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何盛勇

发表时间:2020/8/2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何盛勇
[导读] 摘要:我国河流众多,有两条流量较大的河流——长江与黄河,但是从我国面积与人口出发,相对来说,我国水资源并不丰富,所以大力发展水利工程,充分利用水资源,并且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势在必行。

        贺州市龟石水利工程管理处  广西贺州  542829
        摘要:我国河流众多,有两条流量较大的河流——长江与黄河,但是从我国面积与人口出发,相对来说,我国水资源并不丰富,所以大力发展水利工程,充分利用水资源,并且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势在必行。我国现阶段已经进入水利工程建设快速发展阶段,但是在建设的过程中,由于施工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没有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环境保护上,给我们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些破坏,所以,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不能只关注经济效益,更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两手抓,因此,现代水利工程建设的重点需要放在保护生态环境上,最大程度的减小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这是水利工程建设相关工作人员最重要的任务,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水利工程建设,不仅要保证水利工程的质量,更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本文首先首先说明了什么是水利工程;其次分析了水利工程给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然后分析了我国当前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最后为确保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概述;影响;挑战;建议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项建筑工程都在如火如荼的开展,水利工程建设也正处于发展黄金期,但是过去的水利工程建设,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给生态环境带来极大地破坏,近几年,人们已经认识到环境破坏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为生态环境保护做出了努力,并且取得了一些成绩。水利工程建设是我国重要的基础工程,不仅给当前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捷,而且也会造福后代。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所做的工作依旧不够多,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因此,水利工程建设工作人员如何把水利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平衡好,这是每一个水利工程建设工作人员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水利工程建设概述
        “我国有许多利于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而水利工程就是其中的一项,人们的生活、生产离不开水资源,但是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为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就需要进行水利工程的建设”。[1]水利工程主要是科学利用地下水与地表降水,改善河流的输水形式,为人们的生活与生产提供充足的水资源,除此之外,科学、合理的修建水利工程,还可以满足人们水力发电、农田灌溉等需求。
        二、水利工程建设给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
        (一)水利工程带来的负面影响
        “为满足人们的用水需求,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水库体积增大,所以水压增大,进而会使水利工程周围的地质结构发生变化,会给水利工程周边地区带来严重的地质灾害”。[2]例如,地震灾害会频繁发生。另外,水利工程的建设会给生活在该水域的植物和动物带来影响,主要是因为水利工程会破坏水中鱼虾的生存环境,使它们面临着生存挑战,除此之外,水利工程的建设不仅会对地表环境造成影响,而且会影响到该地区的天气变化,因为水利工程建设会改变该地区的降水量、空气含水量、空气的温度等,所以,水利工程建设不是一项简单的工程,它会给该地区带来一系列、长时间的影响,如果我们不加以重视,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为了使水利工程对环境影响降到最小化,避免环境受到重大破坏,我们需要不断完善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并且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水利工程建设与环境的改善。
        “水利工程的建设也会给它所在的河流带来影响,进而影响到河流周边的环境,由于水利工程对河道中水量的调节作用”。[3]所以,河流下游的水量会受到较大影响,主要会出现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河流下游的水流量会大幅度减少,第二种是个别地区出现河道中没有水流经过,出现断流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在丰水期水库中储存了大量的降水以及平时河流上游的水,因此,水利工程建成过后,会对河流下游的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并且还要考虑到小型水库缺水,无法满足周边居民日常用水的问题,这些情况不仅会使河流运送能力减弱,影响淡水养殖,人们还要面对海水倒灌的威胁,这会严重破坏土壤结构,影响当地农业的发展,另外,水利工程周围的土壤更容易酸碱不平衡,从而给农业发展带来影响,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水利工程所存储的水量特别大,导致该地区地下水水位升高,而这些水会通过河道流入周边其他地区,所以这些土壤长时间被浸泡在水中,造成土壤结构与干湿程度的变化。
        (二)水利工程带来的正面作用
        “虽然水利工程给自然环境带来了许多影响,给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埋下了隐患,但是水利工程建设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并且可以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4]水利工程主要是对水资源进行调配,所以,它可以使农田得到有效的灌溉,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防止洪水对人们的生命与财产造成威胁,使人们能够生活在平安、安定的环境中进行生产与生活,确保人们生命财产安全。
        “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与其他工程的施工过程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5]首先,水利工程建设成本投入不高;其次,在施工过程中不会给环境造成太大的污染;最后,水利工程建成后利用率非常高,极大的减轻了水源匮乏地区人民的生存压力,可以更好的实现不同地区之间的跨地区调水,并且水利工程可以在河流丰水期进行水资源储备,减小枯水期给人们带来太大的影响,水利工程建设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所以,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发展脚步非常有必要,它对人们生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改善水利工程内水的质量,确保人们的健康,而且保证了调水工作顺利进行,还可以防止洪涝灾害的发生,使人们生存环境更加安全,从以上几方面可以看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利工程建设,这是一项基础的民生建设。
        “虽然我国总面积比较大,但是由于我国人口较多,并且受到气候影响,水资源分布严重不均,所以我国比较缺乏水资源,并且洪涝与干旱问题时常发生”。[6]因此,要想确保我国各地区经济的平稳发展,各地区人民生活不会因为用水问题造成严重后果,必须要通过修建水利工程改善以上矛盾。我国为了解决北方水资源缺乏,频繁发生干旱的情况,修建了南水北调水利工程,把中国南方丰富的水资源运送到水资源缺乏的中国北方地区,来缓解北方由于缺少水资源而带来的一系列威胁。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的情况通过南水北调水利工程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成为水利工程建设的成功典型,使中国北方缺水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使人们生活、生产有了足够的水资源,确保了工业用水,为地区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避免了水资源分布不均为我国带来的影响。
        三、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可持续发展所面对的挑战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在水利工程建设方面已经有了极大地提高,但是在可持续发展方面依旧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森林退化较严重
        “由于进几年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落后,我国森林覆盖率逐年降低,土地荒漠化日益严重,草原面积不断缩小等多种生态问题”。[7]目前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只占我国国土面积的九分之一,并且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角度出发,只有不到百分之二十,另外,受到气候影响,森林分布及其不平衡,降水量较少,容易发生干旱的地区森林覆盖率非常低,而长江中上游地区虽然森林覆盖率较高,由于人们缺乏保护森林的意识,近些年这些地区的森林覆盖率也在逐年降低。
        (二)水土流失严重
        “由于我国长江与黄河源头地区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大量植物被砍伐,并且受到我国气候的影响,降水量大的地方很容易受到洪涝灾害的影响”。[8]由于我国山脉整体走向是西高东低,降水量一旦增多,又没有植物的保护,将会给下游人民生命与财产安全带来极大威胁,虽然经过几十年的治理,取得了很好的成果,我国的洪涝灾害已经没有像过去一样,频繁发生,但是难以避免大的洪涝灾害发生,我们依旧面临着生态环境被破坏带来我们的灾难。



        (三)水资源整体情况不容乐观
        由于森林植物遭到破坏,我国水文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水循环出现问题,并且,由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不断增加,导致生活、生产用水极具增加,使得缺水问题愈发严重,因此中国想要长久、健康实现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解决水资源问题势在必行,否则这个问题将严重制约中国经济的发展,导致严重的后果。
        四、水利工程建设中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建议
        “由于我国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并且大部分原因是不科学的水利工程建设”。[9]水利工程的建设破坏了周边动物、植物的生存环境,破坏了土壤结构,使当地的生态环境系统出现了断裂,从而带来一些严重的后果,因此为了保证生态环境的正常发展,维护生态平衡,科学建设水利工程,使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前最重要的任务了,为了实现以上目的,笔者从实际情况出发,从以下六个方面提出建议,确保水利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一)完善水利工程调查工作
        在进行水利工程设计施工前,前期对生态系统的调查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对当地的地质情况、地貌特征、气候变化与人文条件做好详细调查,才能找到最佳施工位置,在进行水利工程设计时,需要把自然环境保护放在首要位置,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首要条件,对施工后的各种突发情况进行有效预测,并且做好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避免出现突发情况而造成严重后果,尽量为当地植物与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避免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建立健全相应的生态环境评价制度,该评价制度主要说明了该水利工程建设会给周边地区带来多大的经济发展力度以及会给生态环境造成多大的影响,只有使这两点相互协调,才能保证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和谐发展,并且,在进行水利工程设计与规划时,重点需要放在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上,通过分析该水利工程建设好以后,可获得的经济效益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从而判断该水利工程建成后是否利大于弊,判断出该项工程是否具有可行性。
        (二)完善工程建设生态环境补充制度
        “无论是前期的规划、设计,还是水利工程的现场施工,或是水利工程后期维护,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因此水利工程的建设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并且需要地方政府的大力配合,使水利工程建设没有后顾之”。[10]并且生态环境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不仅仅是水利工程建设会对它造成影响,其他土木工程建设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所以,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制度非常重要,尽量减少工程建设对环境造成的破坏。这项制度主要内容明确了各个工程项目需要承担的责任,坚持哪项工程破坏,哪项工程负责人进行相应的治理,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自然环境破坏最小化,另外,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需要从实际出发,与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从宏观上进行分析与研究,使生态环境补充制度更加完善,水利工程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均衡发展,并且政府需要从法律从层面上保证水利工程建设合理、科学地进行,不断提高水利工程建设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加大生态环境补充制度,在确保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的同时,又能确保生态环境不遭到破坏,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提高水利工程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无论是水利工程施工前,还是水利工程施工中,都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相关的培训学习,培训内容不仅涉及到水利工程的专业,还要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使想过的法律内容潜移默化的渗透到工作人员的脑海中,思维高度不要只局限在水利工程建设方面,更要站在水资源合理利用的高度上进行规划,这样才能保证水利工程建设更加科学,确保经济健康、长远的发展。另外运用行政管理手段,来加强水资源的管理,达到水资源的合理分配,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包含其中,实现协同发展。
        (四)减少水土流失
        “我国生态环境破坏日益严重,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水土流失非常严重”。[11]所以,水利工程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保持水土。已经因为水土流失而生态环境恶化的地区,必须对水资源的使用进行合理规划,不断提高土壤使用率,尽量减少水土流失率,另外还要呼吁人们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为生态环境保护做贡献。
        (五)对我国各个流域进行整体规划
        虽然经过几十年的环境治理,我国各个流域周边的生态环境得到一些改善,但是随着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治理的脚步已经跟不上经济的发展速度,所以,也为我国水利工程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各个流域周围人们的生活方式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我国需要在继承过去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更新治理技术,对我国各个流域的江河进行整体规划,实现水资源的统一管理、统一调配,实现水资源的利用率高达到最大化。
        (六)不断更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
        水利工程在正式施工前需要进行多方面的调查与规划,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许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工作人员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综合能力,才能确保水利工程规划科学,例如会涉及到气候变化、地质特征、水文条件等地理知识,植物特征与动物特征等生物知识,因此,水利工程负责人需要对这些方面进行科学管理,达到平衡发展的状态,对工程的各个环节都需要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对每项工作采取科学有效的评价方式,使水利工程实施方案不断优化,既能保证水利工程顺利进行,又能最小程度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综上所述,虽然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事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有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由于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利工程管理方式与施工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快速发展的经济,所以,只有不断更新施工技术与管理方式,才能确保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为人们的生活与生产提供便利,所以,切实保护生态环境是当前的首要任务,做好水利工程调查与研究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尽快解决问题,从而促进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田丰.水利工程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104-107.
        [2]魏庆峰.刍议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24):205-205.
        [3]郑丽颖.水利工程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2):141-141.
        [4]王芳.水利工程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J].工程技术研究,2017(7):242-242.
        [5]李兴翠,胡余芳.水利工程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9):3655-3655.
        [6]徐刚.水利工程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J].中国科技投资,2016,(34):65.
        [7]王峰,夏修迪,王莉娟.水利工程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J].北京农业,2013,(15):238-238.
        [8]柴永存.水利工程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7).
        [9]周利军.水利工程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J].黑龙江科学,2014(4):268-268.
        [10]王芳.水利工程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J].工程技术研究,2017(7):242-242.
        [11]王雒,孙伟涛.水利工程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2):12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