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应采取的措施

发表时间:2020/8/2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周薇
[导读]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科技技术也日益发展。

        河北省南运河河务中心  河北沧州  061000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科技技术也日益发展。因此,人们对日常生活水平有了更高的需求和标准,其中在饮用水质问题上的要求十分突出,尤其是在农村饮用水问题上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当前,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都是按照所处地区来安排针对性规划建设工作,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建设完善其饮水安全建设工作。从而完善农村应用水安全问题,逐渐规范饮水管理制度。论文对我国当前农村饮水安全的管理措施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讨论,并根据相关问题给出对应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措施
        引言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作为利国利民的重要工程之一,在农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不但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灌溉技术水平,还能满足农村群众日常用水需求。所以,加强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制定一系列安全管理对策,在提升农村用水质量安全的同时,还能促进农村水利工程项目的稳定发展。
        1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的重要意义
        ①便于构建和谐社会,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基础。而农村基础设施过于滞后,公共服务体制不够健全,导致农村生产力过于低下,人们收入不高,村民争水打架现象时有发生,给社会增加了很多不和谐因素。为了统筹城乡协调发展,需要加强公共服务管理体系建设,使农民可以享受与城市居民相差无几的服务。②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是制约农民群众奔小康的主要因素,现在我国农村人口饮水并不安全,存在高氟、高盐和砷污染等问题,饮用此种水源将会导致人员存在地方疾病、恶性疾病和死亡率高等问题。农村饮水不安全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甚至会导致一些地区因疾致贫而阻碍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2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应采取的措施
        2.1强化管理意识
        在农村饮水工程安全管理过程中,管理部门和周围农村群众应该树立正确的安全管理意识,明确饮水安全管理的必要性,秉持以人为本管理标准,强化思想意识,将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位。结合以往管理情况来说,在农村饮水工程安全管理中时常会出现各种问题,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进处理,提升农村饮水工程安全管理水平。在农村饮水工程安全管理过程中,科学编制管理方案和流程,从根源上防止不必要问题出现,保证农村群众用水安全。
        2.2工程质量管理
        在解决农村用水施工工程中,工程监管部门应加强施工质量管理,从而改善输送的水资源质量,影响工程质量管理的问题如下:在现阶段的村民饮水工程施工中,质量是按照《村镇供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作为参考,进行施工验收的。但即便按照管理条例验收工程,受实际工程因素的影响,管控执行不到位,项目验收达不到合格的标准。在输水管线布置时,对进入现场的管线质量应当及时的检测,检测过程复杂化,主要的检测方法包含物理检测、化学检测两项,从而增加项目管理经费的需求,为了完成工程工期,在检测方面力度不够,未能按照《生活饮水标准检验方法》进行检验,从而会因检测质量不合格,影响居民用水。可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施工时,既要保证施工质量、按时竣工,又要确保水污染问题,对工程质量管理带来一定难度,需要监管部门进行严格把关,以免在施工环节中出现问题,对村民用水带来影响。
        2.3不断完善农村饮水安全措施
        当前,我国在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上的相关措施并没有具体下达和准确实施,这使得我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时常发生且频率极高。所以,相关部门应重视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发展,并将平时安全工作落实到实处,规范建立健全农村饮水安全制度,做好饮水管理工作。按照我国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对农村地区也应不断完善农村饮水安全措施,防止由于地区饮水带来的安全问题。


在落实地方饮水安全问题工作时,需要将责任落到个人身上,要求有关工作人员签署责任书,从而实现对工作中出现的饮水安全问题进行个人追责,这样一来就能让相关工作人员提高工作警觉性,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程度,保障饮水安全工作的正常开展的和顺利实施。
        2.4加强水源水质管理,保障饮水安全
        根据水源地质条件、取水建筑物类型和水质情况等对周边环境进行改造,水源区附近100m内不得有生活区、渗水厕所、饲养场,不得堆放垃圾、粪便等。禁止使用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灌溉农田,作物种植要采用低毒农药,避免对土壤造成损害进而影响水源。结合饮水安全管理条例,出现人为污染水源的情况时,要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并给予惩罚。在水质管理方面,要定期对水源、出厂水各项指标进行检查,确保水质综合合格率在98%以上。管网水质综合合格率要在96.6%以上,水浑浊度合格率在96%以上。加强出厂水游离余氯控制,夏季游离余氯控制为0.4-0.6mg/L,冬季游离余氯控制为0.3-0.5mg/L,确保出厂水达到国家标准,不合格的饮用水不得出厂。
        2.5加大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力度
        为了进一步把解决农村群众饮水不安全和饮水困难问题作为关注民生、造福百姓的大事来抓,确保农村饮水安全,需要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层层签订责任状,加大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力度。为保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一件、成一件、农民群众受益一件,应因地制宜,以集镇、村庄为单元,科学规划,兴建集中式供水工程。同时,严格选择施工队伍,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和监理制,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积极探索建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搞好工程管理,确保饮水工程长期发挥作用;配套使用净水仪器和消毒设备,改变农村地区饮水不安全现状,进而改变农村饮水条件不佳现状。
        2.6建立健全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体系
        一方面,全面落实地方人民政府的主体责任、水行政主管等部门的行业监管责任、供水单位的运行管理责任。其中,地方人民政府统筹负责所辖范围内农村饮水安全的组织领导、制度保障,管理机构、人员和工程建设及运行管理经费落实工作,明确有关部门农村饮水安全管理职责分工。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抓好农村饮水工程规划、项目实施方案等前期工作和组织实施,指导、监管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等工作。供水单位负责向用水户提供符合水质、水量要求的供水服务,做好水源巡查、工程运行管理、水质检测、水费计收等工作。另一方面,完善县级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机构、运行管理办法,增加运行管理经费,确保农村饮水工程有机构和人员管理、有政策支持、有经费保障。各县要制定、出台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办法,落实工程运行管理主体、管理责任和运行管理经费,明确水源保护、水质检测监测、水价制定等工作的职责要求;明确合理的水费收缴方式,如农村实行两部制水价,乡镇实行成本加合理利润的水价,二、三产业实行阶梯水价。同时,出台补贴政策,对供水成本高、水费收入难以保障工程正常运行的予以适当补贴。
        2.7加大宣传力度
        为尽快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可利用增加宣传力的方式来进一步推进工作的进行。在重视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上,可从供水设计环节进行科学规划和整体布局,相关部门要加大对饮水安全问题政策的宣传。积极鼓励当地居民主动筹备资金,并将资金使用到饮水安全问题建设工作中,从而提高农村饮水安全程度。
        结语
        综上所述,在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环节中,相关部门要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建立健全管理工作制度,完善水质监测工作,确保农村饮水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并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来进一步加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让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工作得到合理发展。
        参考文献:
        [1]孙迪.新时期北京市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若干思考[J].中国水利,2019,861(3):67-68+72.
        [2]次旺普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加快农村水利建设思考[J].居舍,2019(5):175.
        [3]陈世武.新时期如何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的措施[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9):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