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探究

发表时间:2020/8/2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关大明
[导读] 摘要:伴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脚步,河道治理成为目前重要工程项目。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智慧水务分公司  北京  100176
        摘要:伴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脚步,河道治理成为目前重要工程项目。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中,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旦城市河道出现问题,将会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水资源的破坏是政府部门面临的主要困扰之一,也是阻碍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为此,水利以及环保部门一定要采取措施进行解决,进而保证生态环境的发展。本文就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措施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解决措施
        引言
        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城市河道是城市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生态成分,其承载着调节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能够为人们提供水生态景观资源,因此对城市河道的生态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并建立起生态保护系统,是维持城市发展与生态平衡的重要举措。但是想要对城市河道的生态环境进行全面的修复,就必须要对河道生态污染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利用生态保护理论落实到实践中去,结合不同河道的污染类型,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才能够切实发挥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的意义。
        1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的意义
        我国是最早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国家,因此自古以来都十分注重河道治理。河道作为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重要资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受到工业的污染和生活垃圾等影响,河道生态遭到了严重破坏,为此,一定要进行合理科学的整治。目前,我国许多的城市河道都遭到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出现了很多的问题,而城市河道的水环境生态治理,就是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旨在优化河道的水质,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并且还能够美化环境,有效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但是,进行河道治理是一项较为系统的工程,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措施,也就是要因地制宜。与此同时,进行生态整治也需要建立在原有的生态环境上,使用最为合理科学的方式进行完善,不断地促进城市进程和生态的发展。
        2城市河道水环境存在的问题
        2.1缺乏明确的河道生态建设目标
        河流生态建设是促使河流生态系统修复到较为自然的状态,部分地恢复河道的某些功能,提高河道生态系统价值和生物多样性。生态建设目标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河道生态建设的成效。城市河道生态建设时,需要根据水源供给情况不同,确定不同情景下,具有可操作性的河道生态建设的目标及相关可量化指标。
        2.2城市水质不断恶化
        随着城市发展进程加快,水污染问题日益引起公众的关注,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大量堆积,导致水质不断恶化。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目前我国城市地表水水体污染比例较高,甚至个别城市的地下水资源也出现了污染。
        2.3认识相对不足
        近年来,我国实际上展开了许多河道治理的工作,并大力宣扬绿色的生态理念,并取得了诸多的成绩。但透过时代的大背景来看河道水环境的治理工作,便能发现,实际上在治理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问题。例如,在实际的河道水环境治理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重视景观效果的情况,而并没有将河道水环境的生态环境构造当做首要目标。这样的情况影响是深远的,因为没有构建必要的河道水生态环境,其往往会使治理工作无法立足于长远。
        3城市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探究
        3.1河道的综合整治
        河道的整治是河道水环境整治的一个关键环节,因此在综合整治的过程中应给予高度的重视。首先,在河道综合整治的第一阶段,施工单位应该采用物理的方式,清除河道淤泥并疏通河道,并对河流两岸的堤坝等进行加强,从而为日后河流的宽度与深度提供保障。接下来,在确保河道科学性综合整治的前提下,应该致力于突出整个河道的观赏价值。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进行观赏价值构建的过程中,应该特别注重河道同周边环境的统一,并在河道综合整治的过程中,以河道水环境的治理为首要任务,尽量避免此过程变为“园林景观”建设工程的样式。
        3.2营造水下森林
        水下森林主要指以水中植物为主建立一个和谐的水下生态环境。水中植物生长过程中,将会对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进行有效吸收,可在改善水环境的情况下,不断提升城市河道水体的自净能力。除此之外,水中植物生长中,相关科研工作人员可通过对其生长情况的把握,判断水质情况。水中植物生长较好时,水质呈现清澈透明状态,据此可判断河道水质良好;反之,水中植物枯萎,水质呈现浑浊状态,可推测河道水质较差。因此,水下森林的营造,在提高河道水体自净能力的同时,还可以较客观地判断出河道水质问题。
        3.3培育食藻虫体
        人类的各项生产生活活动都会对城市河道水环境产生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大量含有氮磷物质的污水进去河道,使河道内的藻类生物迅速繁殖,大量滋生,破坏了水体生态系统的稳定。基于这种现象的出现,培育食藻虫体是一个有效的应对措施。食藻虫可以有效的阻止藻类生物的迅速滋生,使水体变得更加清澈,利于水中微生物及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的生存和繁殖,使他们能够共同构建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经过一段时间休养生息后,许多沉水植物得以生长,更加丰富了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改善了水质,同时多样的水中植物更增加了河道整体的观赏性。从长远来看,食藻虫的加入使河道生态系统稳定,取得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的卓越成就。
        3.4微孔曝气增氧
        微孔曝气增氧是城市河道不同水环境生态系统治理的有效保障措施。绝大部分的微生物生存离不开充足的氧气,尤其是好氧性微生物,在城市河道水环境中加入微孔曝气装置,可以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为微生物生长提供必要的条件,修复被破坏的水生态。受人类污染的影响,城市河道水环境中都存在一定量的沼气、氨氮等。增氧曝气除了增加水生态系统中的氧含量,还具有氧化有机物的作用,能够转化CO2及水等无机物,从而改善城市河道水下生态环境,使之恢复平衡。同时,微孔曝气增氧还通过搅拌,将氧气均匀的分布到水环境中,氧化城市河道中的底质污泥,从而达到净化水体的效果。因而,微孔曝气增氧是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必不可少的环节。
        3.5一体化的管理方式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同河道管理有联系的部门有很多,甚至在这中间还存在着职责交叉以及管理责任不明确等问题。这样的情况下,便使得河道的管理的管理,很难形成具有系统性特质的长效化管理模式。因此,在河道水环境的综合整治过程中,相关单位应该尝试构建长效化的管理模式,并在这过程中,改变多部门交叉管理的现状。而后在以此为基础,实现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的系统化管理,从而达到循序渐进式治理河道水环境的综合治理目标。
        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化建设与生态保护是相辅相成的两项工程,人们在开展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也要针对城市河道的污染问题进行重视,防止城市化建设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而在贯彻落实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的过程中,要严格落实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利用监察小组对环境治理工作进行全程监督,保证环境治理措施能够切实落实,并且在制定治理方案的过程中要严格依据河道的实际环境来规划,加强治理措施的有效性,防止二次污染的发生,并且切实发挥治理措施的价值,从而来构建完善的城市河道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魏玮.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技术研究.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36).
        [2]王婧.浅谈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的措施.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7).
        [3]赵虎,陈朱叶.东台市城市河道管护模式探索研究.水利发展研究,2019(33).
        [4]郑伟.城市河道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对策.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9(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