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重工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510700
摘要:水文地质问题不但是一个非常重要同时又是非常容易被忽略的岩土工程问题。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二者关系极为密切,互相联系和互相作用,地下水既是岩土体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岩土体工程特性,又是基础工程的环境,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做好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是工程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和保障。为提高工程勘察质量,在工程勘察中不仅要求查明与岩土工程有关的水文地质问题,更要提出预防及治理措施的建议,以消除或减少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危害。
关键词:地质勘查;水文地质;危害
一、水文地质问题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重要性
工程勘察是结构设计的重要依据,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结构设计的安全。水文地质问题是工程勘察的重要问题,其重要性不容忽视。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二者关系极为密切,地下水既是岩土体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岩土体工程特性,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和耐久性。但易被忽视,因为在实际的勘察工作中,在勘探成果内因为很少直接涉及水文参数的利用,水文地质问题往往只被认为是象征性的工作,在勘察中大多只是简单地对天然状态下的水文地质条件作一般性评价。
水文地质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为提高工程勘察质量,在勘察中加强水文地质问题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地下水是重要的地质营力,其剥蚀作用和搬运作用对地表的岩石具有强烈的破坏作用,因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外动力地质作用。工程勘察中切实做好水文地质工作将有效地减少或消除地下水对工程建筑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危害,同时也对勘察水平的提高起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工程地质勘查中的水文地质问题
工程地质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对各类工程场区的地质条件进行调查,综合评价场区及其有关的各种地质问题,对在工程建筑作用下地质条件可能出现的变化和作用进行分析和预测以选择最优的场地,同时为解决不良地质问题提出相应的工程措施,能够科学的保障工程设计的合理性,以及正常的使用和施工。
2.1地下水位的上升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发生地下水稳上升问题与周围的自然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一段时间内某个地区常遭遇暴雨天气,此位置中的地下水位将会发生急速上升现状,甚至到了临界点。在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开展之前,对所在位置的水文和气象情况开展综合分析,例如所在地区地质结构、年降雨量以及温度等都要严格勘察和控制,掌握相应条件下的地下水位情况。发生地下水位上升情况产生的影响比较突出,一些在空气中暴露的部分会被淹没,导致建筑物发生腐蚀问题,经过长时间浸泡后,材料性质发生变化,导致建筑物稳定性受到严重威胁。
2.2地下水位下降
地下水位的下降与上升都会给工程项目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而与地下水位上升不同,造成地下水位下降的主要是因素是人为导致的。由于对地下水的开采、利用不够合理导致土壤干湿交替,导致项目中地基施工中木桩不容易打入其中,木桩一旦发生腐蚀问题将会更加严重,地下水稳下降导致地裂问题发生,因为岩土性质不同,发生地下水位下降情况,一些处于膨胀状态中的土壤因为受到浸泡导致形体出现不均匀变化,岩土距离增加,发生地裂问题,地下水水位的升降牵连着岩土的密度,发生下降问题导致岩土密度增加,导致地面沉降甚至坍塌的发生。
2.3地下水位频繁升降造成的工程危害
频繁升降的现象有时候会在地下水中出现。岩土层膨胀以及岩土出现不均匀胀缩都是由地下水位频繁升降导致的,岩土层出现变形往复所导致的地下岩土层中的铝、铁等物质丧失的主要原因就是膨胀收缩。进而出现上层土层失去胶结物以及岩土层表面出现松动的现象,降低了整体的岩土层效果降低。可见地下水位频繁升降造成的后果也是十分严重的。
2.4地下水压力导致的工程危害
通常而言,地下水压力作用不是很明显,对于建筑基础承载力的影响较小。但建筑工程是非常复杂的一项工程,部分单位为了满足自身需求,对当地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任意改变,从而让天然地下水状态失衡,最终造成工程地下水危害。
假如地下水作用力比工程实际承受力更高,就会导致流沙或者基坑突涌等突发情况的产生,从而建筑物的基础带来不利影响。基础工程作为建筑工程的中心,对工程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只要建筑工程基础工程有了问题产生,就会引发一系列危害,甚至无法保障建筑物的稳定性。
三、解决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有效措施
3.1认真落实勘察前的准备工作
通过做好勘察前的准备工作,能够有效提高水文地质勘察的质量:①勘察人员要对施工现场各种条件做好勘察与监测,尤其要做好现场水文气候以及地形、地貌的勘察,对于地下水位的变化状况要紧密监测。②要对建筑项目周围的水文地质状况进行全面、准确的掌握。这一过程中,要制定可行、详细的勘察计划,并且要对现场具体状况做出分析,制定相应的应急对策,进而确保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3.2保证地下水位、潜水位正常
在各类工程中,首先要通过必要的教育和宣传来提升工作人员对潜水位和地下水位勘察的重视程度,强化监管给水管道、引水管道的力度,一经发现渗漏问题,就要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修复。在项目施工中,若发现地下水位下降的现象就要立即上报,在采矿和地下水的抽取中要大力监督其违规现象的蛛丝马迹,并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
3.3加强对地下水位的控制
通过有效的控制地下水位的科学手段来保证建筑不受到水位波动和地下水位升降的影响。首先要强化检测引流系统、地下排水管道以及河流、湖泊的力度,实现对其水位的实时监控,对其水位的变化有全局的掌控,并能很好的预测水位上涨的情况,随时做好地下水位变化和波动的预警工作,有效的降低工程建设中出现的水文地质危害问题。
3.4引进新技术新设备
我国社会发展水平在科技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带动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地质领域的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在工程地质勘察中将各种先进的科技手段和技术运用其中,对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中,将瞬变电磁法、同位素技术、信息技术、遥感技术等现代化科技手段运用其中,能够保证水文地质勘察数据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准度,为后续其他地质勘察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比如,将瞬变电磁法运用到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中,通过接地回线或者不接地回线,对地下发射出的一次脉冲磁场,在此过程中,通过接地电极或者线圈对二次涡流场进行监测,在此基础上,对二次涡流场具有的电磁场空间部分进行全面分析,最终,对工程的地质结构进行准确的探测,明确工程地质地下水的实际含量。
3.5建立水文地质评价机制
为了更好地保证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的勘察成果,要建立科学的水文地质勘察评价机制。首先,单位领导要深刻认识水文地质勘察评价机制的重要作用;其次,在勘察过程中,需明确水文地质勘察评价机制的价值,利用各种相关因素进行全面分析,以此得到有效的数据与结果;第三,要借助计算机技术建立水文地质数据库,通过水文地质的评价结果来对工程地质予以综合评价,从而使由于水文地质原因导致的不良恶果降到最低限度,并为建立完善的水文地质评价机制提供依据和经验。
四、结语
地下水作为岩土体的组成部分,它对建筑场地地基岩土体的工程特性产生最为直接的影响,并影响着建筑物地基基础稳定性、耐久性。 总的来说,在建设工程当中,地质勘查工作必须重视地下水的勘查、分析报告,科学分析水文地质勘察的结果,从而制定出理想设计方案,努力把质量好的建筑建造出来。
参考文献:
[1]胡保忠.工程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问题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33):141-142.
[2]张旭.工程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问题产生的危害探讨[J].山西建筑,2016,42(26):86-87.
[3]费东波.浅析工程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的问题[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5(14):40-41.