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市茂南区袂花镇农业发展综合服务中心 广东茂名 525000
摘要:菜心是一种典型的南方蔬菜,其自身营养丰富、口感较好,且生长适应能力较强,实用性突出。通过引进菜心栽培种植,可带动当地农副业持续发展,也满足人们生活饮食多样化需求。以下就对菜心栽培管理技术分析,从选种、播种、生长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及运输等方面论述菜心栽培管理的关键,以此为大力推广菜心种植、提高产量提供有力参考。
关键词:菜心;栽培;管理;技术;高产
菜心也称菜花,属于我国南部特产蔬菜,可食用部分为菜苔,属于一年或二年生草本,可炒食、腌制、煮制后凉拌,风味独特,其花径柔嫩,广受群众欢迎[1]。在栽培方面,由于菜心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强,早期在我国南方种植广泛,有“蔬品之冠”的美称。但自菜心推广种植以来,消费者对其青睐有加,市场多展现出供不应求状态。为进一步提高菜心产量、质量,文章特对菜心栽培管理技术深入分析,以此为优化菜心种植奠定坚实基础。
1.菜心生长特性
菜心生长包括发芽期、叶片生长期、菜心形成期及开花成果期。除开花成果期意外,其他阶段都直接关系到菜心的生产质量、产量。且菜心成长受自身品种、当地气候环境、菜心土壤栽培条件等因素影响较大[2]。
1.1发芽
种子种植之后到子叶展开成为菜心发芽期,正常发芽期一般需要5-7d。发芽期需确保菜心种子周围土壤细碎,保证水分充足。
1.2生长期
菜心第一片真叶生长指导植株出现花蕾为其叶片生长期,生长期间菜心叶片数量及面积不断增加,在2-3片真叶生长时花芽开始分化并生长,最终出现花蕾。菜心叶片数量及生长时间也会受当地环境及菜心品种影响有一定差异。例如,早熟菜心(四九-19号)若处于25-30℃生长温度,且土壤肥力充足,则菜心整体生长较快,有三片叶子后就开始开花,其生长量较大,整体产量突出[3]。但是,早熟菜心忌低温,若在15℃低温条件下生长,25d后,生长6片叶之后才可开花。
迟熟菜心品种则可适应低温环境,在低温环境仍然正常开花。但是其在高温环境下则只长真叶,开花较慢,一般在10片真叶以上才可现蕾开花。迟熟的菜心发育较为缓慢,但其株型较大,产量也较高。一般菜心其叶片生长期为20-30d,形成8-12叶片之后现蕾开花。
1.3果实形成期
菜心出现花蕾到最终的采收阶段为果实形成期,一般形成时间为11-18d。为保证最终菜心果实质量稳定,从幼苗阶段就应保证菜心生长有良好的水肥支持,实现菜心高产。
2.播种前预备处理
2.1选地及选种
选地环境方面需保证种植区域无工业污染源,按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选择合适场地。土壤方面需选择土质肥沃、耕层较为深厚的二合土,控制土壤pH值在6.0-8.0之间。
选种应选择商品性菜心种子,要求选用的菜心种子抗性突出、适应性良好。可以选择80、60、49天菜心。选种注重充实、更新品种,在此基础上保存原地方突出品种,保证菜心的遗传多样性。可以积极引进国外的新型菜心品种,引种时了解引入的菜心品种各方面性状,了解种子对温度、阳光需求。选定后的种子需对其进行检查,确保种子纯度,也减避免病虫害从种子源头侵入。
2.2土壤消毒
菜心播种前要先对土壤深耕整翻,土壤充分晾晒。若当地气候环境不允许,则可采用50%辛硫磷乳油拌细沙置于地表,代替晾晒作用(每667m2采用100g辛硫磷乳油),之后再深耕改土[4]。种植控制苗床畦地宽度在130-150cm,控制畦高在15-18cm。
3.播种施肥
2月上旬可种植第一茬菜心,菜心每年可收获6-7茬。播种采用直播方式,尽量选择颗粒较大、均匀、发芽率较高的优质种子,每667m2种植种子0.2-0.3kg。菜心以浅种为宜,子叶齐畦面为最佳状态,播种完毕后要将筛后的细土覆盖在种子上,之后淋水保湿,淋水要淋透,保证种子生长和肥沃土壤接触,植株4-5片叶时定苗,控制苗距为8-12cm。
施肥应以绿色肥料为主,针对菜心种植质量要求,要选择可促进菜心生长、提高菜心质量和品质的肥料,提高土壤肥力,也减少使用化学肥料对土壤造成的污染。可采取土杂肥2000-4000kg/667m2作为基肥,配合腐熟的农家肥(以人畜粪水为主),施肥后及时浇水。菜心叶片生长期间也要及时追肥,实现早施肥、勤施肥,少量多次,以667m2施20kg复合肥为标准追肥。叶面肥选择植宝素或者丰多收,每667m2地施一包丰多收,兑水30kg喷雾实施。施肥的时候也需要做好水分管理,在菜心旺盛生长阶段需保持畦面湿润,而在雨天也要做好开沟排水工作,避免过多雨水制约菜心生长。
4.摘心
在菜心植株生长到有10片真叶后,其主茎逐渐开始出现花蕾,此时需及时摘心,便于侧苔抽生,提高菜心产量。采收期的产量主要集中在一次分支、二次分支。菜心出现花蕾后需要更多肥水,以早熟菜心最为明显,此时因及时追肥,配置氮、磷、钾的比例为5:3:1的肥料的施肥。菜心为长日照植物,其对光照长短无严格要求。
5.病虫害防治
5.1常见菜心病虫害
目前已经发现的菜心病虫害包含常见的蚜虫、菜青虫、非蛆、灰飞虱等,除此之外,软腐病、霜霉病等也是菜心常见病害。
5.2防治原则
菜心的病虫害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重要原则,以科学防治为主。若必须使用化学药品防治,要尽可能选择毒性较轻的药品,注重药剂轮换使用,避免病虫产生抗药性。要按照规定浓度、各农田使用次数及安全间隔也需符合要求。使用化学药品的次数、使用情况等需详细记录。此外,需强化菜心种植病虫害预测工作,在病虫害发生几率较大的时期或菜心生长关键时期加强病虫害预报,有针对性的落实病虫害防治工作。例如,按照病虫害的天敌发生特点,科学选择农药种类、用药时间、用药方式,在控制病虫害的同时,也减少用药对病虫害天敌的影响,发挥天敌作用,起到对菜心病虫害的天然防治效果。
5.3农业防治
在每次菜心采收结束后,应对农田清洁处理,清除农田中的病菌、病虫侵蚀残叶、虫卵、菜根,减少病源及侵染物。全部清理之后,对农田土壤深翻保育。
5.4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主要以工作人员清理为主,彻底清除农田杂草、病株,杂草、病株集中起来,原理农田集中深埋,消灭病虫害源。还可采用灭蚊灯,利用病虫趋光性,悬挂捕虫板,诱杀蚜虫、灰飞虱、蔡蛾等害虫。
5.5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需经专业机构批准后,采用活体微生物农药,起到病虫害科学防治作用。例如,可制作真菌试剂、细试剂际、病毒试剂等,实现病虫害生物防治。
5.6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需坚持低毒性、低残留的原则,使用的化学试剂不能致癌、致畸、致突变。
5.6.1霉霜病
发现菜心叶片存在多角病斑,且空气潮湿时背面存在白霉,后期菜心出现病斑枯死,则判定为霉霜病。对霉霜病防治,每667m2可用72%霜疫清150克兑水600-750倍喷雾防治。也可采用金雷多米尔100g兑水1000倍喷雾防治。
5.6.2软腐病
软腐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菜心病,主要发生在菜心根基部位,初期发现菜心根基部位存在水浸泡状腐状,后期腐烂加重,根基发黑,有臭味。软腐病化学方式每667m2以77%可杀得500倍兑水喷雾处理,也可以1000万农用链霉素3000倍,兑水喷洒,尤其注意菜心根基部尽量多用药水,对症下药。
5.6.3细菌性角斑病
细菌性角斑病多侵害菜心叶片正面,其病斑为褐色,叶片背面出现多角形病斑,发病后初期菜心呈现水渍状,最后病斑逐渐蔓延,病斑部位干枯。对其防治,和软腐病防治方式基本相同,化学防治措施可参考软腐病防治措施。
5.6.4虫害防治
虫害化学防治方式有:采用吡虫啉1500倍液或甲基阿维1500倍液兑科凯绿之园300倍液喷雾防治蚜虫、灰飞虱、蔡蛾等。若冬季种植菜心,发现其种植地场所内部湿度较大,还需注意防治软腐病、黑腐病等。菌核病可采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配合喷雾,若菜心受菌核病影响严重,按照每10天喷雾一次的标准,可连续防治2-3次,起到最佳防治效果。
采用化学防治方式,需注意不允许在菜心上施有机磷农药或高残留农药,一些对蔬菜较为的敏感的农药也要慎重使用,要控制好各季蔬菜的用药次数,控制好安全间隔周期。一些杀虫剂、杀菌剂的使用,也许在安全间隔周期的基础上使用。
6.菜心采收
菜心采收应在晴朗天气下开展,避免菜心受到交叉感染。在菜心侧苔抽生之后,而花蕾未完全开放、大花蕾未发黄时适宜采摘。采收每个苔根基部留有两个叶片后收割,便于侧苔生长。菜心采收需保持切口向下倾斜,切口保证平滑,减少伤口腐烂几率。此外,采收需按照产品的等级,分级挑选:按照大、中、小级别以及精品、正品、次品有序采收,便于后期出售。
7.结语
综上所述,要实现菜心高质量、高效率产出,必须了解其栽培管理细节,做好病虫害管理工作。对应菜心栽培管理人员应积极强化大棚种植技术推广应用,按照种植区域的气候特点,构建防虫物理体系,强化菜心生长管理,以此提高最终菜心品质,实现种植增收。
参考文献:
[1]谭丽娟. 菜心高产栽培技术[J]. 农技服务, 2018, 035(007):6.
[2]崔学荣. 黄淮海地区绿色菜心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 2019(8):371-372.
[3]陈文康, 卢波斯, 马硕,等. 广州地区有机菜心标准化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 2018, 000(014):82,86.
[4]蒋瑞文. 凉州区塑料大棚菜心一年六茬栽培技术[J]. 甘肃农业科技, 2018(7):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