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研究 罗广

发表时间:2020/8/2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罗广
[导读] 摘要:近几年以来,无论是依靠不断发展的经济建设还是不断革新的科学技术应用,在不断壮大的国家经济和科学技术水平的背景下,施工技术的不断创新应用,也得到了较为前景的发展和提升。

        遵义市新蒲新区扶贫开发办公室(生态移民局)  贵州遵义  563000
        摘要:近几年以来,无论是依靠不断发展的经济建设还是不断革新的科学技术应用,在不断壮大的国家经济和科学技术水平的背景下,施工技术的不断创新应用,也得到了较为前景的发展和提升。本文基于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研究展开论述。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研究
        引言
        水利水电项目作为国家基础建设,其是我国各类民生行业发展的重要保障,理论层面、实践层面等必须严格遵守技术基准,保证工程项目本身可发挥出应有的职能。然而,在现场施工过程中,水利水电项目工程量大、专业性广等特点,加大施工技术产生问题的几率,严重降低整体工程质量,阻缓我国经济体系的发展。
        1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的影响因素探析
        水利水电工程体系中,基础处理施工技术贯穿于整体施工工序,由于技术本身的专业性较为繁杂,在现场作业中影响因素也将呈现出一定的泛性。第一,基体沉降因素。水利水电工程中部分建筑设施体积大、重量大,如建筑工程所在区域地质环境、气候环境多变,在建筑结构自身重力的条件下,将令基础设施出现下沉现象,间接加大建筑物与地基结构之间的内应力,如建筑物沉降超出预设基准时,建筑结构将面临着形变问题。第二,稳定性因素。任何一个工程建设中,基坑挖建是项目开展的前期工作,但在实际工程选址中,技术部门不仅应考虑到地质环境问题,还应结合经济产出效益,正确界定施工区域,此阶段,在资金体系的约束下,令工程本身承受着不可抗性的因素。如工程项目中的地质条件恶劣,将加大基坑支护的施工难度,降低地基的抗滑性、稳定性,后期工程运行中产生的震动力、内应力等,将间接破坏工程的抗剪力,降低项目的生命周期。第三,地基漏渗因素。水利水电工程如建设在岩层、陡坡区域时,尽管在地基搭建过程中,支护工作满足作业需求,但在地质自然化变迁下,仍将令工程呈现出接缝问题,在地质积水渗透下,地基施工区域将面临着基坑积水问题,降低工程结构的稳定性。
        2堤坝的施工技术
        在水利水电堤坝的施工建设中,不免会遇到施工难度相对比较大的施工环境,锚固技术就是针对相对比较复杂的施工作业环境而采取的一种施工作业技术,为了更好地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力,还可以采用人工处理方法在地基表面或内侧形成水平或竖向排水通道,在自重或外荷载作用下加速排水固结,从而提高强度。在锚固技术方面,应用频率较高。首先,在对堤坝的施工技术进行指导工作的时候,锚固技术施工的性能还是要直接发挥出来,从而真正确保整体的锚固技术施工管理工作能够做到位;其次,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应该保障防渗技术的顺利完成,着重注意防渗墙的建设。目前,随着防渗墙的建设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国的水电防渗墙的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水利水电工程防渗墙已经制定了一套具有实用性能的合理质量标准。然而,在有关质量检查的条款中,没有任何质量监督和评价制度,要对能达防渗工作到相关要求和标准,则该工程各项目的原材料、中间产品和施工流程均应符合标准。预应力管桩主要由先张法预应力和后张法预应力两部分组成。在预应力管桩技术方面,需要高度匹配。比如,有必要多看、多画、多思考。理论与技术的结合,形象与抽象的交织,运用预应力管桩导向丰富预应力管桩内容,开放实验室和施工场地。一般情况下,若选择匹配程度高,其施工效果较好,根据常用方法,工程项目管理教育模式结合,采用现场基础施工技术教学、演示、教学、考核等一般性的施工和评价方法是很自然的。在堤坝的施工技术使用BIM技术来回答更直观和准确,能够确保管桩质量满足施工标准,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管理。



        3粉喷桩技术
        粉喷桩施工技术在当前基础处理施工中应用也较为常见,而要想确保粉喷桩施工技术的应用可以提升基础处理施工效果,应结合以下方面:(1)准备工作强化。在粉喷桩技术实施前,应结合具体施工需求进行施工现场的清洁整理,做到施工现场不存在杂物和垃圾。(2)确定桩位。在粉喷桩技术应用过程中,桩位位置定位的准确性会直接影响到粉喷桩技术的使用效果,所以具体施工期间,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开展精准测量,结合对放样、放线工作的开展来进一步提升桩位定位的精准性。与此同时,施工人员同样需要对桩标位置设置提高关注度,确保其桩标位置达到规定设计要求。(3)确定桩高程。需要注意,在桩高程确定时,其测量方法的应用切不可仅凭借以往经验,还需依据现场具体情况来科学选择测量方式,尽可能减少测量误差的出现,提升桩高测量的精准性。(4)垂直高度确定。粉喷桩施工技术期间,应保证桩垂直角度偏差必须低于标准垂直角度的1.5%,否则不仅会影响到粉喷桩技术实施效果,甚至对整体基础处理施工质量产生影响。(5)添加外加剂。粉喷桩技术实施期间,施工人员通常添加外加剂,以此来提升粉喷桩施工技术应用效果。但是需要注意,外加剂的应用必须做到参考实际情况并结合人员自身施工经验,合理添加添加剂,为粉喷桩施工技术应用效果的提升提供保障。
        4硅化加固施工法
        在水利发展工程的建设中,为了保证工程基础的稳定,一些施工企业将采用硅化加固施工方法,即利用电击原理进行施工,为了保证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效果,必须使用网络软管来保证这种施工方法主要用于柔软的场地处理,由于缺乏柔软的土地基础强度,工程的稳定性有一定的缺陷。但是硅化加固施工主要通过将水玻璃和氯化钙溶液通过网状等离子体硅化注入柔软的介质基,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化学反应会产生一种粘结材料,因此,软土壤的连接性和钢提升度,保证软土机的稳定性,这种施多种复杂施工状态下,能够确保人员灵活调配以及物资灵活调配;五是要密切关注质量管理情况,针对工程中已经出现的质量问题,要做到质量问题持续跟踪,跟踪必有结果反馈;六是针对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图纸碰撞问题、施工风险问题,要做到及时上报,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快速出台解决方案。另外,在工程建设结束后,需要开展验收工作。验收应具备以下条件:第一,工程已按批准设计全部完成。第二,工程重大设计变更已经有审批权的单位批准。第三,各单位工程能正常运行。第四,历次验收所发现的问题已基本处理完毕。第五,各专项验收已通过。验收工作应该严格遵循国家规范,相关单位需要保证验收工作符合规定,提高验收人员的专业素质,确保验收结果真实可信。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大多体量大,且施工质量要求高,一旦施工管理出现问题,必然会造成多种恶劣影响,并导致水利工程预期的效益目标、进度目标不能得以实现,严重甚至会影响当地民生以及国民经济发展。广大从业者应深刻认识到当前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从工程前期规划、运行保障、安全管理等多个方面采取措施,以提高施工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魏超.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特点及技术应用[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9,48(12):37-38.
        [2]汪火龙.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基基础的处理技术探讨[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9,47(12):117-118+268.
        [3]邓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处理技术探讨[J].中国标准化,2019(24):96-97.
        [4]邓强.水利水电工程中基础处理的施工技术分析[J].中国标准化,2019(22):89-90.
        [5]伍求凌.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中的基础灌浆施工技术[J].中国高新科技,2019(22):18-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