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及应用 李丽丽

发表时间:2020/8/2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李丽丽
[导读] 摘要:我国建筑行业的繁荣发展,推动了一系列装配式建筑的诞生和发展。

        宿迁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江苏宿迁  223700
        摘要:我国建筑行业的繁荣发展,推动了一系列装配式建筑的诞生和发展。装配式建筑是指将部分或所有构件在工厂预制完成,然后运到施工现场进行拼接和组装,在提高建筑业生产效率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装配式建筑不同于传统的建造方式,而是将传统的“现场施工”改为“工厂制造”,真正实现了设计施工一体化,设计时需将施工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前考虑,因此设计成为关键环节,给排水设计界面也大幅度提前,在设计前期就要与建筑、结构专业协调沟通,并与各专业进行协同设计。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及应用
        引言
        目前,我国在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当中已经实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是对于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的相关研究和技术提升还是比较欠缺的,在工程项目的建造施工的结构方面是一个研究的重点,但是在工程项目拼接组装过程中建筑系统的各类管线以及相关设备的安装环节还是比较短缺,在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当中,给排水系统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所以说对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的给排水系统的研究必须要不断的加强,确保工程项目建造施工的整个过程中,有一个较高水准的给排水系统的安装,保障工程项目的使用性能和建造安全。
        1装配式建筑优势
        在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理念不断落实过程中,通过装配式建筑使得经济发展渠道得到充分拓宽。基于其自身优势,促使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并创造良好发展空间。与传统建筑相比,装配建筑施工在工期、环保与技术等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①通过科学运用该技术,促使建筑行业迈入全新发展阶段。科学运用该技术中的工业标准化,使得建筑行业与轻工业理念实现有机结合。借助搭积木形式,对施工方向加以优化,另外,此种转变早已成为建筑发展新趋势。②通过装配式施工能够完成节能环保目标,在施工时,已经在工程生产完成建筑细部构件,有效节省施工材料。另外,可以有效控制施工过程中造成污染以及粉尘污染等问题,还能够借助新型材料控制建筑热损失问题。充分达到优化空气质量,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的目的。③装配式建筑能够充分减少施工工期,建筑施工一般分为现场与工厂两个施工环节,可以有效提升施工效率,进而减少施工工期。同时,气候、环境等因素不会对装配式施工造成明显影响,进而充分促进建筑效益。
        2装配式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及应用
        2.1生活给水、热水系统
        生活给水包括冷水给水、热水给水两个方面,对于主立管一般预留管道井位置,后期按照设计要求安装主立管。在给水支管的安装上,主要有以下三种技术方法进行设计。
        第一种为管线分离式,具体表现为给水管道与建筑结构分离,在建筑结构施工完成后进行明装或者暗敷。这种技术方法虽然简单便捷,不需要建筑过程中前后环节的配合。但是,管道明装不仅会直接影响建筑美观,还会给后期装修改造带来麻烦,如若进行暗敷安装很容易对建筑物结构造成破坏,不符合安全环保、节省材料的理念。
        第二种为预留式设计,具体表现为在PC构件制作过程中预留管槽,按照预装管道的尺寸、位置、间隔距离等提前进行预留,当管道运输完毕后直接放置到预制管槽内即可。此设计方法虽有省时省力的优势,但其对预制管槽的精准度要求极高,否则很容易造成重新开槽的后果。
        第三种为预埋式设计,具体表现为事先将大部分管道预埋在预制的PC构件中,当卫生器具到达施工现场后只需将其与预埋管道接口连接即可。此种设计方法虽然具有一定科学性,但其对管材质量要求较高,一旦管道出现漏水情况将无法进行更换修补。外设套管技术虽然可以解决管道更换问题,但这样会使很多管材无法应用,且可能增加结构构件的厚度,从而增加造价。



        2.2生活用水排水系统
        “卫生间UPVC排水管道装配式施工方法”简化了排水管道安装工艺、改进了施工流程,在结构施工时直接安装卫生间排水支管的连接预埋件和管道吊架预埋件,结构混凝土一次性浇筑,结构面平整、光洁、无污染、减少结构板面预留孔洞;排水管道下料、安装统一尺寸,现场实现无电源装配式施工,减少了粉尘和现场废料。以钢筋混凝土结构墙体轴线为基础,按照确定的相对空间尺寸,制作标准定位图,利用预埋定位模板进行预埋件平面定位,定位时,必须确保模板定位点和结构轴线的吻合,按照施工规范和排水管坡度要求,安装样板层和标准件样板,包括立管道安装。样板层管道连接先不涂抹PVC胶水,待确定各标准间管道安装尺寸后,按照样板层不同户型标准卫生间的排水管道、管件、连接管件之间的支管长度,测量记录统一下料、组装尺寸清单,按照各标准卫生间支管线尺寸进行统一尺寸下料,支管加工长度做到一致。按照组装编号图进行吊卡吊杆、支管组装预制。参照样板,支管组装进行合理分段组装,确保现场安装对口黏接的方便。随着结构进展,拆模清理后同步进行支管装配安装。二次结构(隔墙砌筑及通风烟道安装)施工完成后,自上而下进行排水立管(包括透气立管)安装,并进行立管预留孔洞封堵。
        2.3自然降水排水系统
        装配式住宅建筑的自然降水排水系统安装,需根据排水量的大小进行管线区域的划分和数量的设定。排水系统管线的设置一定要从其可靠性出发,保障在发生自然降水时能够有效地进行排水工作。一般的自然降水排水系统管线安装采用建筑物外墙外管与水泥管结合的方式,避免对预制件造成破坏和影响。对于压力流雨水排水管道的安装可以进行平坡敷设,设置相对数量的排水立管,将自然降水引至电梯厅、楼梯间空间相对较大、较为集中的管井。
        2.4应用BIM技术
        对于装配式建筑,管线安装阶段预留孔洞已在预制构件生产过程中完成,后期无法再进行调整,若前期未精确预留管线孔洞位置及尺寸则导致后期管线无法安装,后果非常严重。给排水专业在设计初期就要把预留孔洞的尺寸及位置准确定位,并及时与建筑结构专业核对,避免遗漏留洞,造成后期施工无法安装。既要满足管线安装要求又要与各专业协调碰撞,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运用至关重要。运用BIM技术,可以将装配式建筑中的预制构件进行精细化设计,减少因预留孔洞尺寸及位置不准确导致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装配式偏差,避免因设计冲突造成的安装错误,避免后期返工造成材料浪费。例如,某工程设计初期便与BIM技术同期进行,通过三维模型提前检测出管线碰撞问题及预留孔洞是否安装满足要求等,减少后期更改造成的麻烦,达到优化图纸的目的。BIM技术与装配式建筑的结合,在未来必将会有效提高装配式建筑的生产效率。
        结语
        装配式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我国建筑工业的进步和转型,推广和应用装配式建筑是促进设计模块化发展的重要途径。给排水专业作为装配式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给排水系统的选择及安装方式影响着施工的便捷度及后期使用的舒适度,需要设计师严谨对待。在进行装配式建筑的给排水设计时,设计师应具备灵活敏捷的思维,应结合不同类型的建筑选用不同的给排水系统方式,以践行个性化、因地制宜的设计理念。此外,应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如BIM技术等),克服给排水技术的不足和局限性,以促进给排水设计全面、一体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守立.预制装配式建筑给水排水系统的设计[J].建筑技术开发,2017(10):91-92.
        [2]陈海洲.装配式住宅建筑给排水管线的设计研究[J].低碳世界,2019(03):120-121.
        [3]张文文,高冉,彭鹏.装配式住宅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与应用研究[J].节能,2019(09):25-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