发,可将适量洗衣粉添加到肥料溶液中。
5.2 灌溉管理
由于水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分,那么就需要加强灌溉管理。通常,水稻处于不同生长发育期对水分的需求不同。灌溉管理过程中要秉承深水返青、浅水分蘖的方法,若不及时灌水,那么较易导致水稻出现生长迟缓的现象。与此同时,要注意在雨季对稻田进行排水,否则易出现水稻涝死等现象。
6.病虫害防治
一旦病虫害发生在水稻秧苗生长时期,若得不到及时治理,势必会降低水稻产量,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大面积绝收。常见的水稻病虫害包括稻瘟病、恶苗病、立枯病等病害类型,以及稻飞虱、潜叶蝇、稻叶螟等虫害类型。在发生病害的第一时间,要按规定比例配制农药,用水调匀,将其喷洒在水稻秧苗上,以防止病害进一步扩大。在病害十分严重的情况下,要邀请专家进行指导防治。对于纹枯病的防治,可在水稻进入分蘖后期且病穴率超过15%时,用5%的井冈霉素1500毫升/公顷对水750公斤,以喷雾的方式进行病害防治,也可对水6000公斤,以泼浇的方式进行病害防治,后一种方法的效果更佳,但会浪费一定的水资源。穗瘟病可以使用20%的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5公斤/公顷,对水750公斤在水稻破口期以喷雾的方式进行病害防治。虫害可以使用农药进行防治,或是利用天敌进行防治,前者的杀虫效果较好,但存在农药残留的问题。
7.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措施在对病虫害进行防治的过程中不适用任何化学农药,属于生态防治措施,主要方式是利用害虫天敌对害虫进行消灭,因此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还可以通过各种物理及化学的手段来对病虫害的发育特点产生影响,从而实现根治病虫害的目的。比如对于二化螟的防治可以采用杀虫双、三唑磷以及杀虫单等药剂,但目前许多水稻区对此类药剂产生了较为严重的抗药性,因而可以采用苏云金杆菌等生物制剂进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